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11-03 20:52:36
周春晖:念好垃圾分类的“三字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邢骁
“出发!”11月2日一大早,一辆大巴车从长沙市芙蓉区政府缓缓驶出。区政府及政府办、城管、环卫中心、各街道负责人即将前往各街道,开展垃圾分类现场学习观摩活动。大家上车后你一言、我一语,氛围紧张而热烈。
上午8点不到,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春晖,副区长李学军带队来到第一站——位于定王台街道的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大院。
记者看到,小区里干净整洁,写着“干垃圾”“湿垃圾”等分类放置的垃圾桶随处可见,还有几位居民正在垃圾分类宣传画前驻足观看。“老人家,您知道垃圾如何分类吗?”周春晖走近一位在小区休息的居民,笑着打开了话匣子。“当然,‘会烂的’是湿垃圾,‘不会烂的’是干垃圾,可回收垃圾能卖钱,废电池、废油漆等有害垃圾可不能乱丢……街道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早,这个可难不住我。”尽管邓娭毑已经87岁,但还在主动学习,很关心垃圾分类。
以前,我们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印象是小区清晨里响亮的一嗓子——收破烂嘞!如今,火星街道月桂社区的垃圾分类变得“高大上”了,在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居民在显示屏上操作并完成垃圾投放,每户居民手中都有张积分卡,当投入到智能机垃圾重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获得积分并能兑换日常用品。
“不仅投放智能化,回收利用也做得不错啊!”观摩团来到一个约20平米的房子——月桂社区有机垃圾处理中心前,发现里面有一台垃圾处理设备正在运转。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机器碎压榨脱水处理后,每天约1500斤湿垃圾能转化为有机化肥,这些肥料一部分用于街道绿化用肥,另一部分送给居民。
湘湖管理局东湖社区的垃圾能“溯源”。在西南明苑小区,社区推出了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居民利用该设备可以方便领取带有二维码的垃圾袋,系统则通过垃圾袋上的二维码追踪分类。
该社区还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引导广大党员发挥“示范员”“指导员”“监督员”作用,带动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社区邻里。同时发动社会力量,组建庞大志愿者队伍,采用自编舞台戏演出、自用小喇叭走家串户等方式,引导群众转变垃圾分类观念,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垃圾分类能不能成为时尚?废弃主板雕刻、拼接成世界地图,碎瓷砖、多余的电线等建筑垃圾拼接成中国地图……文艺路街道乔庄社区新生村巷的“百米垃圾分类宣传墙”,每天都能吸引数百人。
“家中垃圾分类放,小区收集要认真,专车收集莫搞混。”韭菜园街道蓉园社区自编“顺口溜”,唱响“家中—小区—专车”垃圾分类三部曲。在省委大院,垃圾分类桶、志愿者、督导员随处可见,帮助这里的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10月22日,芙蓉区已通过长沙市验收,实现了77个社区(村)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截至10月31日,该区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50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20万余份、发放倡议书55万余份、入户宣传40万余户;还改建了20座湿垃圾站,分类运输了742.38吨湿垃圾……
“我们要念好垃圾分类的‘三字经’,宣传上要‘动’起来;还要将垃圾投放、垃圾分类运转和处置等垃圾分类流程打‘通’;要通过落实资金保障、夯实基础台账、抓实督查考核等手段,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周春晖在调研中强调。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