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8-12-16 22:12:40
朱章永 蒋星 王浩
隆冬时节,低温来袭,寒风呼啸,冷气肆无忌惮地笼罩着耒阳市这片神奇沃土。而在耒阳市马水镇,数十名镇干部走村串户,召开会议,调查走访,制订规划,落实措施……一场精准扶贫的攻坚战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
马水镇位于耒阳市东北部,西接新市镇,北抵衡南县冠市镇、宝盖镇,东临安仁县洋际乡,南与亮源乡交界,属三县(市)交界的边远乡镇。该镇由原来的马水乡和洲陂乡合并而成,现辖15个行政村,2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5万余人;镇域总面积1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万余亩,水田面积近5万亩,林地16.38万亩,属典型的农业乡镇,享有耒阳市粮仓、烟乡、林区之称。近年来,马水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统揽全局工作来抓,通过不断创新思路,坚持开拓进取,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贫困户脱贫效果明显,取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让贫困群众生活好起来
今年11月11日,对马水镇圳边村1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功玉来说,是一个大喜日子。这一天,他高高兴兴地搬进了面积约4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小楼,不锈钢窗户、家电、被褥等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刘功玉老人很高兴,逢人便说:“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以前住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土砖瓦房,因年久失修,大雨大漏,小雨小漏,睡觉都很困难。漏雨都算了,就怕房子倒塌。现在好了,住上了新房子,周边交通设施环境好,什么都比过去方便,下再大的雨也可以睡个好觉了。这所新房子是党和政府对我们困难群众的关怀,我现在吃穿不愁,住得安稳……”
和刘功玉老人一样高兴的还有近百户群众,他们都是马水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党委政府和耒阳市驻马水镇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他们陆陆续续都搬进了新家。
“危房改造完工后,通组公路路面硬化施工到了家门口,昔日门前的泥土路变成了宽4.5米的水泥路。出行方便了,门前卫生干净整洁了,我们收获的农产品能随时运出走向市场卖个好价钱……”谈及如今生活的变化,燕中村村民们纷纷感慨道。如今,在各级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这个昔日的“穷山窝”,如今变成了“聚宝盆”。
让贫困群众口袋鼓起来
解决好贫困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这是扶贫工作的基础。为此,马水镇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头等大事”来抓,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立足当地资源和主导产业,突出产业扶贫,用好上级精准扶贫政策,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增强造血功能,争取让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马水镇燕中村9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阳英初,今年60岁,全家3口人,老伴陈月清常年患有精神病,需不少治疗费用,本就清贫的一家生活更是困难,属于因病致贫,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对象。近4年来,在结对帮扶责任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支“两委”干部和扶贫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阳英初选准了“种水稻种油菜种花生加养鸡养鸭养鱼”的“三种三养”产业发展模式。去年种水稻4亩,种油菜2亩,种花生1亩,养鸡100羽,养鸭1200羽,养鱼1000尾,共获纯收入1.5万多元。加上打工收入,全家纯收入3万多元,比前年翻了两番,历年的欠债也全部还清了。
“这真得感谢扶贫领导干部们,是他们的大力帮扶,让我不仅摆脱了困境,还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出路,真是太感谢了……”谈及如今的生活,阳英初感激不已。据悉,通过种养结合谋新业,阳英初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于去年脱贫过上好日子,成为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名人”。
在燕中村,靠种养产业脱贫致富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众所周知,该村的“烟—稻”产业既是村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又是产业扶贫的“大项目”。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要求,该村采用“政府+公司+合作社+大户带动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机制,大力发展“烤烟+优质晚稻”。近4年来,该村已累计发展烤烟、优质晚稻各2000多亩,总产值1100多万元,为贫困户增收80多万元,实现村级集体收入20多万元。“烟—稻”已成为燕中村最大的扶贫产业。在该产业带动下,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93人,已完成脱贫46户171人的减贫任务,去年实现贫困村退出。
“今年,我们村与耒阳市烟草公司签订了507亩烤烟生产合同,这对村部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来说是一个大好消息。”该村负责人欣喜道。据其介绍,为确保烟叶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耒阳市烟草公司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供膜、统一标准、统一烘烤、统一收购、统一指导等“八个统一”措施,严格依照《烟草专卖法》实行订单生产;采用“烤烟+优质晚稻”耕作模式,在镇农业部门全程技术指导下,晚稻大力发展种植高档优质稻,取得了明显效益。
“我们实施产业帮扶,就是要让群众得实惠。现在,全镇实施的产业扶贫政策,基本上都见到了效益,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得到了相对稳定的收入……”谈及扶贫工作,马水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如是说。据其介绍,全镇现有3个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6户1243人,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扶真贫、真扶贫”的总要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因人因户施策,2017年脱贫57户189人,2018年拟计划脱贫73户225人……
让贫困群众心中亮起来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是马水镇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此,该镇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从思想入手,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有力增强了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志气。
马水镇洲陂村贫困户倪秋兰,人穷志坚,30年来,他利用干农活之余的时间练习书法,书法技艺不断进步,不少作品获得省市级荣誉。倪秋兰刻苦钻研的精神言传身教给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完成大学学业后就主动申请脱贫。今年,倪秋兰参与团市委组织的贫困人员才艺作品展,获得作品稿费4000元,而倪秋兰仅留下2000元,将剩下的2000元捐献给了马水镇团委,用于开展扶贫帮困公益活动,并郑重承诺为周边贫困户的小孩免费辅导培训书法。
扶贫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马水镇党委、政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经常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和需求,做到知民情、晓民意,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岗位送到家门口”“百企帮百村”等活动,切实解决了群众需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只属于过去,在扶贫的路上还任重而道远。马水镇党委、政府将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同努力,为提高全镇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贡献力量!
责编:王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