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01-25 09:47:2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梁春燕 赵湛
“感谢韶山乡政府帮我多方宣传,打开了销路,特别是成乡长亲自上门关心慰问并帮忙销售蜂蜜200多斤,解决了我的滞销难题。”1月24日,韶山乡韶前村精准扶贫户贺亮江特地给乡政府送上“心系百姓为群众,高效服务解民忧”的锦旗并连连感谢。
“是政府给了我希望。”贺亮江激动地说。
近年来,韶山乡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产业,促进就近长期就业,充分调动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注重从内因着手,把扶智和扶志结合起来,着力解决贫困户发展动力不足,不愿脱贫的问题,打开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
推进产业扶贫,扶斗志
“我们合作社正在加强对接,打算新增流转田地272亩,进行多年产作物的种植,这样一来可以扩大规模,二来也可以帮助更多贫困对象共同脱贫致富。”韶山乡韶阳村返乡创业青年贺双对来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2016年贺双成立湖南九隆有机农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农田400亩作为纯生态水稻种殖基地和蔬菜基地,委托帮扶22户80人的贫困家庭,安排季节性就业贫困对象岗位7个,最高收入达1万元以上。
韶山乡大力推行因户制宜、因户施策,制定“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政策,对有产业发展愿望但能力不足的贫困对象,积极实施产业帮扶。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委托帮扶形式,引导贫困农户加入产业化经营,将扶贫对象的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一经营和管理,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
升级消费扶贫,扶信心
“我们村的产业扶贫信息发布平台,已经帮助5户贫困户共增收3万多元。”韶山乡韶前村党总支书记余志良介绍说。
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韶山乡及时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升级“消费扶贫”。创立产业扶贫信息发布平台、实施以奖代扶、联合后盾单位多方帮助销售等方式,实现“以购代捐”“以销促产”,鼓励贫困户的劳动积极性,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
强化就业扶贫,扶干劲
“目前全乡安排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合作社共有16家,安排贫困人口就近就业110人。”韶山乡扶贫办负责人章育锋介绍说。
韶山乡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力促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就业,促进脱贫。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因人制宜开展就业培训,2018年韶山乡共有126名贫困人口参加了培训,并获得的相应的技能资格证。号召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招录贫困家庭劳动力。同时每年年初联系市内企业,举办韶山乡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平时各村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发布企业招用工信息、相关创业扶持政策等,共解决了162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注重精神扶贫,扶信念
“刚开始年纯收入几千元,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扩大规模养殖,现已有中蜂22箱,年收入增至4万元左右”已实现脱贫的韶山乡韶阳村精准扶贫对象沈听平说。
沈听平体弱多病还要兼顾三个家庭的生产和生活,帮扶责任人多次上户宣传扶贫政策,鼓励他提振信心,并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引导他加入自平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养蜂,由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技术指导,每年帮助他销售自产蜂蜜。脱贫后,他又先后把贫困对象李新辉、沈长辉、杨细平、杨贱平拉入合作社,抱团发展养蜂产业,走共同脱贫致富之路。
韶山乡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农民夜校、道德讲堂、主题党日活动、村民代表大会等载体,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目标、现行扶贫标准和政策举措,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树立主体意识,通过大力弘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自力更生”等社会正能量,让扶贫扶志深入人心。同时在全乡范围内树立脱贫的奋进典型和带动他人共同脱贫的奉献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和斗志,使“脱贫为荣,返贫为耻”的理念深入人心。
责编:胡孟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