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 品古建|衡阳来雁塔:雁有来回,航标灯塔

王铭俊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6-23 00:02:33

来雁塔,衡阳名胜之一,距市中心约3公里,与回雁峰对峙,寓雁有来回,该塔兴建的目的是用以导航,类似今日的航标灯塔。

来雁塔滨湘江而护雁城,巍峨擎天。虽经历历史风雨的剥蚀,大浪的冲击,今日仍能矗立。

新湖南客户端特别策划《读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进雁城的骄傲——来雁塔。

彭玉麟书写“来雁塔”又多了一重心绪

明万历辛己年,也就是公元1581年,时任礼部侍郎的曾朝节亲临衡阳,召集衡阳本地人修建了来雁塔,这一修就花了13年。

曾朝节是谁?据《清泉县志》说:曾朝节乃明朝嘉靖三十七年举人。明万历十九年,即公元1591年,曾朝节不负众望,又以殿试一甲三名及第进士,成为探花。他从国子监祭酒做起,到礼部侍郎,最终做到了礼部尚书。这相当于今天的正部级领导了。

《康熙府志》记载此塔:“曾公之倡建者,因蒸湘交汇流急,石矶碍舟,除矶建塔,不啻砥柱,俨插文笔,由是河道利济。”

从以上这段话中的“俨插文笔”可以看出,曾探花有心赋予此塔一种属性,就是让故乡人也能像他一样,考取功名,多出官员。

在后来的清嘉庆、道光、同治及民国年间,衡阳人均对来雁塔进行过修葺。其塔前的门额为汉白玉石质,上刻有“来雁塔”三个大字。书写这三个大字的人正是被誉为大清朝中兴四名臣之一的兵部尚书彭玉麟。

清同治年间,彭玉麟正好回家省亲,乡人重修此塔,重书塔名自然非他莫属。塔为来雁塔,除了寓意雁有来回,还有这么一种说法——衡阳人自古以来就有对大雁的崇拜,崇拜它们的矢志不渝,成双成对。而彭大将军一直不能与心爱的恋人梅姑为伴,书写“来雁塔”也多了一重心绪。

晚上可从塔内孔中观察天上星象

来雁塔与珠晖塔、接龙塔并称雁城三塔,位于衡阳市石鼓区。

整个塔体内为楼阁式,共七层,呈八角形,高36米。

塔为密檐式,从第二层起,塔身递缩,愈往上收缩愈大,各层檐紧密相连。

每层设对称佛仓,开两窗四门,可凭远眺。塔内有石磴盘旋至顶层。

七层棚顶为圆形藻井,饰星象分野图和绘画,中开圆形小孔,直穿塔尖,晚上可从孔中观察天上星象。

该塔表现了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湖南日报、石鼓大讲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