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8-11-15 09:40:42

朱光潜在《谈美》中论及,“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丝毫假借。肖存玉的写作恰是这等文字,是“至性深情”的自然流露。
这个集子集中展现了肖存玉对孩童生活的描述,包括《好好和他的奶奶》、《冬冬的故事》、《小队长老奇》等三部独立的作品。其中每一部作品皆融贯了作家对于孩童的深情挚爱。
《冬冬的故事》是作家对儿子幼时生活的回忆和记录。这部作品行文简洁素朴而极富表现力。正所谓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文字表达无丝毫拖泥带水之嫌,全然一派素描笔法,却形象生动,情感饱满。主人公冬冬天真活泼,聪慧善良,这些特征却全是经由一个个极富生活气息的故事呈现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作家也即冬冬的母亲,既是爱的使者,也是美的发现者。她本然的母性情怀和艺术素养,以及她所受的幼师专业训练及从教幼儿和小学的教学经历使得她对于“冬冬”的观察充满自觉,也实实在在是她自己和孩子的亲身经历。这个集子虽曾获得广州市文学创作“红棉奖”一等奖,然其艺术价值却仍不能算是被文学界以及儿童文学界所充分认知。这部作品描写儿童的笔法堪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可以说,《冬冬的故事》即中国的《窗边的小豆豆》。

且看故事第一篇:《豆豆糖》。作家写道:“冬冬长得圆头圆脑,黑不溜秋,爷爷双手托举起他,笑得两眼一条缝,自言自语说:漂亮吧?不漂亮。丑吧?不丑。有味,有味!”这是何等中国趣味的开头!这里的句子是何等简洁有力!爷爷得孙,喜不自禁,自言自语中,几多欣悦爱怜。又说到莫应丰一段,简直妙极。“我”平日时不时给冬冬姐弟俩买包豆豆糖吃,这回“莫伯伯”要请客了——
我先生的朋友莫应丰是个作家,得了茅盾奖,奖金三千元,在那时可是个天文数字。作家每月工资四十多元,两个孩子,还有老婆,平时穷得叮当响,经常在我家吃铁蚕豆、浸水辣椒兼聊艺术。这下得了三千元,高兴得不知如何显狠是好。那天他口袋里装一摞十元的票子,一进门抱起冬冬就说我今天请客,冬冬,到对门食品店去,随你吃什么。说着就出了门。
我们进了食品店,莫应丰拍着胸脯说,冬冬,你看这里好多吃的,随你挑,莫伯伯今天要抖一抖阔气。冬冬二话没说,遥手一指,莫应丰抱着他向前走,小手指恰好点在豆豆糖上,我们笑得前仰后合,莫应丰大叫一声,这个客我请了,来两包豆豆糖!然后啪地一声,一毛钱掷在了柜台上。
这种描写何等劲道!人物何等生动,用语又何等简练而幽默自现。小儿天真无邪,这里好多吃的,偏只要那五分钱的豆豆糖。
文字间由小儿的天真所带来的清新幽默之风贯穿整部作品。《春天的故事》里写冬冬如何爱惜爷爷送的新皮鞋。皮鞋脏了一点,冬冬取下自己的洗澡毛巾擦了一回。午觉前,冬冬脱下皮鞋,两只穿袜子的脚踩在地上,他把两只鞋并头摆得整整齐齐,推进床底下,起床时,他又把两只脚踩在地上,爬到床底下把两只鞋轻轻拖出来穿上。不料放学时下过大雨——
妈妈牵着冬冬,挑选着干路,因为冬冬穿着新皮鞋。
路边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提着裤腿在低洼地跺水,一边跺一边有节奏地念着:下吧,下吧,我要种瓜。下吧,下吧,我要发芽。下吧,下吧,我要开花。一个调皮的孩子大声念:下吧,下吧,我要打屁!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冬冬心里痒痒的,他说,妈妈,我也要去踩水。
不行,你穿着皮鞋。
他们穿的是什么鞋?
他们穿的是套鞋。
我也要套鞋,我不要皮鞋!
好吧!等明年,你长大了,就给你买一双套鞋。
不!我就要买。
好吧,明天,妈妈就给你去买双小套鞋。
走了没几步,前面几个小学生嘻嘻哈哈在打水仗,一只脚立桩,一只脚使劲向对方踢水,提在手上的布鞋都已经被水花溅得透湿,他们还个个笑软了腰。
冬冬的脚也痒痒的了:妈妈,我也要打水仗。
不行,他们是光着脚丫子的。
我也要光着脚丫子。
光着脚丫子,会感冒的。
他们怎么不感冒?我就要光着脚丫子,我不要套鞋!冬冬大声喊起来。
突然,一个小男孩从后面跑过来,头上撒落一片雨丝,待我们抬头看时,才知是那个小男孩故意摇动樟树,树叶上的水珠儿一齐掉落下来。
我也要摇,冬冬说。
在一棵小樟树下,冬冬也试着摇动了树干,当他还没想到要跑开时,树叶上的水珠儿给他洗了个淋雨。
冬冬站在树下吃吃吃笑个不停。

