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2019-02-23 10:50:16
XPM•专访丨夏永康《越轨》策展人凯伦·史密斯:
他用自己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情绪(原标题)
《春光乍泄》、《花样年华》、《2046》、《重庆森林》
张国荣、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
年轻的我们都曾为王家卫的电影迷乱过
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幕后
有一位你决不能错过的御用剧照摄影师
也是《全城热恋》、《全球热恋》的导演
——夏永康
3月30日,《越轨——夏永康摄影展》将登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在新年开馆第一天,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便来到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讨论展览的筹备工作。
初见凯伦,她带着英国人特有的礼貌和我们打招呼,黑色镜框,一头金发,十分亲和、干练而思维敏捷。这也是她第一次来到长沙。
执行馆长卢妮(左)与凯伦·史密斯(右)
XPM 专访
采访:小梦 编辑:蘑菇
把彩色照片,像黑白照片那样洗
Q1 此次展览,选择了夏永康哪些作品?
凯伦·史密斯:因为(这次)展览是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巡过去的展览,作品还是围绕夏永康这25年的工作选出的。包括在电影现场拍摄的照片,以及他拍的时尚,肖像,和其他一些不同类型的个人作品。此外,还有他自己新的艺术创作。
张国荣,《春光乍泄》
Leslie Cheung,Happy Togther,1997
© Wing Shya
©夏永康
Q2 您最喜欢他的哪些作品?
凯伦·史密斯:一些风景的、在海滩上趴着的那张(《香港大浪湾》|夏永康|2008 Big Wave Bay, Hong Kong | Wing Shya | 2008)。大家所熟知的明星照,像王菲,我喜欢他洗照片的大胆方式。你拍这样一个大名气的人,还敢把彩色照片像黑白照片那样去洗,很有可能会是一种破坏,但他还敢做,为了更有意思的表达方式。
舒淇,吴彦祖《i-D》杂志
Shu Qi,Daniel Wu,i-D Magazine,2002
© Wing Shya
©夏永康
Q3 说起夏永康,我们会联想到香港电影、想到王家卫,想到张国荣、梁朝伟等一系列明星。除了是摄影师,其实夏也是一位出色的设计师、导演。作为策展人,挑选作品时,您会怎样考虑?
凯伦·史密斯:虽然我在中国26年,我一直关注的是艺术界,电影界知之甚少。回头看夏永康的作品,除了张国荣、张曼玉、王菲,其他人我并不知晓。我就是在看照片本身给我的感觉。
在找他的档案,看他拍过的所有的照片时,我们也找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他自己否定的、拍坏的照片,在这里面,我完全是用一个艺术的眼光来看他的作品,没有考虑说非得放哪个明星进去。
为什么我们会选张国荣,不是因为他是明星。而是因为他有一个性别(性取向)的问题,现在社会里可以稍微探讨这些问题,然后我们发现很多人可以通过这个展览渠道来聊自己的问题、探讨社会的包容与发展。
我去香港见他们的经纪人,他给我一个方案,里面很多商业明星,我说这是不行的,他把夏永康1992-2015年拍的所有照片给我,从几万张照片中,我挑选了和花、和天空有关的一些照片,后来他非常满意。
他拍了很多风景,一些有“物”的镜头,拍完后就过了,没有再考虑,因为我把他拿出来,他觉得很有意思,感觉到重新认识自己,看到了更大的价值。以前没有人和他沟通,这些作品好不好,好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是为一个商业品牌服务,好的标准,是你把他的牌子的感觉表达得很充分,但这不一定说明照片本身是一个可以留在历史上的作品。
张国荣,《春光乍泄》
Leslie Cheung,Happy Togther,1997
© Wing Shya
©夏永康
Q4 您了解的夏永康,是一个怎样的人?
