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 2019-04-15 16:27:55
原标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应如何发展红色旅游?
不久前,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包括井冈山、原中央苏区、湘鄂西等15个片区。这些片区基本上都是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如何利用好政策春风,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1借力政策东风
2018年7月,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对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此后,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立即见诸行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了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活动以“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国家文物局基本摸清了全国革命文物家底。据统计,全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近3.5万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00万余件/套、革命博物馆800余家。
“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片区分县名单,是我们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第一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公布名单以后,国家文物局将以15个片区为“主战场”,统筹推进革命文物整体规划、连片保护和统筹展示。
对此,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殷红梅说,名单的适时推出,有利于革命文物资源整理、保护、展示及利用,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旅游研究院韩元军博士认为,革命文物与红色旅游紧密相连。适时推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以及后续支持措施,将有效满足大众旅游时代红色旅游事业强起来、产业旺起来和革命文物活起来等多重功能,将更好推动红色老区向全域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
“我县被列入湘鄂川黔片区及湘鄂西片区,这为发展红色旅游、助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注入了新动力。”湖南湘西永顺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张长青表示,革命文物是珍贵记忆和遗产,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是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2发挥独特作用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表示:“红色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革命老区发展具有独特意义和作用,我们在这方面要着力推进。我们鼓励支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做好红色旅游总体策划、总体统筹,设计一些依托革命文物资源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围绕如何更好保护革命文物资源,帮助革命老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红色旅游独特作用,殷红梅表示,要紧密结合发展红色旅游,完成革命文物资源保护规划、维修方案的编制,加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建设,加大革命文物创意产品开发,并与乡村旅游、节庆文化旅游、山地旅游等相结合,推出研学旅行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水乡”“红色苗乡”“红色酒乡”“红色侗乡”“红色彝乡”等旅游品牌,提升红色旅游服务质量。
巅峰智业旅游景区设计院院长杜学认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相对来说也是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深度贫困地区。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流通条件、商业环境、就业机会改善,可以更高效率地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使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绿水青山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
