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10-16 16:41:05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见习记者 曾玺凡
10月13日,来自衡南县清泉学校高一年级的895名学生在湖南海外研学旅行中心专业导师们以及校领导、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开展主题为“传承井冈精神,激扬爱国之志”的研学实践活动。
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学校一个月有余,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未养成,同学、师生间相互交流不算太多,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来一场爱国主题的研学活动,恰如其分。
从纪律“施压”开始

“所有同学保持安静、各班迅速整队,来井冈山参加研学,你们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你的班级、你的学校。”10月13日中午2点,895名同学由各班班旗、班牌带领,身着灰蓝色军装,头戴缀有红色五角星的八角帽,长裤配绑腿,斜挎军绿色布包,整齐集结在了井冈山市茅坪乡马源村的一块空地上。就在半个小时前,他们还穿着校服,些微睡眼惺忪,但主教官谭淼坤持续性地纪律“施压”让每一个人都打起了精神,不敢再有小动作。
此次研学之行的负责人、清泉学校校长曾庆来告诉记者,“这次研学就是对军训的一种延续,阵地也从校内拓展到了校外,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纪律意识将是我们本次研学的三大目标。”
首先的考验就是“时间意识”。5分钟内完成着装整理、3分钟时间将队伍整齐、吃完饭后12点准时在空地集合……军令如山,每个时间指令的下达都是一次考核,如果个人完成速度慢了,拖累的就是整个班集体,许多班级因此早早就拧成了一股绳。
收获在研学实践之中
在本次研学的第一站——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里,全体师生拾级而上,庄严肃穆地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跟随导师步行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没有人再低声耳语,也没有人嬉戏打闹,爱国主义教育让每位同学都明白,现在美好和平的生活是烈士们浴血奋战换来的,勤奋好学、珍惜当下才是首先要做的事情。

高一264班班主任刘乐告诉记者,班里有些同学其实曾来过井冈山,但这次依旧报名参加了此次研学,和班级同学们一起共同努力、收获进步。
旅行只是形式,研学才是目的。井冈山导游服务中心的牛春秀作为272班的解说导游,不仅要讲解革命历史、红色故事,还负责介绍井冈山本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人文。在她看来,不忘历史和用心生活同样重要,同学们走出校园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就要学会适应当下、克服困难。
感动总在共处后
参加活动的同学里,263班的袁佳瑞是唯一一个带着相机来的。除了拍摄下沿途风景外,也为全班师生拍了许多“美照”,尽管与很多同学还不算太熟,但他觉得每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距离的拉近,“大家要在一起学习生活三年,我希望可以为263班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袁佳瑞说。
13日晚间的篝火晚会,让袁佳瑞的相机内存卡彻底满了。同学们的精彩歌舞说唱表演,就像是“大型群星演唱会现场”,《夜空中最亮的星》《沙漠骆驼》《我好像在哪见过你》等热门歌曲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轮到哪个班的同学表演,这个班级就会自发拿出手机打开照明灯疯狂挥舞“打call”。

“有点小感动,我开始有离不开这个班集体的感觉了。”270班的罗倩说。
14日一早,负责接待学生的马源村村民李作民刚准备打扫卫生,就看见住在一楼的20位同学正三五成群地择菜、扫地、拾掇桌椅,“应该是我来招待你们啊,怎么能让你们做卫生呢?”老李想去接过学生手里的扫帚,但被同学们请在了一边。“李爷爷,今天上午就让我们来帮你做家务、准备午饭吧。我们这次就是来体验农家生活的。”255班班长钟金亮说。
上午11时许,研学活动微信群里就有教官晒出学生自己下厨炒的菜,麻婆豆腐、豌豆炒肉、黄瓜炒火腿,看上去色香味俱全。“我惊讶于班里很多平时不爱表达的同学,动手能力非常强,做起事来认真细致,这次活动让我对他们有了一次重新的认识。”272班班主任唐乔子说。
两天的研学实践活动即将结束时,我问袁佳瑞,你对所拍的哪张照片自我感觉最好、最有水平?他想了想说:“在参观完八角楼、龙江书院后,我们来到朱毛会师桥前,拍下了一张集体大合照,我会把它洗出来一直保存下去。”

研学心得
266班 黄紫榕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
转眼间,两天已悄然而逝,留下的只有马源村片片不舍。
这次研学激发了我的爱国精神和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让我懂得了那些革命老前辈的不易。他们在艰苦卓绝环境下的艰苦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怀揣着一颗虔诚之心来到革命圣地,我受到了精神上的馈赠。看着那些革命老前辈走过的路,留下的历史痕迹,听着讲解员和导游的精心讲解,我心中的自豪感和震撼油然而升。
这次旅行中,有欢笑,疲惫,遗憾,但是累并快乐着。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时,他们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他们当年的辛苦付出,用血和汗换来的胜利,成就了今天新中国的辉煌,成就了这个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骄傲的中国。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研学实践活动,也激发大家对党、对国家的无限热爱之情,培育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责任心,增强自决心和交流才干,还锻炼了身体。
在参观革命老前辈的旧居时,我看到了当时房屋的简陋,想到他们当时能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与敌人斗争,而我们现身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还仍身在福中不知福。
从现在起,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为父母争光!

