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岳阳微信公号 2018-11-07 10:07:54
身材魁梧、目光炯炯。宽阔黝黑脸庞皱纹如刻,昭示曾接受洞庭湖风雨多年锻打;说话时偶尔露出腼腆微笑,由内而外散发受大山哺育的憨厚纯朴。走路龙行虎步、脚底生风,身着得体藏青色制式常服,好一条威武英俊、果敢潇洒监狱警营汉子。
随采访交流深入,年过不惑的他,依然保持蓬勃进取初心。入警十六载,在滚滚长江、浩瀚洞庭交汇处,这地灵人杰、优秀辈出的土地上,他是那样平凡、普通。然而,他一路的倾情坚守,多岗位锻炼阐释公正、担当精神;用行动谱写出一曲无怨无悔奉献之歌。他,就是岳阳监狱十二监区副监区长曾银波同志。
曾银波被授予硕士学位时留影
因为热爱 所以无悔选择
2002年,从小敬仰警察的曾银波怀着圆梦儿时的追求,报考湖南省监狱系统公务员。素有“天下第一国考”的公务员考试,历来“僧多粥少”、岗位稀缺,竞争激烈程度用万人挤行独木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内功”扎实的他在众多竞争者中以笔试、面试双优成绩脱颖而出,如愿以偿穿上了威武庄严的警服。
当时银波的朋友、亲戚对他选择监狱警察这职业,都觉得不可思。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1996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获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科学历的他,已被人民银行岳阳市中心支行聘为助理工程师,在城区银行从事电脑维护、终端数据采集处理。在外人眼里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轻松、环境舒适、待遇优渥,很多人看来这是体面的“金领”职业,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能得到的“金饭碗”。时年监狱工作环境差、强度大、时间长,每天起早摸黑带领服刑人员野外作业;生活单调清苦,警察没有像样的宿舍,甚至没有自来水,每月到手的钱不及他银行工作收入的一半。
岳阳监狱十二监区支部一班人会议场景
两相对比,孰优孰劣自不待言。很多关心银波的朋友:“考这个公务员,收入低、工作累、实在不值……”朋友见好意规劝拉不回这头认死理的“犟牛“,只好恶语相向:“你只怕中邪了,世上有各种各样不可救药的哈*(傻瓜之意),但从来没有遇到过比你更哈的……”面对种种规劝,曾银波一笑置之:“人,有所得必有所失,当警察是我多年的梦想,以后工作肯定辛苦,却让我体会到付出的快乐……”。
他开玩笑地向我回忆面试场景。曾有监狱领导半是期盼半是试探的口吻:“小曾,你选择了当监狱警察,这可是个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事业。另外监狱警察的职业特性决定我们的工作是“眼睛一睁干到点灯,眼睛一闭提高警惕。”你要充分作好吃苦的准备……”我不假思索地:“我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吃苦耐劳已准备得足足的……”
曾银婆与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文花枝、杨怀保
因为热爱,他毅然决然选择“弃文从武”;因为热爱,他毅然决然选择放下“金饭碗”端起“铁饭碗”;因为热爱,他毅然决然选择加入监狱警察这支讲奉献、敢担当的队伍。
因为热爱 所以坚守公正
入警伊始,曾银波在岳阳监狱三监区农业分监区带班。监区领导了解到他以前工作经历后,担心地:“你能不能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压力?”他憨笑着爽快地:“既然穿上警服,选择了这个职业,再苦再累我肯定会坚持。”
大学毕业初入社会,银波原来只与电脑打交道,从没接触过罪犯。中途“出家”改行的他走上新岗位、穿上警服,每天必须管理一百多名服刑人员。工作性质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暗下决心:不负领导、不负青春,尽快适应,进入角色。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停思考琢磨,思考中不断总结提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话听起来轻松,现实却有太多的不易。每天带领一百多名服刑人员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种水稻、收甘蔗、防汛抗旱、冬修担堤;明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风;还有对各类服刑人员的行为规范管理,这才是真正的考验。湖风吹老少年人,工作不到三个月,原本白白净净的“书生”变成脸庞黝黑的“农民”。农忙季节连续几个月难得休息一天,工作连轴转的他于妻子,不是称职的丈夫;于儿子,不是合格的父亲;于父母,是“不孝”的儿子。
曾银波参加司法部监狱系统心理矫治高级技术班留影
乘田间地头带领服刑人员劳作闲暇,偶尔抬头向西眺望。一水之隔、夜间灯火辉煌的岳阳,有他的妻儿需要抚慰,有他牵挂不舍的家。短暂发呆后,想到选择、想到职责,只能将内疚、思念深埋心底,打起精神投入到当前工作。
“世事洞明皆学问”。银波多次细心观察同事处置服刑人员矛盾。同样的事情,有的老同志三言两语就“摆平”了,有的却一筹莫展。他暗自反问,这事要是自己遇上咋办?刚到中队带班,一名服刑人员掏出支“芙蓉王”敬过来,他摆手没接,其他服刑人员笑了。事后,他才知道这是两伙人拿他这个“新干部”抽不抽他们的烟打赌。事情不大,银波“悟”出个道理:严格要求自己是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第一步,“身教”胜“言传”。不抽服刑人员的烟,说话不带脏字,这些看似简单而未必能坚持的事,曾银波做到了。他的廉洁执法、文明管理,赢得服刑人员普遍认可:“曾警官一不打人,二不骂人,但我们从心里敬他,服他。”
