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政 2019-03-08 14:13:11
作者:朱宽海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湖南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力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全省10个市州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其中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常德6个市被纳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通过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加大资金资本资源投入,深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布局,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长效发展机制,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湖南模式。
如长沙市的“政府推市场运作,机构向社区延伸,运营由品牌连锁”的工作思路;湘潭市的以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核心的“一核两保四进六化”模式;岳阳的“一个中心,两轮驱动,三大突破,四项创新”的战略发展路径;株洲市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六化建设”(社会化、便利化、融合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为重点内容的养老服务体系;常德的互助幸福屋、宜老自助屋、医养健康屋的“三屋”养老服务模式,等等。各地在试点市的带动下,坚持以高位统筹为抓手,以完善设施为基础,以社会力量为主体,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政府发力民生实事
推进养老服务“加速度”
省委省政府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作为全省10项重点服务产业和6个重点消费热点,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连续14年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连续3年将“新增养老床位2万张”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连续5年将基本养老补贴覆盖率,连续2年将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考评指标,成立由分管省领导任组长的养老服务领导小组。
省民政厅厅长唐白玉带头调研和工作调度,牵头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召开专题会议,建立孵化基地破解民办养老难题,通过政府的强力推动,浓厚了全省养老服务发展氛围。6市均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30多个部门和区县(市)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养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和绩效考核范围。确保居家社区养老工作围绕目标有定力、解决问题有魄力、全面铺开有合力。
省民政厅建立养老服务标准化委员会,设立了养老服务专家库,成立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孵化基地,通过邀请专家教授对养老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开展第三方评估指导,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定期督导和集中评估。长沙市级成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加强对区县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湘潭建立市级养老服务评估中心,提供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以及评估培训咨询等多项服务,该市已为近3000名老人提供了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培训评估人员近300人。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机制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全省先后出台制度文件40多件,初步形成了涵盖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各个领域的政策体系。
特别是2017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养老机构收费、医养融合、老年人照顾服务等政策性文件,推动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长沙市政府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配套出台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特别是2019年1月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从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破解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瓶颈,激发市场活力和民间资本活力,促进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湘潭市出台了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补贴资金实施办法、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优惠政策清单、扶持房地产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购买新建商品房奖励和补贴政策的实施细则等文件,构建“1+X”养老政策体系,在基础设施建设、养老事业投入、土地供应政策、税费优惠政策、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明确了扶持措施。
株洲市人民政府出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的,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5平方米的标准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并将此规定作为国土、住建、房产和规划等部门审批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和技术规定,并明确要求为养老独立使用。
在投入机制上,全省福彩公益金65%以上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省财政逐年加大预算, 2017年递增85.50%,2018年递增26.6%,有力支持了养老服务业发展。长沙市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财政预算,将财政预算、中央和省试点资金以及福彩公益金统筹使用,区县街道社区提供相应配套资金。
对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给予 8 万-10 万元的建设补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每年给予 2 万-5 万元不等的运营补贴。特殊和困难老年人每月给予 300 元-500 元不等的购买服务补贴。
湘潭市为确保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试点资金严格按照资金管理条例规定,遵循“验收一个,拨付一个”的支出原则,2017年试点工作共支出2325万元。
在设施标准化建设上,省民政厅以标准促发展,出台《连锁养老机构管理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争取省质监局立项17个年度地方标准;出台《湖南省养老机构操作规范》,规范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指导康乃馨开展国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和6个公办养老机构开展省级标准化试点。
长沙市将养老设施纳入全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范围。由街道或社区无偿提供场地,积极引入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兴办社区养老院。新建小区、已建小区分别按每百户 30 平方米、20 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开辟养老服务设施,且每处不少于 200 平方米。设计长沙养老服务标识,方便老年人获取服务。
湘潭市总计投入2.1亿元,建成了湘潭市、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5个福利中心,实现了福利中心养老服务平台网络全覆盖。改扩建敬老院65所;建成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93个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0个,村级五保之家99个,全市养老床位1.9万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6.8张,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
岳阳市1379个行政村和456个社区实现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按照“7室1厅1广场”的标准设立村级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和医务室进行了有效融合。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78%和56%。
常德市以完美社区、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制定出台了“五场一室”建设标准,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互助幸福屋、宜老自助屋、医养健康屋341个,其中农村互助幸福屋每天为老年人服务达30人次以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利用率达到100%。
在人才队伍培养方面,省民政厅鼓励大专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全省已有 10 所职业院校开设有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
岳阳市依托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将该学院作为全市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鼓励在校学生参加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为发展养老服务业储备专业护理人才。常德市出台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人才引入、薪酬体制、奖励补贴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同时,联合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出台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文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了护理员培训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每年省、市、县通过集中培训、岗前轮训等方式培训养老护理员超过13000人。2018年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养老护理员培训,省、市、县、机构四级举办培训班150场次,培训人数达到5500多人次。
