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19-01-26 07:56:29

▲1990年,作者那时的女友后来的老婆。那年她24岁,穿这件衣服跟着作者去吃过一家、沁芳、真田田、江元凤、新奇士。

▶强民2005年在坡子街复店。图/陈先枢

◀长沙豆皮店的豆皮。
我1964年出生于长沙北正街,青少年时住城北,那时社会物资不发达,我又处于成长期,对食物的记忆最深刻,特别是那些好吃的馆子、好吃的食物,比如强民狗肉、勤俭豆皮、沁芳伽师瓜、一家虾仁炒码粉、真田田糖醋里脊肉等等。这些当年火遍长沙的馆子与美食,伴着时间的变迁,随风飘散在长沙历史的风陵渡,偶有零星复出又迅速消失,无论消亡还是延续,都已成为我这个长沙老口子美好的记忆。文、供图/陈波
长沙豆皮店曾改名勤俭豆皮店
童年时,妈妈带我去黄兴路的勤俭豆皮店吃了一次豆皮,从此惦记。少年时和朋友东东逛吃,勤俭豆皮店必去。后来勤俭豆皮店改回原来的名字:长沙豆皮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末,为和四旧划清界限,长沙的老字号都纷纷改名号,玉楼东曾改成实验餐厅,和记改成今胜昔,长沙豆皮店改成勤俭豆皮店,后又改回。豆皮是武汉名小吃,制作工艺不复杂,将黄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鲜蛋、鲜虾仁等馅料,用油煎制而成。其皮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前几年关张多年的长沙豆皮店和其他老字号一起,在坡子街复店,店铺没做多久又不见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还年轻,但身体不好,老感冒,脸色惨白,妈妈说我像棺材里拖出来的。外婆跟妈妈说要给我多吃点狗肉,强身健体。当时经济条件有限,狗肉只能让我一个人吃,量不好掌握,炖狗肉制作技艺也复杂,在家里炖狗肉不太现实。幸亏当时长沙有家鼎鼎大名的强民小吃店,店子开在黄兴路,他们的主打菜是炖乌龟、炖羊肉和炖狗肉。炖好的狗肉一饭碗一块钱,不便宜。长沙坊间一直传言,店家炖狗肉时,会丢一个鸡蛋进去,狗肉的营养都被鸡蛋吸收,吸收狗肉营养的鸡蛋被大师傅吃了,他一个人补了,顾客吃了狗肉等于白吃。这个传言流传了千百年,在今天市民来看就是笑话。但我娘老子却当真,好多次都想到强民的厨房去看看,炖狗肉的锅里是不是放了鸡蛋。
那时每周去强民吃一碗清炖狗肉,强民的狗肉味道极好。尤其是大冬天去吃,一碗热腾腾的狗肉下肚,通体舒泰。一股热气从脚板缓缓往上,直到头顶。
沁芳伽师瓜、一家虾仁炒码米粉,约会女友的标配
今天营销界所谓差异化营销,长沙几十年前就这样做。从前长沙有很多专店,譬如人民鞋帽店、大信绸布店、妇女用品(专)店等。我这里要介绍的是黄兴路上的沁芳水果(专)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沁芳售卖一种长沙人从没听过见过的稀奇水果:伽师瓜。伽师瓜是新疆伽师出品的水果,名字由此而来。伽师瓜长相和口味和哈密瓜一样。但那时伽师瓜巨贵,热恋中的我,头脑还算清醒,知道再贵,这是恋爱必须投入的成本。后来的老婆那时的女友吃了一次还要吃二次,她说伽师瓜的味道好,有一股蜜汁从喉咙直抵小心脏,让她每根毫毛都快活。
后来的老婆那时的女友吃伽师瓜,要标配长治路一家虾仁炒码米粉。一家的创始人是彭宗贵先生,他是新中国成立前长沙老字号面馆半雅亭的少东家,合伙人粟连大先生、唐幼武先生都是当时长沙餐饮界一流高手。有两个事实可以很好地说明当年一家的风光。一家的虾仁炒码四块五一碗,而同期长沙普通工人日工资也是这个数目。放到今天约等于两百元一碗炒码粉。女友爱吃,并且老惦记,后来我们结婚,在女儿出生第二天早晨,她就让我去一家端粉给她吃,我兴冲冲得令去一家端粉给她吃。
和一家前后脚开业的北区便河边江元凤水饺店,虽然没有一家名气大,但也是下不得地的店铺。鼎盛时期,周围同时开了五六家水饺店,你叫北方水饺店、他叫正宗北方水饺店,还有真正北方水饺店、老北方水饺店。老板被逼出绝招,打出自己的名号:江元凤。江元凤水饺店没有特别的秘诀,就是规规矩矩做水饺。他们的灰面一直用凯雪牌的,肉馅也是纯正健康猪肉。我从少年吃到中年,三十多年,我现在不仅有白发,还一脸的褶子。而江元凤水饺味道始终不变。
第一次去新奇士吃烤鸡翅,生怕出洋相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好多媒体报道一家叫真田田的饭铺。巧得很,这家位于下大垅口子上的饭店就在我家门口。老板是湘西一家工厂的退休采购员,年轻时走南闯北,学了全国各地的菜肴烹饪技法。他把学来的烹饪技法熔于一炉,再和湘菜结合,自成一派,也可以说是新派湘菜。他们菜单里点单最高的菜品是糖醋里脊肉。那时我们夫妻信奉丁克,每周只有一个礼拜天休息日,这天是我们夫妻的无烟日,不在家里搞饭,餐桌搬到真田田饭铺。除了糖醋里脊肉,爆炒肚丝也是我们夫妻的最爱。后来女儿出生,我们从此很少在外面吃饭。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在长岭看见一家真田田的饭铺,不知道是正版还是山寨。
1987年,长沙出了一家开口乐面包公司,他们没有实体店面,面包都在南货店代销,他们的面包和今天罗莎的台式面包一样,但比罗莎早五年出现在长沙市场。之前长沙只有无馅圆形和枕头形两种面包,口味一般。开口乐出品了长沙普通市民从未见过吃过的豆沙、椰蓉、奶酪、菠萝等台式面包,让长沙面包历史跨越式进入现代社会。每个开口乐面包的销售点都有排队的长龙,人们不是买面包,是“抢”面包。顾客都和我一样,一次性买十几个,装在竹篮里,带回家悬挂起来保鲜。那时冰箱还是闻所未闻的电器。同为“好吃鬼”的妈妈问我面包哪来的,我骗她说是广州空运来的。是的,在长沙生活一辈子的老妈,不相信长沙这疙瘩居然能出品高大上的洋面包。开口乐来得突然,走得迅疾,不到一年就关张了,如流星划过长沙夜空。但它毕竟带给长沙人最早的高级面包体验,曾经的开(口乐)粉们一定不会忘记这段美好的回忆。
1990年,和老婆游马路,在黄兴南路(今步行街)看见一家西餐厅,里面售卖炸鸡腿、炸鸡翅。点一份鸡腿或鸡翅,可配一片面包一杯牛奶或者果汁,餐盘还配了刀叉。店名叫新奇士。等KFC来长沙,那又是五年后了。当时也不知道这只是洋快餐,以为就是洋人的正餐大餐,餐厅的背景音乐浪漫温馨,吃的人很多,与老婆等餐时,心里默念左叉右刀,生怕搞错出洋相,作为新时代的长沙满哥,式样不可丢。
责编:朱晓华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