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10-29 10:07:32
文丨邓永旺
《挑担茶叶上北京》入围“唱响70年·我喜爱的湖南金曲”,是在意料之中。这是湖南永不过时的金曲之一。
“烟香茶”是湖南山区、丘陵农家,尤其是毛主席家乡湘潭县韶山、东鹜山一带农家依古法自制的一种茶叶,毛主席自幼就十分喜爱。1958年春,作曲家白诚仁在毛主席家乡采风学习期间,被种茶人的热情和通过这种神奇“烟香茶”传递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感动得难以言表。“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他立即邀请诗人叶蔚林作词,创作了《挑担茶叶上北京》。这首歌以变奏曲式结构、宣叙与咏叹圆融,音乐形象鲜活生动,由何纪光演唱的抒情男高音独唱,甫一问世,即深受全国人民喜爱,很快成为了家喻户晓广为传唱的抒情歌曲,其每句歌词每个音符与时代同频共振,唱响了亿万人民对党对伟大领袖由衷热爱的心声:“桑木扁担轻又轻,我挑担茶叶出洞庭,船家他问我是哪来的客哟,我湘江边上种茶人。桑木扁担轻又轻,头上喜鹊唱不停,我问喜鹊你唱什么哟,它说我是幸福人。桑木扁担轻又轻,茶叶飘香出歌不停,船家他问我哪里去哟,北京城里探亲人。桑木扁担轻又轻,千里送茶情意深,你要问我是哪一个哟,毛主席的故乡人。”整首歌词语言亲切质朴,情感丰沛、真挚,意蕴淳厚,朗朗上口。
著名作曲家白诚仁(1932-2011),四川成都人。1953年考入东北鲁艺声乐系学习,1955年10月毕业时,他向组织上请求不去北京,到湖南省民族歌舞团工作。一到工作岗位,就向领导要求走乡串寨、跋山涉水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他利用五年时间步行万余里,三湘四水都留有他的足迹。他深深地扎根人民,拜民间歌手、艺人为师,他说:“我是学‘洋’音乐的,但我更看重‘土’音乐。这就是我的‘生活功’与‘继承功’,音乐创作倘若缺这‘两功’,则无从谈起。”因此,他的口头禅是“还歌于民”。为此,歌曲代表作之一的《挑担茶叶上北京》,就持守“立足本来”,以当代思维开掘传统创新的原则,神融优秀传统音乐独一无二的气度与韵致,在“创新性发展”上,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音乐,以城步苗族自治县与广西资源县一带流行的苗族民歌《贺郎歌》音乐为基本素材。为更艺术地表达歌曲崭新内容,讴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情感需要,除保留原民歌的朴实、清新、优美动听的特质外,作曲家改变原民歌3/8、4/8、5/8节拍为2/4、3/4节拍,特别是将原民歌以变宫为角的羽商交替调式,匠心独运地易为羽调式,使之色调更为明亮,情绪表达更为激昂,审美精神进一步得以升华。同时,将原民歌以八分音符为基本节拍的叙述调,改变为以四分音符为基本节拍的深情颂歌。其结束句与尾声音乐,作曲家根据歌唱家何纪光的音色创立新型高腔唱法,音乐上画龙点睛地加入了高腔的特技音调,以其高亢激越、闳远壮阔、昂扬挺拔的气质,抒发了对伟大人民领袖无限热爱的“一片心”。
这首歌曲的音乐虽深深植根于民族民间,却以全新的音乐理念,在“创新性发展”上勇于以“传统写当代”,以崭新的艺术视野、完美的艺术意境、诗意的民生情怀,唱响了超越时空的时代强音!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