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斯定理与创造文创设计产品爆款

  老黄的文创江湖   2018-11-05 01:31:01

爆款是每一个设计师对每一个产品的目标和期待,也成为每一个设计师、投资人的基本诉求和态度;可是,几乎每一个产品和预设的市场结果都令他们不太满意,似乎也没有更好的策略来解决,让产品进入令人赞叹的购买力市场。

文创设计师、产品策划师等在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研究的时候,对产品的潜在客户及其规模都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在具体到消费者画像以及消费者购买力等事关产品市场要素的分析就相对模糊不清,乃至完全忽略。

设计师对产品未来市场的评估总是那么信心满满。首先,这种信心来源于对自己设计能力的自信和审美创意的自得。在和设计师讨论交流产品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个设计绝对的一流和绝无仅有”,“我们第一个做出来这个”……第二,这种信心来自于设计师、策划师、投资人对消费者群体总规模的测评。在14亿的基数之上,任何一个百分数都会测算出数量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购买力转换的比例大多数情形下都被设定为10%。这种数据评估测算,并不具有统计学的含义,显然对于产品的市场分析以及资金投入毫无价值,即便是对于试错也不具有参考性。



没有准确的统计调查方法、规模化的大数据以及数据标准、计算模型,任何统计分析及其结论都不会提供准确的参考建议,对于未来趋势也不会具有结论性。

那么我们如何从产品属性以及消费行为等对产品的潜在未来做出评估?以便更早一点对产品的市场及其投入做出相对准确和可控的决策。

数学中有一个无限接近的概念,这一概念用在设计师进行市场分析的时候,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结论非常接近准确,因为设计师非常相信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行为经济学家在针对消费者行为分析和模拟时发现,人们在决策及分析事物的过程中,通常对最近发生的事件、最近获得的资讯以及最新的经验会给予更多的考量和更高的权值。

也就是说,面对未知和复杂而模糊的问题,人们在心理上更愿意选择走捷径和更快更多的获得结论,依据心理偏向的可能性而不是根据数学概率来决策、分析和判断。

这种心理偏差的存在直接影响到设计师、策划师及投资人的决策、判断不能保持绝对的理性,对实际市场结果的谬误和不确定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设计师的判断中,基本上是“先验概率”在发挥决定决策的作用,但是,这种既定的经验之下的判断大多数是基于消费者“不知情”情境的主观意识。

这种对产品未来市场的流行、畅销、火爆的判断经验就显得极度模糊、混沌、不可信,决定判断结论的样本大多数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更多的来源于过去经验的推演。

贝叶斯定理的作用就是为大多数统计学的“先验概率”进行修正,用这种标准方法及“条件概率”(后验概率)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中,寻找和探寻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

在文创设计产品市场分析的先验概率中,被严重忽略的那个条件概率就是“消费行为机制”,即,设计师们完全“不知情”消费者购买行为决策及其相关要素。

据此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决定爆款的不是产品策划与设计、投资的“设计”(Design),而是针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和消费者需求的“设计”(Strategy)。

如果一个设计师或投资机构,真的想“打造”一个爆款产品,如果希望得到“数据”支持分析,不妨在“后验概率”中寻找答案,放弃在“先验概率”中的“我觉得”。

实际上,按照通俗统计学理解,来自于自我经验的统计数据会受到行为和心理的多重影响,未必会接近“火爆”趋势的真相;而在更多消费者需求分布中,一定会存在产品“爆款基因”,也会存在市场操作所需要的爆款“激活因子”。

贝叶斯定理是一个数学的方法和统计学的策略,作为一个基础学科为人们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按照贝叶斯定理,设计师们将会在过去的经验里获得关于未来市场的趋势,或许无法透过复杂的数学公式来计算出那个“标准答案”,但是,对于未来趋势、潮流兴起的动因的追寻,却完全可以促进我们发现正确的“设计”,而不是判断、感觉到一款产品会被欢迎。

至少,贝叶斯定理教会我们在对市场预判的时候,不要简单地而按照百分比对产品市场潜在规模进行评估和测算。(黄启贤

责编:唐侃俊

来源:老黄的文创江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