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想到,你们对工业设计的误会如此之深

  意外艺术   2019-06-21 10:11:08

有一天,我问了身边的朋友一个问题。

如果要你用一种颜色去形容工业设计,你第一个想到的颜色会是什么?

有人说,是灰色。

有人说,是白色。

也有人说,是黑色的。

提到工业设计,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冷色调。

好像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工业设计,就是冷冰冰的一堆铁块。

但其实,工业设计,也是有温度的。

那到底什么样的设计才是有温度的优秀设计呢?

著名德国设计师Dieter Rams就曾提出过优秀设计的十条准则,其中的三条尤为重要。

好的设计是诚实的

日本有一位工业大师叫柳宗理,他的设计通常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东西:公交站亭、椅子,甚至还有勺子。

柳宗理照片

他游走于日本各地,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在民间工艺中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人性化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他将生活和人性融入到作品当中。因此,也成为了日本工业设计第一人。

他认为“美是有用的,但设计不需要纯粹为美感,功能绝对排在首位”。

就以他作品中最受欢迎的蝴蝶凳来说。

蝴蝶凳

蝴蝶凳顾名思义,长得就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凳子中减少直线条的出现,几乎都是曲线。避免了直线的僵硬,使凳子变得更加柔和。轴心将两片一模一样的压膜夹板连接在一起,下部用金属螺丝和金属棒加固,形成一个终极稳定结构。

既能经受得起重物,又耐用。同时,经典简洁的造型也赋予了这款凳子不过时的优点。

但如果你认为柳宗理的作品仅仅如此,那你也太小看工业大师的功力了。

其实柳宗理的作品能站稳第一的位置,他对作品的“较真”也是很多设计师望尘莫及的。

为了给使用者最直观的体验,他坚持使用最本真也最贴近作品的方法——以“手”设计。

柳宗理正在以“手”设计的照片

手同样是身体中最诚实的部分,对于物品的触感来说,它最直接也最敏感。

用手感体会、用手感思考、用手感修正。如果手感上有一丁点的不舒服,则要马上进行修改,即使是修改几百几千次。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设计时间通常要长达一两年甚至更长。

但大家愿意等待柳宗理的作品,因为,诚实的设计,值得等。

这样的设计,诠释了设计师内心的温度。

好的设计需要“魔鬼在细节”

说到设计,有一位不得不提到的大师,他就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照片

当他被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自己成功的原因时,他说:“魔鬼在细节”

他认为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

就以他设计的经典建筑之一——图根哈特别墅来举例。

图根哈特别墅外部全景

整座别墅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白色。窗户整体采用大块的落地玻璃窗,直接感受阳光带来的舒适感。

别墅的内部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装饰,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件家具和雕塑。

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其实这里面饱含了很多师密斯·凡德罗的精妙设计。

图根哈特别墅内部一览

墙体用大理石花纹筑成,提高了整座别墅的格调。但是花纹选用的也是最简单,避免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观感。

地毯和座椅也选择了最简单的造型、最舒适的材质,让眼睛和身体都可以得到适当地休息。

旁边摆放的雕塑也没有进行过多的雕刻和修饰,最原始的艺术反倒是最能触动人心的。

图根哈特别墅内的椅子

就连椅子的摆放的位置都是不能疏忽的,摆设位置的不同同样会影响感官。

就如密斯·凡·德·罗自己所说——“细节是上帝”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俗语在设计界中也绝对实用。

细节的温度,是最能让人感到惊喜,也最让人心动的。

好的设计是尽可能的无设计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设计就是设计,这句话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无设计并不是说不设计,这中间省却了两个字,“无负担设计”才是无设计的正确解释。

这就需要设计师高深的功力,以人为本,洞察使用者的感知系统。

前文提到的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也曾说过:“少即是多”

负担越少,使用者对产品的完美感触则越多。

德国设计师康斯坦丁•格里奇的设计风格就非常地推崇极简风与优质体验感的相互结合。

康斯坦丁•格里奇照片

他的作品一向纯粹又严谨,对于他的作品,人们既可以感受到设计的精妙,又能感受到他的作品带给使用者的极度舒适感。

就像下面这几张出自康斯坦丁•格里奇之手的椅子,看上去十分的简单,但又跟普通的椅子是那么的不一样。

康斯坦丁•格里奇设计的椅子

椅座不像普通椅子是平直的,而是做成符合人体工学的弧度。椅背直接做成了弧形圆柱,既可以减少腰部的负担,也可以增加手扶椅背时的舒适感。

四个椅子腿的长度也随着座椅的弧度有所不同,既稳定又美观和谐。

但康斯坦丁•格里奇的简约也不是随便几分钟就完成的,而是从繁杂的程序中探索出来的。

他的每件作品都经过了千百次的实践和改善,比如他的ChairOne,就经过了三年时间的锤炼。

康斯坦丁•格里奇设计的“Chair One”系列

也正是因为他的极简设计理念和对作品追求极致的精神,也使得他获得了国际上不少的认可。

即使是极简风设计,也是有它独有的温度的。

责编:王铭俊

来源:意外艺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