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杨竹秋

  湖南日报   2019-05-17 10:17:52

聂璧昭 廖力谋

清末民国时期洪江著名的杨恒源油号,前身是“恒源永”洪油号,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由儒商杨竹秋先生的父亲与其堂侄婿傅成斋合资创办的。杨、傅两家各投资白银2万两,傅成斋任经理,设号于洪江大码头巷,经营项目以洪油产销为主。开业后,由于当时社会较为安定,黔东及湘西沅水上游地区桐籽丰收,盛产桐油,因此,洪油号业务相应发展,逐年都有盈利,“恒源永”应运而兴,资本有了更大积累,合资双方无不春风得意,皆大欢喜。

母贤器弘,守成家业

杨竹秋先生的父亲早逝,来不及伉俪偕老、儿孙绕膝便去世了。杨母吴太夫人继承夫业,励节抚孤,让儿子安心上学,攀求功名。果然杨竹秋不负母望,应试清末科举,一举考中秀才,曾捐得清朝道台官职,但无意就任,又远程负笈长沙,进“湖南政法书院”攻读。杨母集家务、家业重担于一肩,心巧能干,负重若轻。

由于傅成斋萌发私心,视杨家寡母孤儿为累赘,便在1909年提议分伙,结束合资经营。杨母成竹在胸,无所畏惧,表示同意。分伙时经杨母提议,双方认同:分伙后各自聘用原班底店员,双方无权挑选,由本人自愿投主。结果原店员班底的大多数人都到了杨家号来。分伙后的牌名各在原牌名上加个姓氏,成了“杨恒源永”和“傅恒源永”。“傅恒源永”分伙后用人不当,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低劣,销区用户望而却步,洪油推销不动,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过来,还不到两年,就倒闭歇业了。

“杨恒源永”则与其相反,杨母虽是家庭妇女,没有文化,不懂业务,却知情识理,耳目灵通,洞察傅成斋的存心,下定决心,要管好丈夫遗留下的企业。她访贤聘能,知人善任,深深懂得要办好一个企业,须有一个勤劳能干且忠实可靠的雇员班底;又悟到“队伍排得好,全靠带队人”,要想充分调动这个班底的积极性,还须有个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人担任经理。她一旦物色到人选,但求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企业发展效力,决不吝惜高酬。因此,在杨母孀居抚孤掌权到先生长大成人接过母亲权力的几十年间,“杨恒源永”历届经理都拿高薪并在企业盈利中提取红利一成。为了让经理大胆放手管好企业,在雇用和辞退职工、额定职工工薪、职工分红等各类重要权力上,由经理全权独揽,老板不加插手,使之挥洒捩握,痛快淋漓!

子孝量宽,开创伟局

杨竹秋在湖南政法书院学成之日,正值民国初年,湖南都督谭延闿许以官职。但他为了循孝亲之道、替慈母之劳,管好家业,婉言谢绝,再次弃官不就,告别功名,开始从母亲手里把家业管理之权接过手来,挑起了重担。此后,人们开始称他为“竹老板”或“竹秋老爷”。

杨竹秋掌权理事后,立即把“杨恒源永”这牌名中的“永”字去掉,改为“杨恒源”。他掌管企业的几十年间,坚持其母掌权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对历届经理尽量提供行使责、权、利的充分便利,使之坦途宽步,畅通无阻;对职工的工资待遇也坚持做到不仅高于其他行业,而且高于其他油号。一般职工月工资为10至15元银圆,高级店员20至30元银圆,大多数还可以长支,若遇婚丧,老板额外给予补助。常德、汉口、镇江各庄的店员因外水较多,实得工资则更高。如镇江庄,油脚、旧桶出售的钱全归他们私分,不入账,这叫漏规。有“私分”收入的人,每人每年可在正工资之外,增收几百元至上千元银圆。

杨恒源的首届经理是杨兰初之父,因父子才能拔萃,父死子继。杨兰初善交际,后任洪江商会会长,为人正直、懂行。副经理黄松山也是行家。正副之间同心协力,密切合作,经营得当,管理有方,终于赢得了洪油质量名列同业前茅、产量逐年增加、销路不断扩大的良好效果。因此,杨恒源的洪油每桶售价高于同业白银壹两,被誉为名牌,每年盈利实在可观,于是资金迅速积累,连接翻了几番。分伙时,“杨恒源永”资金不足4万元银圆,不到10年,资金竟猛增到20多万元银圆。结算之日,杨竹秋主动提出3万元银圆作为红利,奖励经理及全体职工。此举,更激发了全体职工与企业共兴衰、同荣辱的主观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莫不为振兴企业而出谋献策,尽心竭力。

品牌香俏,克难顺通

洪油业与其他行业不同,是跨年度生产经营、跨年度结算经营效果的。从上年七月一日起至次年六月底为一届生意。经营洪油,涉及采购原料、加工制造、产品销售等三个方面,每届生意伊始,须首先了解桐籽、桐油产地年景的丰歉,还要摸清销区农村岁收优劣、销售市场的俏疲,然后确定生产规模、产量大小。生产计划制定之后,要投入大量流动资金到原料产地去采购原料。自有流动资金周转失灵时,要采取多种办法开源浚流:一是靠牌子老,信誉好,预售期约汇兑,给买方百分之几的贴息,到期向汉口、镇江分庄兑现。二是向钱庄贷款,称为“上架子”。钱庄视来贷者灵活议息,信用越好,息率越低。三是靠“名牌”哗众问市。凭着洪油牌子香俏,可预售期货。即先收货款,后交货。“杨恒源”每逢流动资金运转吃紧,都凭着对原料产地、成品销售了如指掌,产品质量上乘,是人们争先求购的香俏名牌,总能从上述三种办法中相机取优,唯佳是从,驾轻就熟,解决难题。

杨竹秋知书达理,崇尚仁、义、信、礼、德,是位有品位的儒商。他从不为金钱所累,极富爱心,乐心扶贫济困、慈善公益。经商之余,还热衷于收藏,对名人字画颇有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其子杨本炜、杨雅竹亦自强自立,成为饱学之士、国家科技人才。土改时,兄弟俩联名致函,托其舅父关超群先生,将父亲生前花费十几万两白银收藏的历代名家字画及遗下的所有房产、田产全部交给了国家。其中字画一项就有几十箱,由湖南省文化局派卡车运往了省会长沙。

责编:周紫云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