结合当地红色旅游发展实践,张长青认为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好红色旅游的宣传教育作用,提高文物保护意识。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促进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和奋斗历程,重新认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培育全民保护革命文物的法制意识和行动意识。二是充分发挥好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红色旅游,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开发红军粮、红军酒、红军茶等“红色+”特色产业,不仅可以促进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还能优化老区产业结构,有效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3保护利用并重
“保护和利用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把握好保护和利用的度,是贯彻落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有关精神和政策的关键。”杜学认为,保护是前提,是革命文物永续利用的基本保障;利用则是保护的目的,革命文物的价值在于永久传承和不断发扬光大。
韩元军表示,革命文物在保护的同时,要做好活化利用,就是为人民所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致富提供重要支撑,这靠政府财政的单方面支持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多重业态发展。
殷红梅建议,在保护工作中,一要避免因规划滞后,致使部分革命文物资源低水平或无序开发,造成对红色遗产的损害;二要避免片面考虑旅游需要的修复建设,使部分革命文物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三要避免红色旅游中低俗、庸俗、恶俗现象。
张长青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统筹规划,抓好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二是坚持保护为主,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三是突出社会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家乡属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近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确定了15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0个市、645个县。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推动这些文物“亮出来”“走出去”“活起来”,不仅给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更有效的经济保障和更广阔的平台,也提升了文物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有人曾说:“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凝结在这些文物之中的精神力量既不断累积着我国文化河床的厚度,也在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明养分”。革命文物不仅是历史的印迹,更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本期《乡村周末》,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代代守护、薪火相传。
1
云和的云和田
文<寒石 图<刘维芳
一夜细雨,清晨起来,小城云和显得格外清新,山如扇扇活屏风,绿得鲜亮,流泉飞瀑潺然其间,尽显书法神韵,让眼睛觉得舒坦。云是山或林子的风筝吗?还是山或林子的孩子?总之在山峰林梢上萦绕,若即若离,仿佛有根无形的线牵着,总也走不远。
云和地处浙西南丽水市中部,地无几尺平,水无一时静,连绵的峰峦如浪涛般叠起,全县海拔千米以上山峰就有百余座。南部的洞宫山脉和北部的仙霞岭山脉像两支强壮的手臂,挽出几片河谷滩地,县城就建在这山谷盆地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田都在山上,在峰峦叠嶂、云缠雾绕间。云和人珍惜土壤,山脚坡褶、犄角旮旯,凡是存得住泥的地方都被开垦出来,一方一寸都不漏。田是披在云和人心里的一袭美丽纱巾。当然,那些都是小规模、杂乱的田,属于散兵游勇。云和田的大部队在崇头镇一个叫梅源的地方,距县城约半小时的车程。
一路山水和鸣、林木生翠、云雾如涌。云和的云,说是云,其实是雾,水分足,显得步履沉重,总是在车窗外翻腾变幻,一会儿像波浪翻腾,一会儿似大漠瀚海,一会又如书画形意,笔走龙蛇。进入景区,导游提醒我们,云和多云,今天又雨后初霁,保不齐能看到田,带队多年,见云不见田情形属大多数。但跨过景区质朴的木栅栏大门,绕过一个山垭,眼前豁然开朗,有关见云见田的悬念彻底解开。
田是从V型山谷顺坡就势、逐层逐级、堆叠盘缠上来的。谷底一处相对开阔的山湾是百来幢灰瓦黄墙的所在,松散错落,在云雾中隐现,想必就是梅源了。
