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理学家真德秀为何题诗湘江亭?

  湘潭在线   2019-04-07 10:54:11

作者:刘安定

题湘江亭

宋 真德秀

从来守令与斯民,都是同胞一样亲。

岂有脂膏供尔禄,不思痛痒切吾身。

此邦只是唐时古,我辈当如汉吏循。

今日湘潭一杯酒,直须散作十分春。

解读:在湘潭窑湾唐兴寺侧,原来有一个亭子,因濒临湘江而名湘江亭。是什么原因使朱熹之后名望最高的理学家真德秀为此亭题诗呢?

真德秀(1178─1235),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福建浦城(今浦城县仙阳镇)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及第,理宗时擢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后来又担任过太学博士、秘阁修撰等职。遭奸臣、右丞相史弥远忌惮,决意离开朝廷,出任江东路转运副使。十二年(1219)秋,升任隆兴(今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十三年(1220)以母死辞官守丧。十五年(1222)九月,服除起复,请辞不获准,于十六年(1223)正月以宝谟阁待制出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十七年(1224)闰八月,宁宗去世,史弥远操弄权柄将宗室赵贵诚改名赵昀继皇帝位,扶起理宗。九月十二日,下诏召真德秀回临安。十六日真德秀被任为中书舍人兼侍读,十九日又升为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侍读,真德秀依然请辞,不准。十一月初十,又下诏要真德秀兼同修国史,兼实录院同修撰,请辞又不准。实在拗不过,真德秀这才于十二月十六日移交两司印鉴,离开潭州。后起知泉州、福州。端平元年(1234),入朝为户部尚书,改翰林学士、知制诰。次年拜参知政事,旋即逝世,获赠银青光禄大夫,谥号“文忠”。

真德秀立朝有直声,于时政多所建言,奏疏不下数十万字。早年从学于朱熹弟子詹体仁,是朱氏再传弟子。修《大学衍义》。真德秀为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与魏了翁齐名,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创“西山真氏学派”。有《真文忠公集》传世。

真德秀任潭州知州只有两年,但在传扬理学方面却贡献突出。刚到潭州任上,就领衔致祭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胡安国、胡寅、胡宁、胡宏等,并写就《潭州劝学文》,详述湖湘学术的传承过程,推崇湖湘学派的作用,提倡学习近人张栻、朱熹的著作,呼吁“培养义理之源,务求有用之实”。他说:张、朱“二先生之学,源流实出于一,而其所以发明究极者,又皆集诸老之大成,理义之秘至是无复馀蕴。”他认为湖南人士受张、朱的教育者甚众,故人材辈出,非他郡他州所可及。真德秀对湘潭怀着深情厚意,曾以知州的身份,在湘潭湘江之畔,于亭中宴请潭州各县县令,对这些父母官谆谆地嘱咐。席间,他写下了上面这首诗。(记者 成青 整理)

责编:廖慧文

来源:湘潭在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