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19-09-25 14:40:11
9 月 24 日,株洲荷塘区新华一村,80 岁的伍松林老人在看 " 学习强国 "App 时做笔记。图 / 记者金林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家住株洲市荷塘区 80 岁的伍松林老人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
伍松林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仅仅 12 岁,刚读完小学就外出谋生,但他从未放弃过学习,经常 " 钻 " 进阅读室,如饥似渴地翻看书籍。近段时间,他学会了用智能手机,每天打卡 " 学习强国 "App,短短 7 个多月,伍老在 " 学习强国 " 的积分已达 10020 分。
当被问及这么大岁数为何要坚持学习,他说:" 读书更像是一种精神需求,每天不学习就像少了点什么。"
学习不是一件轻松事,对于 80 岁的老党员伍松林来说,更是如此。仅有小学文化的他,看书写字的效率都远低于年轻人。但偏偏就是这么一件 " 辛苦事 ",在兴趣的驱使下,伍老却越学越有劲,年轻时家境贫寒,他学习只能靠借阅书籍,生活条件慢慢变化,他学习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起来,从购买书籍,到收听广播,到看电视,如今进入了智能手机的时代,伍松林老人的学习也从 " 线下 " 搬到了 " 线上 "。他的手机里,下载了 " 学习强国 "" 红星云 " 等 App。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伍老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收听新闻,看到好文章,还会动手记笔记。
努力学习终有回报,短短 7 个多月,伍松林老人在 " 学习强国 " 的积分已达到 10020 分,在他所居住的株洲市荷塘区新荷社区,这个成绩是第一名。" 积分并不是最重要的,每天能了解国家的政策发展,让自己更懂新时代的进步,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他说。
12 岁扛起家庭重担,进工厂后开始自学
在伍松林老人看来,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弥补幼年时的遗憾。伍松林出生于常德桃源,由于家境贫困,当年仅仅 12 岁的他,刚读完小学,就开始外出谋生打工,不仅要照顾病重的双亲,还要帮三个兄妹遮风挡雨。
上世纪五十年代,伍松林进入原株洲市洗煤厂工作,当时工厂的学习氛围浓烈,不仅开设夜校、扫盲班,让工人学习汉语拼音,还设有阅读室。当得知工厂设有阅读室,他激动不已,利用下班的空闲时间," 钻 " 进阅读室,如饥似渴地翻看着里面的书籍。《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都被他翻阅过无数次。而在学习班上,他也是最好学的那个,每每下课了还围着老师请教问题。
" 当时也有书店,但是我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人,买不起书,只能借阅。" 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后,伍松林升到了三级工,工资调整到了 40 多元,他开始用辛苦攒下的钱,购买一些世界名著阅读。
退休后,他继续保持着学习的习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家里添置了电视机,他最喜欢收看的就是新闻节目。除此之外,他还在新荷社区担任过退休人员成立的 " 自我管理、互相帮助 " 协会秘书长,带领社区退休人员学习。
学会用智能手机学习,笔记记满 4 大本
" 我现在也不会用电脑,手机也用得不如年轻人利索。" 相比从前看书识字,一开始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他费了好一番功夫。
随着年龄的增长,伍老的视力远不如从前。2017 年,为了在网上学习党章党课,一贯节约的伍老,第一次开口让女儿给他买了一台智能手机,下载了 " 红星云 "App,刚拿到智能手机,伍老愣住了,没有熟悉的按键,用手指滑动就能上网交流。起初,伍老怎么也学不会,往往手指点滑几下,打开的网页界面就 " 不见了 "。
为了通过智能手机上网学习,伍松林老人天天揣着手机跑到社区,向社区书记请教如何使用,书记不厌其烦,手把手教会了他。现在,伍老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 " 学习强国 "" 红星云 ",早上看新闻,午后听听 " 每日一曲 ",晚上来几轮答题自测。老伴廖珍梅笑称,伍松林把学习当成 " 一日三餐 ",学得起劲的时候,吃饭都叫不动。
学习时,伍松林老人还有个习惯,勤做笔记,每天学习的要点、心得体会都能写满满几页。几年下来,他一共写满了四本笔记本。记者翻看笔记本时,发现伍老还会记下每天的学习积分," 除了开始前四天我不太会用软件,没有拿到满分,其余的时间都是满分。" 伍松林老人开心地说,学习积分让他学习更加有动力,有时候,他还会把自己的积分发到社区党员学习群,鼓励大家学习,在他的带动下,社区党支部的学习群前十名成员的积分都达到了 8000 分以上。
" 读书更像是一种精神需求,每天不学习就像少了点什么。" 伍松林老人居住的家,仅有三十多平米,但靠墙的一面书柜却格外打眼,记者看到,书架上摆着党章、党史,还有中外历史名著,很多扉页都已发黄,刻着时代的印记。
其人
热心助人,为孤寡老人免费送菜五年
在生活中,伍松林老人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他为 " 伍老 "。
2006 年,伍老开始学种菜,随着蔬菜余量越来越多,他开始萌生了帮助他人的想法,主动向周围困难居民免费送菜。
家住荷塘区新华一村 8 栋的王奶奶,是一位孤寡老人,每月仅靠低保金度日。伍老了解情况后,经常早上 7 点就给王奶奶送去新鲜的蔬菜。一送就是五年,直至王奶奶去世。这样的长期帮扶对象还有十几个,看到谁家里困难,伍老就主动上门送菜,十几年间,从未间断。
社区居民江运辉患心脏病,生活不能自理,伍老就每月按时到他家帮忙搞卫生,陪他谈心。伍松林老人原工作单位有一名精神疾病患者,退休金微薄,生活不易。伍松林老人了解到对方可享受独生子女补贴时,就主动为他备资料、进行申报,直到补贴办妥。
潇湘晨报记者陈诗娴 实习生王开慧 田译文
责编:戴蓉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