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9-09-23 00:29:55
编者按:
第一期新文旅·新融合名家沙龙于日前在李自健美术馆举办。多位学界、业界专家来到名家沙龙现场,以“当美术馆成为‘网红’”为主题,探索了艺术与旅游之间的无限可能。新湖南摘录了专家的精彩观点,与大家分享。
魏春雨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美术馆网红,我自己接受网红这个词习惯了很久,建筑师搞什么网红,好像不太符合我们原来的既定目标,但是这些年也有了转变。
总体来说,我把“网红”翻译一下,对我这个设计来说,它其实是个总共参与性的问题。为什么原来做的房子不太容易成为所谓的网红,可能就是我们原来有过多的指令性的,约定俗成的标准和规范。
“我是个放牛娃出生,我要有乡土的气息,你的房子要给我抓地。”李自健老师就是这样开启我的“网红”之旅的。后来在设计中我就拼命寻找这种感觉。
另外公共性的表达,在这个设计当中有点颠覆。从湘江到洋湖,我们建筑是座落在中间的,要形成一个从湘江到洋湖湿地生态的空间廊道,就一定要把博物馆劈开。这种设计一般人是不太同意的。
这个设计潜伏了一个日轨的概念。日轨的概念在整个廊道中可以看到日月星辰的变化、光影的流走,可以感到时空的变化,这比真正做一个封闭的大堂感觉更好。后来开幕仪式、各种活动都在这个大的架空的廊道中进行,把博物馆的气势和张力做出来了。
总体来说,这个建筑是有温度的,空间变化比较多。你没有感觉是来朝圣或者瞻仰的心态,你觉得这个地方跟你有关系。美术馆上面嵌入了一个城市广场,这个感觉非常好。因为别人不一定是来看,就是来逛一下,坐在摇椅上晒晒太阳,带着小孩子,这样把美术馆的本质内涵回归到了公众。
美术馆在大家想象中是高大上的事,如果打回到原形去看美术馆的本质是什么,实际上它就是一个人参与艺术互动的场所而已,这个场所中感觉到有温度、有归属感。
其实做设计不完全是对着图纸,事实上还是要根植于社会生活。包括业内很多的建筑师、设计师,他们会觉得这个美术馆似乎为长沙营造了某种艺术调性,觉得长沙可以有这种艺术调性。
我引用一句话:当哲学家不在讨论哲学问题的时候,才是哲学真正复兴的时候。我转换过来:当建筑师不再讨论建筑问题的时候,才是建筑真正复兴的时候。
责编:田甜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