汉语“田”字是方框加十字构成的,蕴含着先人对脚下这片土地最原始的理解与憧憬。但在这里,这概念基本用不上。这里的田大多呈狭长的三角状、扁薄的梯形状,或瘦削的月牙状,也有呈细水弱流状的。在两座山岬处有个隆起的山包,也许是水流够不到的缘故,部分面积被绿植所占,与另一片葫芦形水田相融,从高远处看,就形成一幅奇妙的阴阳八卦图案。当然更多是呈细溜的环状带状,像一条条绸带,把山体由低向高逐级缠绕起来,蓄上水后,山便似银光闪烁的宝塔,只剩塔尖部位被茂密葱茏的林木覆盖着。
据记载,云和梯田最早开发于唐初,兴于元、明,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了。为了生存,人面对大自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勇气是无可估量的。构成田的基本要素是土和水,土里存水即为田,这两样恰恰又是大山上最稀缺或者说最难以存储的资源。据说,云和梯田的最早开垦者是从闽北迁徙而来的畲族山民,聪明的先人们用锄头镰刀伐去灌木荆棘,辟石筑埂、剥土为地,经年累月、代代承继,开垦出块块田地。
有田就不能无水。云和常年多雨水,可以解决一部分灌溉用水,但也难免有干旱少雨时节,这就显出古人造田的智慧了。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渠将山上蜿蜒的涧流引入梯级田畔。涧流之水何来?就源自一个个林木覆盖的绿色山峰。植被丰茂,从林木根须间滋生的清泉被引入同样蜿蜒层叠的田里,以补雨水之不足。此外,自古以来,当地垦种人家还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一个人在大山上一锤锤凿石、一锄锄垦土填地,你也许感受不到其中的智慧,甚至会觉得这根本是个笑话。但当我们进入环形观田栈道,面对几千年来代代农人辟山为田,累积下来的高达700多层、如天梯魔镜般的绝美景观,又不能不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甚至无法相信眼前景观属人间。
春播时节,每一片山田都蓄了水,水面上映着天光山色。人在田间,时不时总想要踮起脚走路,生怕一不留神踩坏什么。水往低处流,水平则波宁。追求无垠与平静中蕴含了基层劳动者的智慧,让这些无根无本的水在高山上暂时找到立足处。春天,山田都将被插上水稻,可以想象到夏天,这些“镜子”将披上层层绿毯,秋天则堆起重重金浪,待到了冬日雪后,整片山田又将成为一幢幢圣洁肃穆的白塔。
起风了,水面上泛起层层鱼鳞状的细澜。雾又回来了,原来它从没走远,一丝丝、一缕缕,一直在周围徘徊,它一直在跟着你,簇拥、缠绕、嬉戏。有时候走着走着,猛一回头就发现它一直跟在你屁股后面,有时候稍赶几步,就跨入了浓雾阵营,同伴眼睁睁看着你连同景观从眼前消失不见。
忽然发觉,云和的云和田其实是一对,从形貌到色泽,与云雾惊人的相似。区别或许在于,前者是自然的,后者是人工的;一个神游于山田林木之上,一个缠绕在大山上,与大山浑然一体。
Tips
所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闽浙赣片区
地址:浙江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
美食:水晶木耳饺、客家豆腐、麻叶果
2
井冈山上忆峥嵘
文<冯悦 供图<井冈山景区
我对井冈山的向往,来源于小学语文课本中《井冈翠竹》的描写:“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也来源于毛主席《西江月·井冈山》中的豪情:“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更来源于毛主席38年后故地重游,对井冈山旧貌换新颜的欣喜赞美:“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提起井冈山,自然是绕不开那段革命往事。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踏门而入,烫金横幅上的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大厅正面,汉白玉墙上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四周黑色大理石的墙面上刻满了15744位烈士的名字。大家都没有说话,庄严而肃穆地望着大厅正中的汉白玉无字碑,心中五味杂陈。在长眠于此的1万多名烈士中,年龄最小的才14岁。看着一个个名字,浏览着他们简单的生平,回想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我不禁肃然起敬。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了井冈山,迈出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到此,共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围剿,井冈山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短短两年的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达8万余人,“革命之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些荣誉井冈山当之无愧。