曾银波和来岳阳监狱进行暑假实践活动的清华、北大学生洞庭湖畔留影
不足一年,曾银波对“新”工作游刃有余,成了监区中层骨干,肩上的担子相应加重。
2005年,曾银波任三监区农业分监区分管改造副队长,监狱给分监区一个可以免交罚金减刑指标。自恃背后有“筋”的服刑人员钻山打洞找“关系”。曾银波在分监区服刑人员大会上,将“含金量”极高的名额,给予了改造表现较好的智障“三无”人员刘某。结果尘埃落定,全体服刑人员鸦雀无声,随后是经久不息的掌声——无言代表认同,掌声代表敬佩。
曾银波与社会心理咨询师来岳阳监狱爱心帮教后合影
银波任改造副队长期间,稍有空闲就赶到办公室研阅服刑人员的档案。通过查阅档案、“三大”(劳动、教育、生活)现场观察,他对所管辖的每名服刑人员“四知道”(刑期、案由、亲属、现实表现)了如指掌,管教有的放矢。在分监区服刑人员眼里,曾警官是少有的“热心肠”,缺少牙膏、肥皂、没有邮票、信封、生病需要药物……这些困难只要反映,肯定会得到曾警官及时帮助、解决。对于此类日常“小事”,银波基本上是自掏腰包。违反监管制度“开后门”的事,在他面前却会碰壁得“头破血流”、“一地鸡毛”。
曾银波正是对“改造人、挽救人”那份由衷热爱,所以坚守;因为热爱,所以公正……
因为热爱,所以砥砺前行
2006年,曾银波作为全省监狱系统首批心理咨询师,从监区调狱教育改造科。新工作: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即将出监服刑人员职业培训。
岗位、工种变了,他对工作用心踏实的态度没变。曾银波在教育改造科工作七年时间里,每年有尽8个月的时间从科室往返监区。那双“青山踏遍”的铁脚板究竟走过多少路程,只有公路两旁迎风摇曳的树知道;只有西沉的夕阳、苍穹高悬的明月、星星知道。06年至12年,曾银波累计培训2348名即将回归社会的服刑人员。通过他不厌其烦一次次联系,岳阳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数十家用人单位来狱举办两场“回归人员”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拓宽“回归人员”就业渠道,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再就业开通了“绿色新生”坦途。两次专场招聘会,当场签订就业合同一百余人。
岳阳市图书馆来监狱捐赠书籍
付出总有回报,耕耘就会收获。他的工作不只让服刑人员受“惠”,同样得到组织高度肯定。银波先后被省监狱管理局评为“优秀警察教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职业教育培训“优秀教师”。
2013年,曾银波通过公开选拔,任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头顶有了“官帽”,他深知“地位”变更带来的是责任更重。服刑人员心理矫治,这是项需要倾注爱心、奉献和责任的工作。他一头扎进新领域,深入监区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咨询、了解心理状况、参与顽危犯心理矫治。……岳阳监狱连续多年“四无”(无脱逃、无非正常死亡、无重特大案件、无成批流行性养病),同样包含银波和他同事默默付出的汗水。
2004年11月和监狱系统首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湖南学员在扬州大学医学院合影(中为中国政法大学罗大华教授,右一为曾银波)
服刑人员彭某,因绑架、敲诈勒索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彭某刑期长,思想复杂,家庭条件困难,身体状况不好,诸多情况使他对监规监纪漠视,改造消极,经常借口身体有病不参加劳动改造。为此,多次被扣分处罚,是一名高危服刑人员。曾银波参与监区对彭某的转化攻坚心理辅导中了解,彭某心里死“结”:妻子从不来监狱探望过,女儿从来不接听他的亲情电话。也许是女儿怨他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也许是妻子埋怨彭某给家庭带来的苦难太大。“心病还需心药医。”2015年7月,彭某的女儿考上重点大学。曾银波认为转化彭某的“节点”来了,一方面为彭某在省监狱局申请五千元的爱心助学金;另一方面与监区商量后决定开展特殊帮教,让彭某与家人面对面交流。在监区警官和曾银波多次沟通下,彭某女儿前往高校求学前一天,与其母来监区探望。父女、夫妻拥抱的那刻,彭某的热泪夺眶而出。心理矫治、亲情感召“双管齐下”,为彭某改造路途装配上马力十足求新生的“发动机”,先后获得两次减刑机会。亲人和监狱警察期盼的眼光中走向了新生。
因为热爱,曾银波无惧山长水远,砥砺前行在漫漫征途,赢取专属于自己的驿路梨花。
因为热爱 所以求知若渴
同事对曾银波的印象不光是工作有声有色;另外印象是他特别爱学习。他除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省厅局、监狱相关文件精神,夯实个人基本功;还在工作中虚心向同事学。正是“后天”勤奋,银波是监狱警队中少有的“武能提刀、文不借笔”“全能”型警察。
曾银波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现场照片
