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06-06 11:18:1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6日讯(记者 李孟河 陈昊 特约记者 张军)今天是农历五月初四,土家族舍巴日之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洗车河古镇鞭炮连响,锣鼓喧天,大摆手堂广场水泄不通,打溜子轻快欢腾,村民们踏着锣鼓声声,喇叭的狂响,载歌载舞,空中俯瞰,五彩缤纷的千人团“圆”大摆手,喜庆红火,盛况空前。
湘西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立新致辞
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时荣芬为龙山县洗车镇授予“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牌匾
龙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昌顺致辞
龙山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符家波主持开幕仪式
锣鼓齐鸣,随着一只只木船驶出水面,一首由土家族梯玛歌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彭继龙吟唱的《祈福歌》,声声悠扬,“浮”出水面。船队一路鼓乐逆水而上,至终点陈牲醴,省级传承人彭祖进吟唱一曲请神歌,歌毕,迎神上船,顺水返程,两岸山坡上有鞭炮依序炸响,一瞬间沿岸一排排吊脚楼上,龙凤旗飞舞飘扬。
主船置一大“福”字,另外八艘为迎神船,分别供置了8帧土家族民族远祖“八部大王”画像。船至亲水码头,鼓号队、摆手队隆重相迎,船队依序迎神下船,由“福”字走头,至摆手堂挂好8帧画像,陈列供品,燃香点烛,彭继龙唱《梯玛歌》中的安神辞,祭毕,至堂前踩八卦,土家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迎神船上的8位梯玛进入广场中心,表演三月堂造魂,梯玛舞者围圈而舞,一梯玛腹部承受石磨重压,任磨盘辗转,仍歌之舞之,这是《梯玛歌》的正气召唤,引灵魂回归。此为隆重的祭祀仪式——第一篇章《舍巴祭》迎神、安神、造魂。
“听说这是为尊重土家族‘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的民族信仰,保持洗车河三月堂水上迎神的民俗特色。我觉得非常有土家民族的这种氛围。”一位前来游玩的李女士说。她今早听到别人在朋友圈上说在洗车河有这样一个活动,就立马和朋友一起开车过来了。
土家族是个古老的山地农耕民族,年年岁岁,斗笠蓑衣,耕云播雨,用汗水浇灌着一个个春华秋实。土家族民俗舞蹈《插秧、薅秧》《挖土锣鼓》《山路》,土家族咚咚喹,土家情歌《隔山隔水隔远了》,土家族铜铃舞《墨日里日》,土家族打溜子等节目精彩上演,第二篇章《舍巴乐》让大家“乐”在其中。这是土家族百余名村民的本色出演,他们身着斗笠、蓑衣、咱笼,用舞蹈表现传统农作中的插秧、薅草、背玉米等劳动场景,动作简洁、明快,音乐清新、流畅。他们黑黄的皮肤,嘴角的微笑,娴熟的动作,伴着一声声木叶山歌,把大家带到了人勤村和、相亲相助的土家山乡。
土家族毛古斯《狩猎》农车大摆手舞,洗车河原生态摆手舞,靛房坡脚小摆手舞,摆手锣鼓《毕兹卡的祝福》等表演,以洗车河镇、农车镇、靛房镇、里耶镇兔吐坪村等原生态摆手舞为主题的第三篇章《舍巴舞》充分展示了龙山摆手舞的传统特色。
锣鼓响起,第四篇章《舍巴魂》——土家族《摆手锣鼓》和千人《大团摆》表演压轴上场,现场不分场内场外、台前台后,大家都自发跟着音乐的节奏,跳了起来,活动现场一片热闹、喜庆、狂欢的景象。
长沙市望城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也受邀参加舍巴节,文化工作者们为当地群众带来了花鼓戏《刘海砍樵》《铜官窑》等精彩节目。
龙山县土家族舍巴日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庆活动,其历史悠久。活动承载了土家族摆手舞、梯玛歌、毛古斯、打溜子、咚咚喹、土家织锦、摆手歌、摆手锣鼓、湘西民歌及土家族民间体育、民间游艺、民间绝技绝活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综合载体。2018年5月,龙山县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族舍巴日之乡”;2019年2月,龙山县洗车河镇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族舍巴日之乡”。为创建这一特色浓郁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品牌,大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目前龙山有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织锦技艺、土家族咚咚喹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还有张明光、严三秀、彭南京、彭继龙、田隆信、杨文明、刘代娥等7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县共206项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此次活动由湘西州委宣传部、州文化旅游广电局、州民族宗教事务局、龙山县委、县政府主办,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旅游广电局、长沙市望城区帮扶洗车河镇扶贫工作队、洗车河镇党委政府承办。
相关阅读:
责编:李孟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