凯伦·史密斯:我喜欢他的状态和态度,他就是为他自己在做,一点点不断尝试。他有很大的好奇心。不怕失败。
夏永康
“一旦做得太专业,就不太会有新的可能性”
Q5 夏的艺术风格可以说引领了香港黄金时代的流行文化,这种复古风潮对于今天的审美仍然有影响,据您所知,这二十多年来夏的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凯伦·史密斯:早期他有很多的尝试,那个时候,他不觉得自己在做的是一个可以卖得出去的照片,他是自学的非专业摄影师,考虑的不是要把成本收回来,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因为设计唱片音乐的封面,后来能挣一点钱。
在香港,(现在)也有一些很大广告创意公司,像可口可乐,迪奥,发现了他,给他一些很大项目做,让他过来当他们的艺术总监。他以前没有过固定工作的状态,突然让他来做艺术总监,这个定位很高很高,是很多人羡慕的有钱的公司,他自己说对不起,我不想有一个固定的工作。
你可以说他年轻不懂。但我觉得,他有一点相信自己,或者说他相信自己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生存,比挣很多钱重要。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
梁朝伟与张曼玉,《花样年华》
Tony Leung and Maggie Cheung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
© Wing Shya
©夏永康
从早期到现在这样一种变化,其中也有不可避免的因素是,请他的稿费越来越高,他可以用更好的灯光、更好的器材、模特、化妆师等等。
自然而然,会感觉更专业,他一直在跟自己争斗,我做大的有意思项目,但不要做得很专业,一旦有很大的团队,给你做灯,这个效果是很好。但事实上他有很多最成功的照片是在于,灯光用得不专业才出的效果。所以一旦做得太专业,就不太会有新的可能性。
他没有学过摄影,他在加拿大念完书回到香港,根本没法找到工作,于是,他又回到音乐的小圈子里面,一个DJ朋友介绍,他认识到一些音乐人,于是他做一些CD设计,有时候乐队需要拍照,就开始拍他们了,因为他不会,才出那种很有意思的效果来,包括一些拼贴,他觉得很艺术了。
黄伟文,香港商业电台第二台海报
Wyman Wong,program poster for HongKong
Commercial Broadcasting.Ltd(CR-2),1994
他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和王家卫合作,去了阿根廷拍摄,剧组所有人都讨厌他,因为他不懂怎么拍,他们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就不准有人在旁边拍。为什么他很多照片有很多是虚的、或者颜色很艳,是因为他的不专业。只能在自己的角度去拍。
我发现他有意思的一些照片,不是在拍明星,而是他们休息的时候,他在旁边找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角落拍摄的。这里面有一些很奇怪的照片,但却很有气氛。
他的摄影,其实也和绘画有关系,比如从特纳到印象派,都是在这里面找到一个情绪的表达方式。
林志玲 | Lin Chi-Lin
时装表演幕后照, 1999
© Wing Shya
©夏永康
Q6 关于巡展的新意,结合谢馆整个展览空间,能否大致谈一下您的一些想法?
凯伦·史密斯:最好的例子就是上次你们做的《德国制造》的展览,完全就有你们的感觉,包括出的书,是你们自己的风格。
我记得我们拿到这个展览的资料,看到德国人写的解释,对于上海的观众就不行,因为德国人有不同的文化教育,他们用的一些词汇,在德国是很普遍的,会知道是在说历史。
比如说“新摄影”,其实在中国没有这样的说法,在上海我们做大量的研究,把这种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挖掘出来,我觉得很有意思。
像我们做温哥华的一个展,关于女演员胡蝶。开始的时候,我对她一点都不了解,我对电影不是那么感兴趣,但我发现她是第一个(中国)女演员,她开摩托车、骑马完全是很当代的一个女性,所以我们把展览重新安排,去解读,这些图片都是她自己留下来的,关于她自己的历史。
我们梳理出来了她在上海20年代、30年代、40年代的变化,那时候有许多青年知识分子都在寻找一个新的合理的社会,包括女人可以上大学,我就把这些内容梳理出来,这样让大家觉得展览离自己很近。
也许,如果是毕加索,你可以做一个版本,在全中国巡回,否则中国那么大,每个地方都可以找到一些不同的点。
Q7 作为策展人,置身于展览现场,您最先关注的会是什么?
凯伦·史密斯:不可避免地会去看细节,怎么去做节奏、怎么去挂作品,就是作品的陈列方式等,但是最直接的还是去看作品本身。
“要保持好奇心”
Q8 对于前来观看《越轨》的观众,您有什么“观看建议”或者期待?
凯伦·史密斯:我听说,平时来你们馆的观众很多。我们之前(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做夏永康的展览人也特别多,是最多的一次,这是没有想到的。
因为我们的观众比较偏年轻,现在新时髦来得快走得快,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对作品感兴趣。但能感觉到(这个展)和其它展览的观众不一样,因为他们穿很有个性的衣服来看展览,像是一种表态。
可能有观众觉得这和明星有关系,很时尚,在来之前会特意穿搭、做发型。你会发现,很多人会花很多时间在这个展览里面,来了就不走,所以我也希望湖南的观众能有这样的好奇心。
夏永康(Wing Shya)
香港摄影师、设计师、导演
1964年出生于香港的夏永康是当今亚洲最多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艺术实践涉及电影、艺术、时尚等领域。从加拿大艾米卡尔艺术设计大学(Emily Carr Institute)毕业后,夏永康回港开启摄影生涯,并创立了屡获殊荣的设计工作室Shya-La-La。
在1997年,被导演王家卫指定为御用剧照摄影师及平面设计师,他们的合作始于《春光乍泄》,而后陆续拍摄了《花样年华》、《爱神》、《2046》等作品。
近年,他更为世界各大时装艺术品牌如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劳力士(Rolex)、MaisonMartin Margiela等品牌拍摄视觉影像作品。
夏永康:越轨
联合主办: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出品人:谢子龙
策展人:凯伦·史密斯
执行策展人:石玮、周智溢
展览总监:石希
展览执行:唐瑜佩
开幕时间: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上午10点
展览日期:2019年3月30日-2019年6月16日
展览地点: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二楼1、2展厅
责编:李婷婷
来源: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