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9-01-16 13:40:19
文丨李婷婷
三行诗,可以迈多远?
跨年之际,新湖南、同去、梅溪书院共同发起的“写给长沙的三行诗”活动,用18天时间,收集了一箩筐“情话”。
从2018年的雪开始,到2019年的雪收尾,这些戳心的喊话,穿透了两场雪的距离。
从橘子洲到新西兰,从臭豆腐到炸炸炸,从长沙王到朱熹老师,从5岁稚童到白发老翁……它们还跨过了地域、时间和味蕾的距离。
原来三行诗,可以走这么远,有这么多可能性,还有这样生猛鲜活、热气腾腾的表现力。
来自新湖南、同去和梅溪书院的三位小姐姐,就着窗外飘飘闪闪的雪花,连夜将2000多条来稿读完,初选出50首,交给我们的三位评委——龚旭东、张战和袁复生,进行终评。
三位老师仔细为每首一一打分。综合评分,萧萧的《忆长沙》获一等奖,库克的《太平》、汤汤的《躲在爱晚亭哭一场》获二等奖,胡赞辉的《化蝶》、张沐兴的《味道长沙》、谭纯武的《乡愁》获三等奖。此外,还有24位小伙伴获得优秀奖。
首先隆重恭喜30位得奖的“锦鲤”!此刻,我们真的很想跑到雪地上去放一个震惊长沙城的大炮仗。
然后,新湖南、同去和梅溪书院的三位小姐姐,也忍不住想揭开一点“私心”:我们是真的真的很喜欢那首——《岳麓书院访友不遇》呀!
得!和朱熹老师爬了山,一起来看看咱们的获奖作品吧!获奖的小伙伴们,请到“同去”公众号(ID:tongqutongqu)后台留言喊话(姓名+电话+你的获奖作品名),让我们知道你就是那只“锦鲤”,好给你颁奖呀!
另,1月26日下午,我们还将在梅溪书院举办创意十足的“长沙三行诗”线下诗展,记得来玩!
(扫下面二维码,进入小程序欣赏所有作品)
【评委老师说】
龚旭东(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日报《湘江周刊》主编):
“三行诗”激发了大家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有很多直白的表达,也有不少言有尽而味不尽的作品。有回味的诗才有韵味。
张战(诗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三行诗写作直接、简洁、灵动、轻盈,也很有趣,特别符合现代人在一刹那间去感知世界与生活的方式。而且这种形式没有门槛,每一个发现长沙韵味和美的人都可以来写。
在这里面,我读到了很多很漂亮的三行诗。有的诗以极小的体量,却表现出了很大的主题,比如《忆长沙》,这是一个生活在海外的游子写的,他用的意象很大,用整条湘江的水来洗他眼里的沙子;但他又有非常好的细节,比如用递过来的一块湘绣手帕擦他的泪眼。他在这三行诗里,将长沙的地域特征和亘古的乡愁精炼又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还有很多表现市井生活和爱情、亲情、母爱的,我觉得都很有特色,有回味,能咀嚼。通过这次活动,我真的感觉到,诗歌是可以走到我们的日常中来的,诗并不是什么只能放在殿堂里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写诗,都可以发现日常中微小的真理和美。
袁复生(诗人,前“长沙文艺招待所所长”,现居北京):
个人情绪类的,《躲在爱晚亭里哭一场》应该能被更多地传播,将具体的个人伤感融入到了自然的标志性景物与爱猫人士的猫这种时代性的动物身上,有点唐代的小绝句的感觉。
关于城市叙事,我挺喜欢《地铁四号线》,里面有风篷岭的长沙王会不会乘舆出行的句子,可以扩展的空间很大。还有类似《五一广场》这个地方叫走马楼,一列地铁与一匹马的关系。还有《太平》,八字墙给长沙算的八字。
古今交汇的生活图像与地名的重叠,空间的融汇,是挺适合三行诗这种形式的。长沙中心比较集中,因此时空的交汇起来,很容易激发共情,遗憾的是,他们都差一点点完成度。
关于吃的,如《炸炸炸》,一个满哥要送姑娘两串里脊。我个人也很喜欢一首《味道长沙》,让白纸尝尝长沙的味道,很灵动,很真实,很细微,很自然。加上一种通感的突破与超脱,就是很好的诗意。
责编:李婷婷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