湘潭市开设“湘潭六医医养班”,尝试“四位一体”的康复治疗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打造养老护理人才培训输出联合体。2018年,累计开展院内培训32期,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依托邻里驿站,按照就近培训、即时培训、个性化培训的原则,积极推进养老护理员社区培训微基地建设。另外,大力扶持涉老社会组织发展。城乡基层老年协会实现全覆盖,并实行登记备案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大力扶持涉老社会组织开展为老服务。
岳阳大力培育各类养老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100多家,推行社会工作者引导志愿者开展养老服务的模式,初步打造了4支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队伍:即护理员、管理工作人员、服务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全市各类养老服务人员数量达到7000多人。
常德各区县市都已建立1支以上的社工服务队,每个社区(村)都已建立1支以上的为老志愿服务队,全年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18万余人次。还有,积极举办相关活动,提升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2017年组织首届湖南省养老护理员职能技能竞赛, 3名选手参加第四届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株洲组织开展全市“最美养老院长、最美养老护理员、最美养老志愿者”评选活动,以优秀典型的榜样力量带动全市养老服务人员崇德向善。
社会借力,形成多元投入机制
延伸服务铺开“覆盖网”。鼓励市县两级公办养老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向社区延伸,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益阳市依托市县两级公办养老机构建立融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和区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3个;指导33个乡镇敬老院和19个民办养老机构内部设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部,打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同时,街道加强示范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发挥技术支持和示范辐射的作用。
此外,社区(村)加快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覆盖。
如长沙在农村积极推进“银龄互助”计划,构建“老年协会+社工+志愿者”的养老服务模式,依托老年协会对农村空巢老人开展定期巡访。
在株洲,建立城乡社区(村)老年协会1379个,建会率达到100%,依托老年协会着力推进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引导老年协会成为日照中心的“老管家”、居家养老的“老助理”、邻里互助的“老伙伴”和服务维权的“老里手”,“老年协会+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模式在全国推介。
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和扶持,涌现出了康乐年华、万众和、普亲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养老服务品牌。创新性地实施“复合式社区小型养老机构”的养老事业发展计划,在居民家门口举办家庭化、小型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
目前我省“养老+医疗、康复、智慧、旅游、休闲、乡村田园”新型业态逐步形成,产生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养老企业和知名品牌。
如以突出医养结合、全龄全护、文化养老特色的综合养老为主要内容的“康乃馨”品牌;以承接政府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和社区嵌入式养老为主要内容的“康乐年华”品牌;以家政服务转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万众和”品牌;以建立社区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普亲”品牌;以智慧养老和大数据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颐养在线”品牌;以医养深度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湘潭六医院”品牌等等。
供需对接建立“服务圈”
坚持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明确服务项目和收费类型。
长沙养老服务系统公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信息,方便市民查询。区县(市)建立了养老服务平台,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打造社区公益养老服务、智慧养老家庭服务、康复照护养老服务、旅居养生养老服务、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五位一体”养老新模式。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建设,逐步实现“15 分钟步行养老生活圈”。
株洲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统筹·幸福株洲”养老服务专项行动,打造“每个县(市)区建有至少1家示范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每个街道设有至少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村)设立至少1家日间照料中心,每个小区都在养老服务驿站服务辐射范围”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着力实现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服务全面覆盖。
湘潭市采取政企合作的模式,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先后建成岳塘区、雨湖区、韶山市、经开区、湘潭县、湘乡市6个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湘潭市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建成,即将投入运营。两市均开展困难老人家庭和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
一方面,开展老旧社区改造,对老旧社区进行台阶坡化、增设扶手等适老设施,目前已完成181个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湘潭2017年完成适老化改造试点150户,2018年长沙市推广开展适老化改造1000户。常德通过政府采购免费为1000名老年人配备了智能终端设备,及时了解老人需求。
互联网+养老,培育特色项目
全省依托颐养在线打造养老湖南一张图,实施“互联网十”养老工程,搭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方便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和日间照料服务。
长沙县构建“1 个县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X 个社区为老服务商”的联动运作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安全监护、健康管理等服务。雨花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依托社会组织运营,构建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服务 2 万余名老人。
天心区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开发智能居家养老、养老一键呼、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等项目,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各种服务。岳阳“一键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取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40多项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到5县4区,成为我市社会组织开展养老服务的新模式。益阳市政府将推进智慧养老工程纳入了2019年益阳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并引进中国建设银行安心养老监管平台和养老机构服务平台,建成了1个市级和2个区级养老服务监管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
株洲市通过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12349”养老服务热线实现“区(市)有示范中心、街道有服务中心、社区有日照中心、小区有老年驿站”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株洲市建设市级养老服务数据库、智慧养老服务与监管平台,开设“株洲养老”手机APP、“12349”养老服务热线,向全市提供“一站式”服务。荷塘区颐宁园托养中心目前已成功派出57050单服务,满意率在95%以上。
医疗护养老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推动长沙市、湘潭市、岳阳市纳入全国医养融合试点。
省本级先后在19个县市区、18所医养融合型机构、9所医养协作型机构、7所居家医养服务型机构开展试点示范,基本摸索出机构融合型、社区嵌入型和居家服务型医养融合模式,初步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居家、社区、机构三个层次医养融合的服务网络。
长沙出台整合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资源,搭建老年人就医转诊的绿色通道,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会医疗机构进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服务。制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为高龄、重病、失能等特殊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健康管理等家庭医生服务。
湘潭市以市六医院为重点,探索推行四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持续医养”模式。依托二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开办了为全失能且罹患重病以及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提供24小时医疗养护和生活照料的“医疗养护中心”;“以医助养”模式。康复大楼分为5个老年康养区,由医疗区的临床科室“一对一”为康养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同时该院还与附近社区养老机构进行医疗合作,为入住这些社区养老机构的老人就医开辟绿色通道;“智慧医养”模式。以专业医护团队、养老护理团队和家政服务团队为保障,与互联网医疗企业合作,探索建立“互联网+”家庭医护签约平台,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短照医养”模式,在市养老康复中心率先建立示范性短照中心,为家庭短期阶段性无人、无力照料或者短期患病、大病初愈需要专业短期照护与康复的老人,提供喘息性、应急性、康复性的短期照护服务。
短照中心开设床位129张,目前累计服务长者100余人。岳阳市利用现有厂矿医院改制和空闲废弃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全力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做到了医疗与养老的深度融合。全市已经开展医养结合的机构有55个,医养结合床位达到18281张,超过养老床位总数的50%。市康复医院成立岳阳老年呵护中心,内设病床280张,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责编:周红泉
来源:湖南民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