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窑粉上彩釉绘画工艺:化腐朽为神奇

  长沙晚报   2019-04-12 10:34:53

名称:宋衡山窑绿釉粉上褐绿彩瓷罐

时代:宋代

级别:一级

尺寸:高23厘米、口径8.8厘米、腹径15.5厘米

来源:1975年长沙县洞井公社和平大队采集

今藏:长沙博物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古人不仅将美的艺术充分运用在人身上,在器物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长沙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宋代衡山窑绿釉粉上褐绿彩瓷罐,就集中体现了古人的瓷器化妆术。

这件绿釉粉上褐绿彩瓷罐,是1975年在长沙县洞井公社和平大队采集的,是难得一见的衡山窑瓷器中的精品。此件瓷罐,尖唇外折边,束颈,溜肩,长圆腹,假圈足外撇。肩部饰两周凹弦纹。采用粉地彩釉绘花的施釉方法,口沿及肩部满施绿釉,腹中部施白色化妆粉底色,底色之上以褐绿色彩绘菊花纹一周,大朵为花叶,以绿釉点缀,小朵为花枝和花蕾,以褐釉装饰,疏密相间,花叶舒展,摇曳生姿,线条流畅,纹饰生动不失高雅;下腹至圈足则施褐釉,简单无纹饰。风格独特,造型优美。

衡山窑位于湖南衡山县贺家乡(现萱洲镇)湘江村湘江北岸的赵家堆、渡口边一带,现存龙窑遗址,堆积面积约4000平方米。衡山窑史志不见记载,直至1982年才在文物调查中被发现。根据调查和考古发掘所得实物标本考证,衡山窑的年代始于宋迄于元,是湖南境内继唐代长沙窑之后兴起的彩瓷窑口。其烧造的陶瓷器胎质坚硬,敲之发金属声。衡山窑产品以彩绘瓷为独创精品,但目前存世的彩绘瓷极为少见。

衡山窑匠人懂得扬长避短,在拿到一手烂牌后还能扭转乾坤,秘决就是粉上彩釉绘画工艺,一种神奇的化妆术。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它的先天不足说起。衡山窑址周围没有高质量的瓷土,所用瓷土大多含铁量较高,通过高温烧造后的瓷器胎身会呈现出瓦灰或猪肝色,而不像当时其它名窑瓷器的胎质那么精细美观。为了弥补这一无法改变的缺陷,工匠们在以当地土红或酱红色土成坯后,外涂一层白色化妆粉,待干后在器物上施褐、绿釉等,其中绿釉多施于器物的上部,即口沿、肩部等位置;褐釉则施于器物的下部,即腹部下方及底部等;器物的腹部则用褐绿两种彩釉在白色化妆土上画牡丹、菊、莲等缠枝花卉纹饰图案等。一件器物通常画四组,两组褐色,间杂两组绿色,笔法流畅,随意洒脱。整器形成三层装饰带,别具一格。因其在高温下 (1200℃左右) 一次性烧造而成,表面不再施釉,瓷器因色彩对比强烈,花纹活泼粗犷,装饰效果上乘,故称为“高温彩釉绘花瓷器”。

衡山窑匠人就地取材,利用简陋的材料去繁就简,粗瓷细作,使用化妆技术,将粗糙的制品变成精品,化腐朽为神奇,这也正是衡山窑能够在宋代名窑辈出的格局下不断发展的“绝密良方”。

(作者:肖晖)

责编:邓玉娇

来源:长沙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