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09-06 07:19:12
彭艺
“一家人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求求领导帮帮我这可怜的家庭吧!”近日,网友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向云南省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反映家庭困难。当地官方在回复中表示:“国家扶贫更多的是扶志,但绝对不会养懒汉”“您和您哥整天无所事事,在家安心‘啃老’,希望您早日振作起来,带领家人过上幸福、美满、安定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有少数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存在不愿出力流汗、一味躺在扶贫政策上过日子的现象。以发生在镇雄县的这一事件为例,据官方披露,工作人员曾多次入户,帮助其父亲安排了一份工作,办理了低保,同时也为这位贫困对象介绍工作,可他总是以不同的理由推卸。由此可见,“不养懒汉”的官方回复没毛病。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扶贫、低保及其他社会救助,都是指向兜底的制度安排,兜的是困难人群的基本生计。在实现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政策托底和个人奋斗,一个都不能少。勤劳才能致富,倘若一个人没有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便扶贫政策帮得了一时,也无法保证稳定持久脱贫。反之,如果有脱贫的志气、有致富的行动,那么任何困难都不能将他压倒。
人穷可扶,志短难救,物质上的扶贫远远不及精神上的扶志重要。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激励贫困户主动脱贫。例如推出“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激励性制度,或提供就业岗位、对口发展养殖业、农副业等,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宣讲、树立脱贫致富典型,在贫困地区形成“劳动光荣,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让“懒汉”们没有条件“懒”、不好意思“懒”。
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宝贵资源应该花在那些勤劳肯干的群众身上,而对那些“扶不起”“不应养”的贫困户,必须寻找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励其主动脱贫。
责编:曾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