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02-05 10:06:40
1981年湖南湘潭九华船形山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铜猪尊。 中国自公元前1世纪起开始采用生肖纪年法,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种动物代表不同年份。 “猪”是十二生肖中最后一个动物,对应地支最后一位“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猪因体态浑圆、憨态可掬、性情温驯,长期深受人们喜爱,其文化意义代表着诚实质朴、富贵吉祥。
1987年张家界武陵大学墓地出土的汉代滑石猪。 猪古称“豕”,也作“豚”,为六畜之首,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农民们辛勤劳作,憧憬着猪肥年丰的美好生活。猪因体态浑圆、憨态可掬、性情温驯,长期深受人们喜爱,其文化意义代表着诚实质朴、富贵吉祥。
1976年长沙市乒乓球厂1号墓东汉绿釉陶猪。 猪(豕)的形象很早就已出现。新石器时代,人类已把野猪驯养为家猪,其时间似乎略晚于农作物大规模种植的时期。
1979年益阳赫山区羊舞岭乡天子坟村出土东汉陶猪。 在原始蒙昧混沌的观念中,猪被奉为养育人的神圣之物加以崇拜。猪圆壮肥硕、繁殖力强、生长快、肉脂多,是农耕文明出现后,人们对繁衍、多产、丰收的渴望和物化体现。
常德市南坪东江汉代墓群出土陶猪。 商周时期猪往往用于祭祀,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民族中使用,猪与牛羊“三牲”合祭,一说谓之“太牢”。汉代墓葬中握玉猪的习俗,是不希望死者空手而去,而是带着满满的“财富”。
1993年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1号墓西汉陶猪。
1980年益阳市资阳区刘家湖农场白池村出土东汉绿釉陶猪圈。 到六朝时期,墓葬中也往往有猪或猪圈陪葬。
1997年郴州商校出土戳印瓦纹陶屋。 可以看到,陶屋后面,有个猪圈哦。
民国醴陵窑猪八戒瓷塑像。 猪为生肖并非偶然。从古代的“猪”崇拜,到祈获富足生活,猪在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廖慧文)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