研学心得
269班 吴桑柔
2019年10月13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来得及照亮天空,而校园的铃声却伴随着我们高一新生急促的脚步在校园回荡。
操场集结了895名即将参加研学旅行的高一新生,而此次研学旅行的带领教官也站在了每个班的最前方。主席台上,校领导正在为此次的研学实践做开幕词。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在教官和班主任的带领下上到了大巴,而本班45名同学也真正开始了研学实践之旅。
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集合地马源村。此时已是上午十点半,总教官说,要我们稍作体息吃完午饭换上红军服,再前往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据资料显示,马源村地处黄洋界脚下茅坪乡,这里四周环山,溪流穿村而过,因地势像马,且最早在此落户的为马姓人家,故而得名“马源”,意为一马当先,井冈之子袁文才是马源村的女婿,当年袁毛会见后,毛主席引兵井冈就经过该村。村内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石拱桥见证了当年的历史,而后有无数的红军从该桥经过,当地群众称其为“红军第一桥”。
来到马源村,首先看到的是几十栋造型新颖,宽敞实用的三层楼别墅,排列在山脚边。村落里有休闲广场,仿古式围墙嵌有扇形小窗,与青山相配,潺潺流水,干净的道路,村民的淳朴的笑容,让马源村成为环境优美且富有文化特色的红色乡村。
休息过后,我们乘车来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它位于茨坪北山上,建于1985年,整个陵园占地400亩,由纪念堂、纪念碑、雕塑园、以及碑林四大部分组成。而碑林于1987年7月开始建造。1988年11月前期工程完成,1989年清明节开始对外开放,碑林由碑亭、碑廊、自然碑型等部分组成,因势而构,曲折回环,别有一番妙趣。
14日下午,研学实践圆满结束,在这次行程中我们从红色历史、人文、自然等多方面开拓了视野,收获了人生经验,增加了阅历,也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启发。
研学井冈山心得
260班封雪梅
“红色摇篮,绿色景点”最初踏入井冈山的第一感觉正是如此。
在去研学之前便听说过井冈山的土是红色的,相传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我很不以为然,山终归是山,土终归是土,只不过是地质不同而已。但现在我来到了井冈山,当我进入这云雾缭绕、杜鹃满山的革命胜地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最初红军洒下热血的土地,现在已经被鲜花绿树所环绕,这也许是种“花的祭祀”吧。
从学校到目的地江西省井冈山需要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我们每个人既激动又严肃。到了井冈山马源村,我们借住在农户家,他们很热情地接待我们,像回到家一样。放好行李后,我们便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它由烈士陵园及碑林构成,我们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这些对我们来说深有感悟,培养了我们对于那些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的感激、崇敬以及怀念的情感。想到革命先辈们英勇顽强的精神,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接着我们去了井冈山博物馆,教官告诉我们,在90多年前井冈山这片土地上,牺牲了4万多革命先烈,但只有其中的1万多名革命先烈的名字被记载下来,其他牺牲的战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当我身着红军装听到教官这段讲述时,眼泪便控制不住一直掉,我很感谢学校能带我们参加这样的活动,让我深刻明白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如今的一切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
行走在山间,没有人大声喧哗,因不敢打破这庄重宁静的气氛,静静“享受”这红色的冲击与绿色的浸染。天虽然很冷,但我的心却在沸腾燃烧,脚踩着前人走过的路,那是用生命铺出来的“天堂”。“天堂”的人往往容易过去。这让我有种不安的感觉:如果不来这里,我可能也会遗忘了前人不屈的精神,遗忘了中华儿女本该有的记忆。
红色的井冈山,现实是绿色的“天堂”,那段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井冈山精神却仍然留在我们的心中。活动结束,我们走出了井冈山,却走不出历史的源远流长。

研学体会
261班 罗楚奇
学校为了培养我们爱国的热情,以及提升我们各方面的素质修养,我们迎来了这一次难得的长途研学。我感到幸运,因为在这么短暂的两天时间里,让我学到了许多,感悟很深。想知道我们这次去的是哪里吗?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记得刚到井冈山时,简直让我大吃一惊,这真的是井冈山嘛?现在想想作为高中生居然把井冈山当作一座海拨很高的山,简直是失败透顶啊!我的眼界怎么能如此狭隘。穿上红军装,我在导游的悉心介绍下,才恍然大悟,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地处湘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中脉段,也就是方圆五百多里连绵起伏的地方。那你可知:我们伟大的毛泽东同志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建立根据地?那是因为这里人稀地广、山林茂密、易守难攻等多面优异的地理条件……
了解完井冈山的历史背景,我们在教官、导游和班主任的带领下,有序地到达井冈山革命先烈陵园。在陵园里,我们举行了追悼先烈和敬献花圈的仪式。我们沉默了许久,正因为有这些革命先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有的烈士牺牲时竟然只有十几岁,与我们差不多大的年纪啊。正因为有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生命,一点一滴为现在的中国奠定了不可缺少的基础,甚至有的革命先烈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在井冈山烈士陵园里,只记载着一万五千多名革命先烈的名字,还有几万革命先烈们,他们便真的成为了“无名英雄”,这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啊!正因为有这些革命先烈,在敌众我寡下没有丝毫畏惧,即使被折磨得生不如死,也决不背叛党和国家,哪怕献上生命!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才造就我们的现在。在此,我将永远心怀感激!
在博物馆里,我们了解革命先烈们是怎样艰苦奋斗的;在傍晚的篝火晚会中,我们放飞自我,激情扬昂;在第二天,我们体验了农家生活……
这次井冈山研学中,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时间短暂,我却觉得很充实!是它们更让我明确了——我现在必须得奋发学习,将来定要为祖国作出贡献,造福后代,正如周恩来爷爷所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