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9-07-17 19:43:33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7月以来,长理师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纷纷驻足学校扶贫点新宁县枧杆山村,用自己的所学所得助力精准扶贫,把学业的考试答案写在了枧杆山村的田间地头,真正实现校村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关键年。
土木专业实践博士团助力枧杆山村桥梁建设
“我要努力学习,向哥哥姐姐看齐,以后回家乡建一座更漂亮的桥。”近日,长沙理工大学2019年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一行8人进驻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枧杆山村,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村融合”助力2019年枧杆山村的桥梁建设。
实践团由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学院优秀社会实践指导老师陈历强全程带队指导,2名博士、11名硕士共同参与。实践内容包括软件计算、桥梁检测、交通量调查、问卷调查与科普汇报等,13名学子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在专业领域内实现高效率工作。
5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桥梁检测成员利用自己专业相关知识,对该村的6座新旧桥梁、5栋群众房屋进行了技术检测,并对桥梁的检测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并对桥梁下一步的加固和维修制定了方案;交通量调查成员与当地村委交流后,对村民进行关于村内交通的问卷调查,并将检测报告以及改造方案提交到当地的交通局,改善当地的交通情况;宣讲成员在村中大礼堂里,作主题为“桥梁科普知识”的宣讲,向村民发放了自行制作的科普传册,鼓舞广大村民更多地了解、更好地促进精准扶贫。
5名桥梁检测成员测何家湾桥的拱矢高
1名交通量调查成员在向村民询问村中交通情况
实践团在村内大礼堂作“桥梁科普知识”主题宣讲
据悉,长沙理工大学2019年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在结束5天的实地调查后,将返校利用测得的详细数据进行结构软件模拟分析、方案优化及选取最优,于7月末重返枧杆村,与村委改建负责人就团队提出的改建方案进行面谈,互相交流意见后前往市交通局提交交通检查报告并给出改造方案,并在实践活动尾声为村民们进行一场道路桥梁的简单维护技术科普汇报。
数统学子继续调查枧杆村人口情况 做好精准扶贫摸底第一步
“人口调查是第一步,精准扶贫摸底是第二步。”7月12日,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继续调查5、6组的人口情况并对昨天的工作进行补充,整理枧杆山村人口情况,完善基本信息。
当天上午,实践团队对5、6组的人口情况依次调查。调查途中,实践团员走进了一位老党员的家中,与老党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受益良多。交谈过程中,老党员对实践团队的工作表示特别支持与理解,并带领着实践团员,一同参观一间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热情地为我们介绍老房子的构造与由来。
枧杆村老党员带领实践团队参观房屋
截至当天中午,实践团员基本完成了枧杆山村1-8组的人口信息收集工作。此外,实践团员参观了枧杆山村大棚种植基地。在长沙理工大学的帮扶下,该种植基地于2018年6月建成使用,由15户村民合作种植(其中贫困户10户)。目前,大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哈密瓜、西瓜、水果黄瓜、羊肚菌、延季辣椒等。
当天下午,全体实践团员集合开会,对已经收录的人口信息进行查漏与汇总工作,向扶贫队的老师反映基本情况。“实践出真知,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坚定学好数统的决心。”成员王同学表示。
艺术学院将品牌联合创新工作室开到枧杆山村田间地头
7月15日, “长沙理工大学—枧杆山村品牌农业联合创新工作室”揭牌。
该工作室旨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号召,用行动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我们紧紧围绕“点撤帮扶不撤,扶持发展无限时”的目标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以高校师生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7月起,艺术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在枧杆山村的深入调研与走访,对当地特色产业进行挖掘,帮助枧杆山村建立起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增加农产品销售量,帮助当地村民增加收入。通过一年的试点,学院实践团队正式将校农品牌农业联合创新工作室开到田间地头;通过模块简化,让村民具备品牌意识及自主电商商品上架能力。邵阳新宁县枧杆山村正朝着实现农产品销售量级增长的目标稳步前进!(通讯员程欣鑫 李唐 )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