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丨福寿螺入侵长沙却被端上餐桌,在中国还有他们失去外来入侵物种的“尊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08-28 13:55:13

最近,在长沙岳麓区桃子湖,一种“外来生物”的出现,引发了周边市民的关注,甚至有人前来捡拾并带回家食用。

其实这是福寿螺,已被列入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没有天敌,繁殖快,对于水稻、莲花等水生植物存在极大危害。据媒体报道,近几年,长沙后湖、月湖等水域附近,都有福寿螺的影子出现。虽然被列入外来入侵物种,但是福寿螺却被许多中国家庭端上了餐桌。不少市民都把福寿螺捡回家烹饪,据说味道还不错呢。

福寿螺外型和田螺相似,虽然福寿螺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夜宵餐桌上的佳肴。不过您可要注意了,福寿螺体内可能有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近些年,因食用福寿螺而出现身体不适的案例,屡屡见诸报端。

小编提醒您,见到福寿螺最好管住嘴,实在想吃,一定要彻底加热。如果出现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

不只是福寿螺,许多世界知名外来入侵物种都没能在中国泛滥,这大概要归功于中国人的“吃货”本性吧!小编为您盘点那些被中国人吃到失去“尊严”的外来入侵物种吧!(排名不分先后)


TOP1

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

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亚洲鲤鱼,又称为银鲤,可以长成重量超过100磅的大鱼,但这是以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的。最初,引进它是为了清理美国南部鲶鱼池的海藻。由于数量增多,一些鲤鱼溜进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在这里,它们迅速泛滥成灾。

而在中国,鲤鱼能够做成极其美味的佳肴,几乎很难在野外发现野生鲤鱼。

鲤鱼味道肉质松散,鲜美,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很高,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含有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人体所需元素。在中国常见的做法是红烧和糖醋。

TOP2

食肉的蛇头鱼

因为这种鱼的头部外形和蛇非常类似,因此西方人称之为“蛇头鱼”。一旦蛇头鱼在池塘或湖泊出现,它们将吞噬掉任何它们可以找到的东西。当地政府为了毒死一条蛇头鱼,不惜污染一条湖。据悉,蛇头鱼呼吸一次新鲜空气可以生活4天,它们还喜欢在陆地上爬行寻找新的水体。巨大的蛇头鱼可长到3英尺长,据说是最具侵略性的动物之一。

听上去特别凶猛,不过别紧张经常买菜的小伙伴一定认出来了,这不就是黑鱼吗?

黑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可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中国黑鱼常被做成酸菜鱼。

TOP3

疯狂的葛根

葛根,由于其繁殖过于迅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葛根是第一个被编进外来物种史册的植物,也是入侵物种之一。葛根于1876年首次在美国的费城百年博览会上出现,当时专家把它吹捧为一种耐寒、快速增长的地被植物,可帮助抑制水土流失。但之后因为它生长太迅速,长得遍地都是,从而获得一个新的绰号:通吃南部的藤蔓。如今,葛根遍布美国各州,甚至蔓延到新泽西州北部。

但是,葛根也是国人餐桌上的常客。中医认为,葛根性甘、辛、凉,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等功能。它的藤条是一种很结实的绳子,在中国很多农村还会用它的藤条做绳子,它的根还可以产生淀粉作为食物。在中国葛根可以加工葛根粉,葛根粉条等,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TOP4

克氏原螯虾

小龙虾是存活于淡水中一种像龙虾的甲壳类动物,学名克氏原螯虾,也叫红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克氏原螯虾是甲壳类中分布最广的外来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对于水质的要求并不高,在一般的水体中可以活的很好,每年至少繁殖3-4次,一次约产卵500-2000粒,3-5个月就能重达1两;在一定咸度、低氧气、极端温度和污染的水体中也能活下去。胃口好,身体倍儿棒,生长速度也很快,再加上强大的繁殖力,克氏原螯虾很快成为了全球范围知名的外来入侵种,对一些敏感生境有很大破坏作用,此外,它们还喜欢在堤坝上筑穴,引发灌溉用水的流失,对田地造成破坏。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小龙虾被云南省列为二级严重外来入侵物种。

不只是中国,其实世界人民都爱小龙虾。小龙虾因体型比其他淡水虾类大,肉也相对较多,及肉质鲜美之原因,而被制成多种料理,都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在中国小龙虾的做法有,油焖大虾、麻辣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香辣小龙虾、啤香小龙虾、火爆小龙虾、爆炒小龙虾、蒜泥小龙虾、咖喱小龙虾、红烧小龙虾、青蒜炒龙虾、麻辣虾球、口味虾……怎么样,看完是不是觉得小龙虾简直是最没有“尊严”的外来入侵物种,别急,它还有个难兄难弟,牛蛙!

TOP5

牛蛙

牛蛙是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动物,学名Rana catesbeiana。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为北美最大的蛙类。因为恐怖的外表和生腥的味道让他在欧美一些国家横行霸道。

然而,牛蛙肉质鲜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中国厨师们用泡椒、辣椒、花椒这些东西轻易的化解了牛蛙肉的腥膻。至于外表过于恐怖,中国人民表示切碎下国后管你以前长啥样,好吃就行。牛蛙如果会说话,大概要对着中国厨师喊:“啊啊啊啊啊,请让我保留一个入侵者的尊严死去吧!”

PS——

虽然一些外来入侵物种在中国暂未形成大的危害,但是还有更多外来入侵物种往往让人束手无策。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我们还是应该特别留意哦!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谭思敏 整理

综合潇湘晨报、中国科普博览、趣历史公众号、《生态科学》杂志

责编:谭思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