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宫殿:传承就是生产力

  大湘菜报   2019-09-02 15:32:56


编者按:《大湘菜报》创刊以来的三年时间,也是许多餐饮企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见证者和助推者,在创刊三周年之际,我们特地访谈了部分企业的负责人,记录它们成长的轨迹,探究它们成功的秘笈,也铭刻下彼此的友谊和缘分。

大湘菜报·新湖南(曹婕妤 唐卓婧)“饮咩茶”和“呷茶啵”,一个发生在粤式茶楼,另一个便是老长沙。

作为长沙早茶文化的传承者,火宫殿的茶馆已营业百余年之久。

长沙老口子每每至此,听戏唱曲,一盏香茗入喉,几味小吃伴手,一天的生活徐徐展开。

长沙炒面、姊妹团子、脑髓卷、糖油粑粑,这些传统之味,在年轻一代心中日渐陌生,而这片净土仍在坚守,背后凝结着一位位湘菜、湘点大师的心血。小吃费时费工,工序繁杂,且技术含量高,可仿其形而难以学其精髓。价廉物美,平常花几十上百可能都无法吃到的手艺,这里只需几元的价格便可尝到,且茶水无限续杯。

(现场 周佳珉摄)

但坚守总是有回报的。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开始,坡子街的火宫殿内就人头攒动,甚至有子女专程开车从数十公里外将老人们送来喝茶。人潮涌动、热气腾绕中,百年之前的模样正在穿越……

面对“网红”的诱惑,火宫殿也不是没有迷惘和动摇过。“说一点也不眼红心动是假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频繁地抛头露面,势必会削弱在菜品研发上的专注。‘网红’”是一把双刃剑,过度造势物极必反,如果给食客带来心理落差,我们也不愿看到。”火宫殿党委书记吴菁认为,作为百年老字号,不应该只图名气,而放弃对本质的追求。“发力做好产品体验和服务体验,老字号的光环才会一直光辉下去。”

“火宫殿变好吃了!”也是这两年常听到的食客评价。

拿臭豆腐来说,为保证供应及食用安全,火宫殿借了一个工厂。大概40口卤缸,每天下7000多片臭豆腐胚。尽管如此,产量也只够“小吃王国”一家。

而“湘菜首府”则是另一种风景。小吃王国食客多,小吃都是大批量制作,湘菜首府则需即点即做。也试过预制、机器制作,味道还是难免失真;加大人力投入,成本又上来了,也是两难。但火宫殿不会因为改进之路艰难就放弃,会坚守初心,一定让大家能感受到最传统的风味。

火宫殿矢志不渝地传承的,不只是手艺,还有社会责任。

火宫殿的公益扶贫已成常态。厨房餐厅的洗涤用品,购自残障人士工厂;火神庙的香火钱分文不取,全投放在公益事业上。而做得最好的,还是助业。在通道县,火宫殿人将蔬果种子、刚孵化的小鸡鸭等带去贫困家庭养殖,等果蔬成熟、家禽长大再行回购。

提起与大湘菜报的合作,吴菁如数家珍,津津乐道。无论是“奥运冠军凯旋宴”,还是“湘菜走进联合国”,凡是大湘菜报组织发起的湘菜推广活动,火宫殿都是积极响应、通力配合,双方在一次次合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吴菁还反复提到“责任”二字。眼下,地产、股市前景不明,大量资金涌入餐饮市场。但如果光把餐饮当作一块掘金之地,忽视社会责任,那肯定是不行的。“让味蕾爆炸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同样地,在新媒体不断涌现、信息追求最快化和吸引眼球的时代,大湘菜报坚持做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感、有道义担当的媒体实属不易。面对市场乱象,一个企业或一家媒体单独负重前行都是走不动的,只有负责任的媒企联手,加强合作,才能匡正行业风气,做大产业规模。火宫殿作为历史悠久的长沙老字号湘菜品牌,今后将与大湘菜报继续深度合作,不断开拓湘菜的新市场,不断传播湘菜的新文化。

伙伴寄语:

大湘菜报走了三年,一直在为湘菜的发展贡献力量。一路艰辛,但也很有特色和成果。我们希望能与其一起发展,共同将湘菜发扬光大。更希望湘菜能走多远,大湘菜报就能走多远。

——火宫殿党委书记 吴菁


责编:唐卓婧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