蔡智敏:大义方显真格局

  大湘菜报   2019-12-17 15:25:54

新湖南·大湘菜报(记者 曹婕妤)颠起炒锅,便眉头紧锁,全神贯注;握起筷子,便滔滔不绝,点评到位,头头是道。着上厨服,神情肃穆,大师的风彩卓然;换上便装,俨然邻里亲切和蔼的叔伯……这就是蔡智敏,一位性格鲜明的湘菜大师。


体育生拜师学厨

自七岁记事起,蔡智敏一直苦练游泳,十三岁便成为湖南省体委的游泳运动员。不曾想,十六岁那年,“官方认证”的体育健儿学厨去了。“父母每天晨起出工、日落回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做饭,兴趣由此产生。”蔡智敏自曝因由。

1987年,蔡智敏托人找去玉楼东实习,进门便拜了许菊云为师。

他在厨房做小工、打杂时期,是发了狠的勤奋。烧煤、和煤、做火,煤烧完了还有扣煤灰。冬天在水台前,杀鱼、鸡、鸭,刮猪肚子,砍冻螃蟹。脏活累活,大家不愿做的,蔡智敏都干。

那会儿,他被归入小吃部,朝九晚五,而中餐部是两班倒,早八点到晚十点。为了掌握更多技能,蔡智敏主动要求上通班,只字不提加班费,师父交代要做的事,他都不遗余力。


“宜昌湘菜第一人”

两年后,许菊云引荐他去了新华楼,师姐周赛群带他上灶炒菜。周赛群厨艺了得,要求也严苛。蔡智敏初出茅庐,一开始也没少挨骂。如此“煎熬”了一段时间,周赛群有一天忽然称赞他“天赋不错”。

后来,蔡智敏又去承包了坡子街“东坡酒家”、“鸿潮大酒店”的厨房。

1994年,小孩百天之际,他就离家别子,去湖北宜昌炒起了湘菜。当时的宜昌,川菜占据市场份额的90%以上,湖南菜几乎少有踪迹。蔡智敏去了三年后,“芙蓉国”、“嘉年华”、“华安”三大湘菜品牌,在宜昌的餐饮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蔡智敏成为打开宜昌湘菜市场的第一人。湖北人国勇慕名拜入他的门下,至今常伴师父左右。

蔡智敏和弟子们的合影


“恋家”造就一段餐饮神话

世界再辽阔,心头有一隅。

势头正猛时,蔡智敏又因恋家,跑回长沙。妻女每每探视,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常常弄得精疲力竭,他心疼不已。生活中的蔡智敏,和灶前掌锅挥勺的他,抹去了刚硬,是一份义胆柔肠。

回到湘菜大本营,蔡智敏在三湘大市场继续炒菜。那时厨房条件差,大热天几十度的高温,徒弟国勇任劳任怨。夫人杨石柳带着三岁女儿,一起挤在楼梯间侧睡。往下是条臭水沟,老鼠乱窜,好几次把蔡智敏的脚趾咬出了血。

区别是这一次身份变成了老板。总投入8万,设28个台面,200张座位,月流水50万,一个半月回本……1997年,“金味老饭铺”创下一段餐饮神话。

虾黄饱满的香辣罗氏虾

寒来暑往了一年多,蔡智敏想给品牌提质升级。他将时任富丽华大酒店行政总厨的哥哥请来,其做精致宴席菜的技艺和经验,与蔡智敏的家常口味珠联璧合,出品变得精巧起来。

在湖南餐饮市场,能生存下来的店,味道都不会差。金味老饭铺的主打菜是口味蛇,不剥皮,直接烧。曾一桌卖掉30斤,还有两人连吃16斤的。土豆烧牛排,老姜炒鸡,鸡杂、鸡血混一起的炒杂血,又甜又糯的猪油大白菜等,如今依旧能在老饭铺各个门店吃到。

土豆烧牛排


收徒不收钱,倾情助徒弟

这二十余年,蔡智敏收了二十多名弟子,现在各有各的企业。有的徒弟追随了他十几年,亦师亦友,感情很深。他常常告诫徒弟,做事之前先做人。这话不论何时都受用。

蔡智敏收徒不收钱,但收了必竭力帮衬。从自己店里调配人马,“保姆式”辅导弟子的餐企,是常有的事。徒弟未佩妥宝剑,出门已是江湖的事也不会发生。而能被他看中的,没点天资也很难。

厨师做餐饮,若想长久,手上得有真功夫。蔡智敏将自家房子的花园,改成菜园子,种满瓜藤、菜苗。又不知从哪儿搞来一套炊具,隔三差五喊一帮徒弟切磋厨艺,或研制新菜。同行之间,但凡听说有新菜好菜,他都组团去学习。

而今迈入中年,蔡智敏也不拿着大师的名号惺惺作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奥妙,他依然在身体力行地诠释着。

责编:曹婕妤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