黄洋界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地势险峻、扼居山口,界内常浓雾弥漫,如汪洋一般,所以又名“汪洋界”。1928年8月,红军以不到1个营的兵力在这里凭险抵抗,打退了敌人4个团的疯狂进攻,黄洋界保卫战也成了有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毛主席为此欣然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胜利后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山上仍留有1965年建的黄洋界纪念碑,碑文为朱德所题写,当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也依稀可见。红军的营房前,还有那门发出隆隆炮声、吓得敌军连夜逃跑的迫击炮。如今的井冈山早已没了当年的战火连天,往昔的滚滚硝烟也随岁月消逝,的确是旧貌换新颜。
江西境内潮湿多雨、植被丰茂,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井冈山的“第一奇观”——水口彩虹瀑布。有瀑布自有深潭,龙潭景区内,岩壁陡峭、幽谷林立,清澈的溪水沿峭壁喷薄而下,玲珑剔透的水珠四溅而起,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道道彩虹悬挂在瀑布的上空,五彩斑斓。彩虹似乎会随着你的位置移动而移动,当你沿着石阶往上走时,彩虹在瀑布上方,当你往下行时,彩虹好像跑到了瀑布下方,大自然的手笔令人称奇。
井冈山不高,却在我心中巍峨挺立,不仅因为它的秀丽景观,更是因为它传承着无数革命先烈的故事与信仰。“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江西旅游的口号,我想,井冈山无愧是这个响亮口号最贴切的注脚。
Tips
所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井冈山片区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
美食:泥鳅钻豆腐、烟笋炒肉、荷包玻璃鱼、石耳炖武山鸡
3
常存仁孝王顺山
文<秦延安 图<王晓博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位于陕西蓝田东南部的王顺山不仅是革命圣地,还因孝子“王顺担土葬母”而闻名,更因风景秀丽而引人入胜。
沿蓝小公路一路迅疾东去,山扑面而来,水在山脚蜿蜒,路紧紧缠绕在山脊上,让人在峰回路转中惊叹柳暗花明。阳光下,山在我们面前呈现出阴阳两面,空气如过滤似的清新。南北气候的大碰撞,让秦岭一支的王顺山成了野生动植物的天堂,羚羊在此落户,黑熊来此安家,连香树隐居于此,金钱槭也来访。
顺着山路拾级而上,溪水清澈,沿河道蜿蜒流淌,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射出点点斑斓,让人有种“树阴照水爱晴柔”的感觉。立于水边,虽然看不到源头,望不见水尾,却一眼可窥探到河的底细,指头长的鱼儿成群结队,石头底下隐藏的螃蟹隐约可见,还有河蚌正吐着舌头,一切都是那么悠然。
绕过玉女潭就是孝子祠,虽然规模不大,却让人感到肃穆宁静。祠里最抢眼的是孝母图,只见一位身披黄袍的年轻人跪在母亲面前,正聆听着母亲的教诲,二十四孝石刻上的故事更是让人睹物醒身、一心向孝。
穿过饮翠亭,经飞天瀑布,跨步云桥,绕龙云浦,一路台阶,满眼绿树,溪水已隐在路边石头下温柔作响,遇到开阔处,形成一个个小清潭,如遗落山间的碧玉。行走间,忽闻山雀鸣叫在山间回响,走不多远,又听到长尾山椒鸟在轻唱,引得琉璃蓝鹟也赶来凑热闹,还有白喉矶鸫,而不远处的棕头鸦雀始终缄口不语。高低错落、长长短短的鸟鸣声不绝于耳,看似相近,却又不同。据说,山中的鸟类达上百种,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闻其声,不见其影。
山越登越高,路越走越陡,绿色植被攀崖附壁、落地生根,生在路中央、长在石缝里、立在悬崖顶上,让人惊叹自然的生命力。沿着之字形的山路,我们终于登临平坦开阔的山顶,低矮的植被如天然地毯,四周灌木枝条交错,渐生渐远,远看山体绵延、山谷幽深,难怪李闯王当年选此练兵,只可惜这孝山却没有让李闯王悟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行天下之策,终一败涂地。
阳光洒下缕缕柔情,千年杜鹃在悬崖绝壁上燃起一片“火海”,花朵密密匝匝,如朝霞璀璨,在满山翠绿中十分耀眼。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在大自然的呢喃细语中,我想起孝子王顺3年不歇的矢志不移,想起韩愈“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勇往直前,想起杜甫在王顺山游历时仍能胸怀国事,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但这并不影响它高耸入云;人历险不知难,心志自然高远。
Tips
所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川陕片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蓝桥镇
美食:洋芋糍粑、蓝田饸饹、葱油饼、油糕
4
梦圆廊桥山水间
文<叶艳莉 供图<泰顺县文广旅体局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浙江泰顺山高路远,山间溪上、天外飞虹般的座座木拱廊桥多年来遗世独立、默默无闻。但天生丽质难自弃,1996年,当地被称作蜈蚣桥、风雨桥、八字桥等的这种带廊屋的桥梁首次以“廊桥”之名亮相。人们蓦然发现,深山之中居然隐藏着《清明上河图》汴水虹桥的遗篇。泰顺廊桥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择一个晴好的春日,我踏上了圆梦之旅。
车子在崇山峻岭间九曲十八弯,葱郁的墨绿色延绵无际,木屋瓦房在山间纯朴地生长,让人略觉单调而困倦。突然,一道美丽的红色划过,让人惊起。“世界上最美丽的廊桥之一”泰顺泗溪姐妹桥已在眼前。
