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洁规 三湘都市报 2019-07-31 19:41:05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31日讯(记者 杨洁规 实习生 吕彩宜 曹楚如 通讯员 翟安)长沙市民袁先生报警称,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女儿被冒充公检法诈骗,被骗了75万元。今日,长沙反电诈中心发布紧急通报,7月以来,该中心共接到此类案件共3起,涉案金额120余万元。
“检察院”发来通缉令,留学生被骗75万元
7月5日,长沙市反电诈中心接到袁先生的报警,称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女儿小莉被冒充公检法诈骗。
原来,小莉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北京市检察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说其涉嫌一桩重大刑事案件,需要配合调查。为了力证“身份”,“工作人员”发来了网络通缉令,还说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必须接受资金审查,不能向任何人泄露此事的任何信息,否则就会立即被捕入狱。并声称,“转账的钱越多就越能证明自己与本案无关,等到通缉令解除了,就会把钱退还来。”
小莉被这突如其来的电话吓到,先是将自己银行卡里的3万澳元(折合人民币142215元)转账至对方提供的“安全账户”。
在收到转账之后,“工作人员”向小莉承诺:“如果‘安全账户’里的钱属于合法收入,会把钱退回给你,也不再追究你的责任。”过了几小时,小莉收到了转账信息,确实有一笔钱退回给她。可她刚刚放下心头石,电话又响了,“还有一笔钱不能证实,我们还需要你配合进一步调查。”
深信不疑的小莉,以培训等名义找父亲袁先生要钱,后又转账60余万元人民币至所谓的“安全账户”。
“先开始没有在意,但她不停要钱,感觉有点不对劲。”袁先生发现不对劲后,详细询问了小莉,立即意识到女儿遭遇了电信诈骗,赶紧报警。
7月以来,长沙3名留学生被骗120余万元
近期,长沙反电诈中心接到多起留学生家长报警,称在国外留学的子女遭遇电信诈骗。骗子利用留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与家人联系不便等特点,通过电话伪装成大使馆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邮寄非法物品等被限制出境或将被引渡回国,之后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7月以来,接到此类报警3起,涉案金额120多万。”长沙市反电诈中心民警翟安介绍说,因为受害人大多身处国外,加大了他们的预警难度,很难止付,“所以留学生自己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警方提醒,驻外使领馆及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不会以电话、QQ或微信等方式侦办案件,不会通过传真、网页等形式送达“拘留证”“逮捕证”“通缉令”等文书材料,不会要求自拍照片进行身份验证,更没有所谓查验资金用的“安全账户”,同时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清查资金并转账汇款。留学生无法辨别电话来源,可以通过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08热线或驻外使领馆官方电话进行核实。如果被骗,请及时向当地警方报警。
责编:袁欣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