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9-03-07 17:55:30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廖慧文
中国古代社会向来男权至上。 “当人们已经接受了两性之间的既存关系,把它看做是基本的和自然的,以至于最后再也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波伏娃语)
但19世纪末,中国社会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变革,这样的“共识”慢慢出现了裂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女性的地位和价值,呼唤女性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当时,湖南成为“最富有朝气之省”,湖南女学功不可没。
教育之光
1898年,经元善在上海创办了经正女学,这是国人自办女学的开端。同年,腾骥在邵阳创办了腾氏女塾,随后,追求进步的湖南人又在长沙开办了湖南国民第一女学堂、影珠女学、淑慎女学等,但这些女学都被保守派强制关停。
1905年,宁乡人朱剑凡(原名周家纯)“毁家兴学”,捐私家园林改办周氏女塾。这就是长沙周南女校(现周南中学)的前身。

至1907年,清政府女学禁令开放之前,湖南已先后创办各类女校14所。禁令开放之后,湖南各地女学的创办和发展更是如火如荼。
那么,当时的学生学些什么呢?
女学初兴之时,授课的教员多为男性,讲课时还得拉个帘子“避嫌”。课程以师范为主,如中文、数学、英语等。
后来,一些学校风气又开,加入了艺术、体育、缝纫等课程。当时,《女子世界》杂志还夸奖影珠女学的学生“文能操英语,武能跨马匹”。女校内,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乃至游泳池也并不鲜见。1907年,周南女校还举行了第一次运动会。
除了课程设置愈加开放之外,学生还能参与更多校园管理的工作。

(一九一五年,向警予在周南女校的作文 来源:武汉晚报)
1918年,曾国藩长孙女曾宝荪在长沙城北浩园创办艺芳中学,并义务授课。作为曾留学英国名校的知识女性,曾宝荪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在艺芳中学组建了学友会,会长、书记、干事全部由学生担任。学友会还可以定夺校内大事,如教员的更换、学校财务。
这番民主实践也影响了当时湖南的其他中学。1919年,朱剑凡对周南女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组了当时具有贤妻良母色彩的学生自治会。图书馆、食堂、校舍都由学生管理。
这些教育的实践,不仅惠及了学员本身,还成为了火种。来自新化的周范华,曾以30余岁的“高龄”到周南女校学习,三年后,她回到老家,创办了新化大同女校。
那些年,那些明亮的“她”
社会风气的开放、女学的发展、学生自治的试验,赋予了女性新的面貌。

(1937年,艺芳数字三班全体学生合影。 来源:湖南图书馆)

(周南女校学生的春秋裙装 来源:湖南图书馆)
你看,白色短袖衬衣加上黑色中短裙;深色套裙配白色长筒袜……这些照片中青春洋溢的装扮和自信大方的笑容是不是让你和相隔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她们骤然亲近?
就在她们中间,一批优秀的女性涌现。
1919年,周南校刊《女界钟》创刊,稿件大多出自周南师生之手。其内容除了呼吁妇女解放,还参与各类社会事件的讨论。长沙“赵五贞抗婚自刎” 事件发生后,周南师生还前去实地调查采访,开辟专栏,写新闻,写评论,为鼓励婚姻自由疾呼。
同年,向警予、陶毅、李思安、周敦祥等加入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为核心的进步青年团体新民学会,成为首批女会员。

(新民学会会员合影 资料图)
五四运动爆发后,6月6日,长沙10所女校联合成立长沙女学生联合会,以联合会名义致函大总统。这是湖南女学生第一次以集体的声音对国事发表观点。
除了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她们还勇敢地走出国门看世界。1905年,影珠女学堂创始人黄萱祐带着20名女学生赴日留学,为湖南成批女子出国留学之首创。1919年底,葛健豪、向警予、蔡畅等人赴法勤工俭学,更掀起了湖南女子留学高潮。女子留法预备团和补习班相继出现。
这些参与国家事务、积极学习文化、思想开放的女性逐渐走入了社会公共领域,与男性承担着同样的义务,依靠自身追求着平等的权利,从而让“新女性”登上了历史舞台。
资料参考:《女性主义》李银河著
长沙晚报《长沙女校曾经的时尚芳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践行女国民:五四时期湖南女学生的社会参与》
湘潮杂志《近代女性人才群体现象探源》
船山学刊《近代湖湘女校与湖南妇女运动》
《当代教育理念与实践》期刊《近代湖湘女留学生与妇女运动》等
责编:廖慧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