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轶事│茶山深处蜜儿香

  怀化日报   2019-02-15 14:53:36

李祥彬正和向明键商量着新的一年的致富计划。

“明键,我定20斤蜜,下午来你屋取哦!”这两年,每当秋末冬至,沅陵县官庄镇界亭驿村的向明键手机里总会收到这样的短信。

界亭驿村日子红,辰龙关里茶香浓。提起官庄镇界亭驿村,人们总会想到沁人心脾的茶香。凭借着名声在外的官庄茶,界亭驿的村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而在这层峦叠嶂的茶山里,向明键却追寻着蜜蜂的脚步,开启了一段“甜蜜”的脱贫新生活。

“今年产了200来斤蜜,李队长帮我在村微信群里一吆喝,一下子就抢购一空了,真是感谢李队长给我指了条好路子。”说起自己的“甜蜜”事业,向明键除了高兴之余,嘴里总离不开一个叫李祥彬的名字。

李祥彬是界亭驿村扶贫工作队长,2017年元月份到任之后,立马开始了挨家挨户地走访,访了一圈,他“盯”上了向明键一家子。他告诉记者,向明键为了撑起这个家,年轻时去了当地的私人煤矿做工,在一次下井作业时,不幸遭遇了塌方,命虽然保住了,但双腿却从此落下了残疾,妻子又是多年的风湿病,做不了重活,孩子也在外读书,没什么经济来源的两口子,日子过得格外小心翼翼。

“开始去了他家几次,两口子都愁眉苦脸的,感觉日子过得没什么希望。”李祥彬向记者描述着初见向明键时的情形。

如何让这样的家庭好起来,李祥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一有时间就跑到向明键家中,和他商量脱贫的法子。

一次走访中,李祥彬无意间得知向明键的外公和舅舅在他小的时候养过蜂,自己从小便在蜂桶边玩耍,对嗡嗡叫的蜜蜂有着别样的情怀。

“养蜂?这个主意不错啊,现在蜂蜜价钱卖得高,投资也不大,再加上现在自然环境越来越好,山上花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是个好项目啊。”李祥彬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激动地对向明键说。

“村里有人也建议我搞这个,但是我没得钱哦,蜂桶都买不起。”向明键沮丧地说。

“只要你有这个想法,其他的我来想办法!”李祥彬坚定地说。

凡事怕认真,李祥彬根据政策在很短的时间里便从市残联争取到了资金,给向明键“安排”了10个蜂桶,向明键也学着外公和舅舅的土法子,走上了养蜂之路。

然而养蜂的道路并非如他想的那么简单,由于不懂管理,蜜蜂一窝接着一窝的“不见了”,第一批10桶蜜蜂,死的死、飞走的飞走,转眼就只剩下4桶,投资基本上打了水漂。

面对失败的打击,向明键一度想过放弃,可既然开了弓,哪有回头箭,况且他还天生有着沅陵汉子的执着和倔强,不是轻言放弃的人。

有了前一次惨痛的教训,向明键不再盲目地干了,他告诉李祥彬,想学养蜂技术。

看着向明键的认真劲儿,李祥彬别提有多高兴了,他隔三差五地给向明键送来和养蜂有关的书籍,每本书都被他翻了好几遍。光看书还不够,李祥彬还不时地跑到邻村的养蜂户家,把专家请到家里来,求专家手把手地教向明键先进的养蜂技术。

2018 年,向明键觉得自己有把握了,在李祥彬的帮助下,又买回一批蜂种。这一次,他不再坐看蜜蜂采蜜了,打扫蜂桶、观察蜂群、分桶招蜂,他一次比一次熟练。通过学习取经和不断摸索,他渐渐有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不仅能够留住蜜蜂,还能“吸引”外来的蜂群定居。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我才开始搞,蜂糖卖 80 元一斤就满足了,2018年我总共收割了200多斤纯正的蜂糖,能赚 1 万多。发展养蜂产业,让我尝到了甜头。”说到丰收,向明键的脸上溢满兴奋。

“现在小孩子也大学毕业有工作了,家里没什么负担了,等开春,山上的花一开,我就可以放开手脚搞了,今年搞了 30 个蜂桶,争取搞500斤蜜!”向明键说,今年脱贫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下一步,他还要靠着这项产业和乡亲们一起共奔小康。(怀化日报记者 龚彦 通讯员 冯奎)

◆【记者手记】

整整一天的采访,让我想起了两句古诗。

第一句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朝诗人钱起的一首《蜜脾咏蜂》,赞美了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而向明键,就是钱起笔下蜜蜂的真实写照。他在李祥彬的帮扶下,通过蜜蜂养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下了“贫困帽”,铺就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

而第二句,便是“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辞辛苦与君尝。”宋朝诗人李纲的一首《蜜蜂》,是李祥彬一路付出的完美概括。在向明键迷茫低落时,李祥彬出现在了他的身边,在向明键失败受挫时,李祥彬依然不离不弃,最终把他推进了“蜜罐子”,过上了“蜜”一样的生活。

李祥彬说,国家的脱贫计划很好,自上而下的政策也很好,关键还是要看贫困户自己想不想摆脱贫困。两年来,自己就像一支“润滑剂”,使村里许多像向明键一样的人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不少贫困户都经历了一段精彩的人生嬗变。今后,他还将继续扮演这个角色,不断增强贫困户自主脱贫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脱贫户内心深处的致富的动力,让致富之花在茶香四溢的美丽古镇绚烂绽放。

责编:雷鸿涛

来源:怀化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