毋庸讳言,监狱、社会仅一堵高墙相隔,然而监狱警察知识技能更新总比社会慢“半拍”。无论同事,还是服刑人员与曾银波交流谈心,都能深深感觉他的“不一样”。从“教育学”到“心理学”;从政治到经济;从“法律知识”到“创业培训”;从“大数据”到“云计算”,总能一、二、三、四地条分缕析,娓娓道出。与他交谈过的人折服于他知识贮备的丰富,与社会高度同步。面对“你知识为什么这样丰富”的询问,曾的回答很简单:源于对工作“本领恐慌”和“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理念。参加工作以来,曾银波一直把别人休息、娱乐的时间利用起来,静心读书,乐此不疲。
银波只顾耕耘、不问收获的收获是:“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创业培训师”、“湖南大学‘警务信息管理方向’软件工程硕士”等。
曾银波对服刑人员进行个别谈话现场照片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所得用于实践,让他工作如鱼得水。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让曾银波明白每个人都有对荣誉的渴望,对成就肯定的心理。由此及彼,服刑人员之所以犯罪,是因为他们不学无术、整天无所事事,没有成就感,没有养活自己的“资本”。长此以往,也就没有荣誉感,最后自己看不起自己,破罐子破摔,走上不归路。身临改造、教育服刑人员具体工作,对他们的改造首先要树立成就感,培养荣誉感。为此,监区举办的诸如歌咏比赛、手语操、自学考试、帮教晚会等活动,他总是循循引导、鼓励服刑人员积极参加,并尽可能地提供相关帮助。许多经他教育的服刑人员极大地增强了改造热情,快步走上积极改造之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想在工作、生命的隧道中永葆活力,唯有不断努力、反复“充电”。曾银波因为热爱,所以多年来一直求知若渴。
因为热爱 所以上下求索
2017年初,岳阳监狱完成第一押犯点整体搬迁。警察办公、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俗话说“蚌壳三年也成精”,曾银波多年浸淫在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早已是行家里手,工作轻车熟路。
干得顺风顺水的他再次出乎大家意料,主动向组织提出到基层去。一时间,大家对银波“不明智”的举动议论纷纷:他只怕是对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搞多了,自己也弄得心理出了毛病。从工作相对轻松的机关下到工作相对繁杂的基层,一冒名份,二冒利益,何苦费力劳神?
面对众说纷纭,银波毫不动摇。3月,曾银波被组织任命到十二监区副监区长,分管监区刑罚执行、生活卫生和行政后勤。十二监区是岳阳监狱最偏远的关押点,物防基础设施薄弱,而他分管的工作繁杂、琐碎,尤其是刑罚执行,政策性强,容不得半点马虎。“新官上任”的他在监区支部的支持下,将分管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配合监狱完成监区改造整修,工作环境大为改观;加强干工食堂管理,从食堂卫生、原料采购和炊事员责任心入手,群众对食堂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全力推进罪犯内务规范化、伙食、超市管理,监狱组织生卫工作检查取得较好成绩。原来监区服刑人员习惯在栏杆上晾晒衣物、被褥,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处处“万国旗”迎风飘扬,“乱”、“差”。为杜绝监内乱挂、乱晒现象,他亲自动手,第一次发现乱挂衣物,责令收回;第二次发现予以扣分处罚;第三次发现除了扣分处理,还没收胡乱张挂的衣物。事必躬亲让监内“脏、乱、差”面貌迅速改观。
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犹为关键的是刑罚如何执行。曾银波在监区坚持以廉洁、公正、为底线,最大限度发挥减刑、假释对服刑人员的激励作用,他经手办理的减刑、假释案件二百余起,无一例存在差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也正是因为源自心底那份热爱,曾银波一次次挑战自我,上下求索。
因为热爱 所以甘愿摆渡
突如其来的手机铃声,打断采访交谈。原来是出监多年服刑人员石某(因出监培训,获得相关电脑特长,在某网吧当网管)来电询问:“如果遇上未成年人上网怎么办?如何规劝才不会伤了孩子的心……”。曾在电话中详细“面授机宜”后笑着解释:“现在还时常接到回归社会的服刑人员打来电话,一年差不多有个三十人次左右,找我这个曾老师聊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遇到的困惑。我总是尽可能提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扶一把,送一程吧……”。
“时间一直向前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摆渡人,渡的是你,留下的是我”。电影《摆渡人》经典台词,可算得上是对曾银波工作、生活写照了。(罗先礼、陈艳)
作者简介
罗先礼
湖南华容人,岳阳监狱警察。二年前由省司法厅协调至君山区司法局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个人爱好:“文字虐我千百遍,我待文字如初恋”,静坐独省总认为自己算“入世和尚”,人生宗旨:自信于当我微笑面对生活时,生活同样会对我微笑。
陈艳
1982年8月5日出生,2003年参加工作,现任岳阳监狱十二监区办公室主任,历任副分监区长,指导员,办公主任,多次获得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获三等功一次
责编:王为薇
来源:新岳阳微信公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