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里话故事 皮影外话传承 创意设计传承千年皮影古韵

  文创湖南   2019-10-24 19:39:30

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一届“马栏山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以“创新驱动 融合发展”为主题,致力于发现、转化一批具有湖湘气派、贴近群众需求、兼具艺术性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在历时近一年的漫长等待后,第一届“马栏山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即将在10月27日(本周日)迎来终评。

在参赛作品中,众多湖湘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得具有湖湘元素的文创产品迅速风靡日常生活,铜官窑瓷器、黑金首饰、非遗手绘地图、湘绣礼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作品,聆听创作品背后的故事。

让精彩设计变成生活用品,让文化创意成为生活方式。在本次参赛作品中一款以湖南历史文化资源——望城皮影为设计指向的作品,将湖南民俗文化和湖南非遗资源相结合,将独特的造型与新颖的工艺相结合,打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创产品,不仅让大众对于湖南望城皮影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获得大赛评审团的赞许。

隔帘说唱光影传神,摇曳在灯光里的精灵

“唱腔作肉,表演作骨,影人作魂。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说的便是民间出现的最早的“电影”,人称百戏之祖——皮影戏。长沙望城皮影戏,在清代已具盛名。由于其造型的独特之处,不仅使操作表演起来,更显武将凛凛威风,而且人物形象亦更加逼真。

曾流传在长沙的一句谚语:“河西班子,浏阳鞭子”是指河西望城的皮影戏班和浏阳鞭炮一样,名声大噪。而如今浏阳鞭炮成就了橘子洲绚烂的烟花,引得外地人无数羡慕,望城皮影却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渐渐式微。

墨韵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公司,在关注到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步流失后,他们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插上翅膀”自由翱翔。

轮回再生扎根本土 传承光影中的千年艺术

皮影戏借灯取影藏匿于幕布后,往往一人兼编、导及配乐等工,甚至连唱带说一并包办,却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深探其中,正是它的艺术灵魂铸就了它的无限魅力。原汁原味的东西开始在岁月的滋养下变得通俗,却也在岁月的滋养下开始失传。

“小时候就有见过皮影戏,对皮影戏不仅印象深刻,而且且特别喜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皮影戏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慢慢的消失。”其创作团队成团说到,“但值得开心的是在湖南地方“婚、丧、嫁、娶” 的习俗中常有皮影戏的演出,这也使皮影艺术得以传承下来,成为一种活态性的艺术形式。”

创作团队照片

据该创作团队成员表示,该作品以湖南历史文化资源——望城皮影为设计指向,将湖南民俗文化和湖南非遗资源相互融合,而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将重点放在了包装与环保上。“经过我们长期的调研发现,在生活中许多包装因为没有实际的实用意义,都直接被消费者抛弃,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而皮影的包装更是造型普通且价格高昂,并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传播作用。”

有了设计方向后,整个设计团队深入研究并在结合市场后决定,用成本较低廉的牛皮纸和奥松板作为材料,再加之光影的搭配,不仅让皮影的包装可以像灯具一样用来照明,而且可以当作一个艺术的摆件,整个创作产品通过环保的材料和创新的设计都让其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

面对创作过程中的困难,该设计团队非但没有放弃,反而愈挫愈勇,“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能够从上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瞬间觉得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都烟消云散了。”该设计团队成员说到,“经过我们的努力,通过艺术微喷的方式,在还原了电脑的原色的同时,也让作品的质感更加凸显。另外我们通过激光雕刻技术把产品制作出来,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节约了成本。而这也让作品能够流通市场变成一件很可行的事情。”

数千年来,皮影戏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剧目之繁,足以表明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明珠。将提取湖南的洞庭湖及四大水系的设计元素呈现在包装上,打造湖南望城皮影的独特文化标签,让我们再次沉浸在湘音皮影的声色之中,感受它那无尽的魅力,以及蕴藏其中千年的人生道理!

(注: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编:宋茜月

来源:文创湖南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