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韶山昂起红色旅游龙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8-11-26 15:51:3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郭小康

40年前,韶山景区四周树木低矮,农田、村舍环绕,韶山境内少有楼房,小村镇的规模都尚未形成。新中国成立后,韶山因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开始逐渐为外界所知。

2004年,党中央决定组织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对韶山、井冈山、延安三个示范基地重点扶持、综合提高、建设保护。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布展、一流效果,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以来,给韶山了带来巨大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革命资源的教育功能,推动红色旅游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建成的韶山高速公路,使得长沙到韶山只需要45分钟,方便了各地游客;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存有7000余件珍贵遗物的毛泽东遗物馆于2008年12月25日正式开馆,更好地展现了一代伟人风范;新建的毛泽东广场达10.28万平方米,气势更加恢弘;4个停车坪等一批基础设施的建成改善了景区交通状况……

为解决风景名胜区交通拥堵问题,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提高景区管理水平,经湖南省发改委批复立项,韶山投资6.8亿元建设了韶山风景名胜区主入口及配套设施,并于2016年10月20日启动交通换乘正式运营。交通换乘管理实施后,截止今年10月底,换乘中心共接待游客1064万人次,顺利通过了旅游高峰期的考验,旅游环境得到净化,景区管理更加规范,旅游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40年间,韶山以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人文旅游融合发展,形成多种业态跨界叠加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以韶河、银田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代表,形成了“红色旅游+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实景演出、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等为代表,形成了“红色旅游+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模式;以韶山丰圆工贸、毛家集团为代表,形成了“红色旅游+工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以黄田村等众多乡村旅游区为代表,形成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

40年间,韶山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打造全国红色旅游服务质量新标杆,积极推进全域旅游下的旅游综合监管实践和探索,有效破解当前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乱象和顽疾,旅游综合监管水平实现了大的飞跃。积极推动综合执法立法工作,确保综合监管执法有法可依,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创造性地出台了“先行赔付”制、“七天无理由退货”、“红黑榜”、“举报奖励”办法等四大举措来维护旅游消费者权益保障服务品质。2016年,韶山荣登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十一”假日旅游“综合秩序最佳景区”红榜名单;2017年,荣获全国第一批、湖南省第一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项“长安杯”,韶山旅游区被评为湖南省十大“平安景区”,“先行赔付”制度更是获得央视报道,综合监管经验通过省政务内网并在全省推介。

河南游客杨先生说:“韶山大变样了,来了根本认不出来,很高兴毛主席的家乡能够建设得这么好。”

当前,韶山正在向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征程中大步迈进,年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预计2020年,全市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量将突破2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亿元以上。

责编:胡孟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