守在大路边的是溪东桥,北涧桥在不远处相应相和,溪东桥和北涧桥分别在溪流的上游和下游,当地人又称它们为“上桥”和“下桥”,两桥的外部体态与内部结构非常相似,相传由师徒二人分别主持建造,又被称为“姐妹桥”。
姐妹桥都是用两层拱骨相贯而成,拱骨以贯穿、搭置、别撑、顶压的力学原理构造成稳固的桥体,拱内又置三角形木架,加强横向力的作用。这种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但桥受到向上的反弹力很容易失稳,这就有如两手手指交叉,压力向内不能分开,而向外拉则容易分开。于是,人们巧妙地运用了“廊桥”的形式,桥廊不但保护木结构桥梁免受雨水腐蚀,使桥的形象更加变化多姿,其压重也增加了桥的稳定性。这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实用与审美的共生共荣。这种木拱廊桥“无铆、无钉、无桥墩”,纯木搭建,别出心裁,民间的智慧,令人赞叹。
溪东桥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桥长40余米,宽约5米,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线条高低起伏,如抑扬顿挫的旋律,翼角高高起翘,又为这优美的旋律增添了几分变化。桥屋中间设置神龛供乡民祭祀,一个村庄的喜怒哀乐便都在这里聚集。桥的另一侧是一抹远山,近处两座较高的山峰,一曰狮子峰,一曰将军峰,桥便处在“将军逗狮”中。
然而,景致最美的还是北涧桥。两条潺潺溪流在桥边汇合成宽阔的溪滩,水面清浅,滩床上卵石历历可见,“浅涧援琴蹬作键,青溪奏乐水为声。”一道长长的步道矮矮地横在小溪上,水波几乎可以吻着人的脚步。沿着溪岸,桥旁枝繁叶茂的千年巨樟浓荫蔽天,掩映得古桥若隐若现,犹抱琵琶半遮面。在这一切的铺垫下,北涧桥一袭红裳,隆重登场,画龙点睛般盘活了这方山水。“飞檐翘角势凌空,卧虎盘龙大不同。汩汩波声今古梦,幽幽山色往来风。”那山、那水、那树、那桥,静守一方岁月静好,从康熙十三年(1674年)一路走来,走成不朽的经典。美丽的北涧桥形成巨大的磁场,把四面八方的人们吸聚到这方天地之间。
桥头两岸则自然地繁荣起来,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是商铺,二层供主人居住。桥檐与屋檐触额相接,自成风雨街道。在宽阔的溪滩上,看青瓦红身的北涧桥似长虹饮涧,新月出云,与水中的桥影两两相望、相映成趣,不觉心旷神怡。遂在桥影边立定,拍照留影,让自己也做一回画中人,梦圆廊桥。
Tips
所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闽浙赣片区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泗溪镇下桥村
美食:泰顺婆饼、米面层、乌米饭、绿豆腐
5
广袤平原一抹亮
文<杨莹 供图<阜宁文联
如果没有在阜宁生活过,仅凭三两天的旅行就想勾勒出这座县城的空间经纬,难度着实不小,好在有阜宁的朋友做向导,我不仅了解了这座江淮平原中部小城的古老历史,感受了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的红色文化,还见识到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淡水沙滩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沙湖。
远远望去,金沙湖边的沙雕像一个个小点,海浪涌上去,似乎想要把这些沙雕还原成细细的沙,可一层层的浪就像一条条虚拟的线,划过沙滩,又转瞬即逝了。长约1公里的沙滩上布满了脚印,大家在沙滩浴场中或坐或躺,又或是在遮阳伞下发发呆,享受一份闲情逸致。不远处清澈的湖面上快艇驶过,激起的波浪一层层推向岸边。
阜宁背倚苏北平原,面临苏中水网,最不缺的就是水了。千亩连片的沙塘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湿地生物,每年都有许多珍稀候鸟在此过冬。鸟儿们栖息在茂密的芦苇荡里,风吹草动,惊起飞鸟无数,偌大的金沙湖像是坐标系的原点,任由鸟儿们画出一条条美妙的曲线,向芦苇丛里延伸,向荷花塘里延伸,向湖心深处延伸,鸟儿们把金沙湖用点连起来,用线连起来,用生态内涵连起来。
金沙湖周边少有高楼大厦,有的只是错落有致的村庄和碧水蓝天。据说,这里原是一条长达7公里、宽约1.5公里的黄沙冈,因为20世纪70年代的过度开采,沙冈塌陷,渐成汪洋。2011年,当地政府提出保护与整改措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金沙湖自然人文风光中除了阜宁人长远的发展眼光,更多的是当地人对土地河流的敬畏和珍惜。
在金沙湖西沙滩漫步,双脚陷入细软的沙中,有种热流从脚底直达头顶,脚指头麻酥酥的。抬头,遥远的海岸线弯弯曲曲,似乎要一直延伸到天边,走着走着,我仿佛也成了湖中的一秆芦苇、一朵浪花、一尾小鱼。一棵棵银杏、一排排柳树、一座座廊桥水榭,像湖的脊梁撑起湖的空间,还有那飘浮在空中的云、飞翔在湖上空的鸟、流淌在湖面上的风。
金沙湖是沙连着湖、湖连着天,似乎天有多高,湖就延伸得多远,灵动的鸟儿让金沙湖的生命内涵升华。金沙湖馈赠给人类太多太多,不知不觉中将诗意的种子、淳朴厚道的品质播撒到阜宁人灵魂深处。他们逐水而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映在水中,散发粼粼波光。
Tips
所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苏北片区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城南新区
美食:玉带糕、马家荡大青蟹、清水龙虾、“歪子”茶干
责编:陈莎
来源: 中国旅游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