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报 2019-09-11 14:55:00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湖南地区山岗丘地占全省总面积的80.5%;这里地层齐全、红层和岩溶地层广布,仅石灰岩分布区就占全省总面积的23%;这里气候湿润、风化强烈、降水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427毫米,最大年降雨量达3089毫米。这些自然因素叠加在一起,极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加上湖南人口稠密,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地质灾害更易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下面小编带您来认识一下湖南多发的几种地质灾害。
崩塌(含危岩体)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等以垂直方向为主的运动,最终堆积于坡脚的过程与现象。崩塌按照物质组成的不同,分为土崩、岩崩、混合体崩塌。
桃江县子良岩水库岸边危岩体隐患。
危岩体有的规模很大,有的只是陡坡上的一块孤石。危岩体受到振动或暴雨影响,可能从陡峭的山坡上坠落;有时刮大风也可能把不稳定的孤石吹落下来。
崩塌形成的三个条件为位于陡坡上(一般坡度>50°)、岩土体近垂直方向开裂、坡脚空虚。
岩质崩塌示意图。
诱发因素
地震、雷击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可能诱发大量的崩塌。
降雨、融雪,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内,软化岩、土及其中的软弱面,产生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体、降低坡体强度,从而诱发崩塌。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可能诱发崩塌。
地貌识别特征
地形地貌特征:崩塌坡体坡度一般大于50°,孤立山嘴,凹形陡坡。
坡体前部存在临空面,或有崩塌物堆积,说明这里曾经发生过崩塌。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还可能再次发生崩塌。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变形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
坡脚大小块石零乱堆积(倒石堆)、坠石,岩体内部裂隙发育且贯通性好,坡体上部拉张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贯通,使之与母岩体(坡体)形成了分离状态。
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边坡及其各类人工边坡都是崩塌容易产生的地貌部位。
发生前兆
(1)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崩塌隐患所在坡体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
(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
(4)出现热气或嗅到异常气味,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崩塌应急处理措施
(1)加强监测,做好预报,提早组织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
(2)针对规模较小的危岩,在撤出人员后可采用爆破清除,消除隐患;
(3)在坡体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落石平台和落石槽沟、修筑拦石墙等工程防治小型崩塌;
(4)采用支柱、支挡墙支撑在危岩下面,或用沙袋堆砌在危岩下面;
(5)用水泥(混合)砂浆或粘土填塞崩塌隐患体(或危岩体)上裂缝,或用塑料布铺盖裂缝,以防降水或地表水沿裂缝渗入加速崩塌;
(6)在崩塌隐患体(或危岩体)上侧外围开挖截排水沟,并用水泥(混合)砂浆或粘土防渗,或用塑料布铺盖防渗,减轻降水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
(7)在崩塌隐患体下侧,构建柔性被动防护网或拦石墙,拦截崩塌物质。
崩塌防治工程措施
①危岩锚固:对危岩体进行锚固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柔性主动防护网、锚杆和预应力锚索等;
②危岩支顶: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
③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石质边坡地段,修建护墙或进行喷锚,对缓坡进行固化护坡等;
④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⑤凹岩腔封闭:对已产生的凹岩腔用料封填;
⑥削坡清危: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清除孤石、浮石和风化破碎坡体的手段。
⑦滚石拦截:在崩塌危岩下方设置柔性被动防护网、拦石墙拦截滚石;
柔性被动防护网。
拦石墙。
⑧落石槽:在崩塌危岩体下发设置落石槽,铺设泥沙等物质进行缓冲。
以上知识摘录于《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读本》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参与科普小游戏《湘湘历险记》
扫描上方二维码可观看《椒哥碰辣妹》公益小视频
责编:谭好
来源:金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