我之所以要如此成段摘引,实在是想要读者诸君提前感受作家的文字风格,感受作家作为一位母亲是如何同时成为一位作家的——她的心中充满温柔爱意,能够全然以审美的姿态去面对眼前那帮“顽童”以及自己身边这位“顽童”:适才对皮鞋视若珍宝,转眼间只要套鞋,继而不要套鞋,只要光脚丫,继而也要摇落一树雨水,只为要像别个孩子那样玩个尽兴。看他在树下吃吃笑个不停,这情景真的是世间最有趣最动人的情景之一。
《冬冬的故事》之所以如此好看,首先在于“冬冬”实在是一个有情有趣的可人儿。他在床单上画绿天鹅,他用磁铁拖出掉入水池中的“铁船”,出主意用鱼钩钓毛巾,顺手扯下一书页为同学叠飞机,钉扣子比赛时一根线将两排扣子钉到底,会讲有趣的故事,课堂上坚持自己的思考,善于雕刻……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冬冬是个颇有天赋的孩子。然而,作家并未有意突出其“智力”,而突出其天真烂漫,有情有趣。冬冬实在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孩子!玲玲见到他,笑了;彬彬和勇子见到他,立马成了好朋友。他扮演“大灰娘”,未料一只“小白兔”摔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地哭了,“大灰娘”随着急促的音乐追上来,这时,只见他对“小白兔”说:别哭,我不吃你……这就是天性善良、性格开朗的冬冬。他一派天真,走着属于自己的童年路。恰如“走近路”一节,他和勇子一路翻墙钻洞,弯弯绕绕,终于离家近了,心情怡然。于是冬冬——
在地上捡了一根干树枝,推着树枝走,树枝在不平的地上弹跳,又在我的手中微微颤抖,心里感到特别的欢快。
到家时,天已经黑了,这时正好妈妈来找我。
童年便是这样兴之所至,兴尽而归。归来时“正好妈妈来找我”。
这个集子不但突出了孩童之美,孩童世界之美,之有趣,之生气淋漓,同时也突出了家庭亲情。因为,唯有爱才能真正成就五彩缤纷的童年。
作品不仅写妈妈对冬冬的爱,也写爷爷奶奶以及爸爸对冬冬的爱,然而,最突出的是妈妈的爱。母子相处,几多天伦温爱。妈妈给冬冬穿上了干净漂亮的黄色毛绒衣——
冬冬望着我天真地说:“谢谢妈妈!”我正要开口,冬冬的小手把我的嘴捂住了,说:“你不要说,你不要说,不然我就白讲了。”我一高兴就在他脸上亲了一下。
又写母子二人猜谜语:
晚饭后,我们搬着小凳子坐在月亮下。冬冬数着天上的星星。我对冬冬说,请你猜个谜语好不好?冬冬高兴地回答,谜语我会猜,我们在幼儿园学过了。
哦!学过了,那你说说,你在幼儿园猜了什么谜语?冬冬绘声绘色地说起来:今天,我们上谜语课,老师说,一把刀,河里漂,有眼睛,无眉毛。请小朋友猜这是什么?老师刚说完,浩浩就举手了,他回答说,是一把刀。我笑了笑说,对不对?冬冬摇动着头说,不对。冬冬拉着我的手说,妈妈你猜这是什么,我佯装想了想就是猜不出来。冬冬笑起来,小手做成了一个喇叭对着我的耳朵小声说,是——鱼。
我说,现在,我再请你猜一个谜语:许多小灯笼,挂在天空中,晚上眨眼睛,闪闪放光明。冬冬眼珠转呀转呀,灯笼!是“六一”儿童节我们教室里挂的灯笼吗?
不是,是挂在天空中,现在我们都能见到,你仔细想一想,我提示他。
冬冬左右张望了一下,猛一抬头,高兴地说,哦——知道了,是星星。接着他念起了儿歌:天上的星星亮晶晶,一闪一闪眨眼睛……
晚风轻轻吹来,送来丝丝凉意,我拉着冬冬进屋,冬冬意犹未尽,又大声念起来:小白兔,耳朵长,红眼睛,尾巴短,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妈妈,你快猜这是什么?
我忍不住大笑起来,我猜不出!我猜不出!

这正是最经典的童年场景:满天星光,天下无忧,唯有母亲柔和的面庞和灿烂的笑容,以及自己的大声念唱:小白兔,耳朵长……这种亲子之乐是欢乐童年的真正保障。故事结尾处写到冬冬大年夜时忍不住吃掉了三块客人送来的萨其马,冬冬想着自己还有五块钱,吃了再去给爸爸买。于是,一个人走了好远好远的路,终于用三块钱买下三块萨其马,剩下的两块钱还给妈妈买了一朵康乃馨。待其满头大汗赶回家里,家里人早已急得无以形容,“我看着那朵已被风吹雪打得低垂的粉红色的康乃馨,把冬冬搂得更紧了,眼泪唰唰唰淌了下来”。正是家人尤其是母亲的这份深沉的爱教会了冬冬怎样去爱人,也赋予了《冬冬的故事》情感的力量和美的力量。
写孩童之趣和亲子之爱,而又写得如此简洁有力的,《冬冬的故事》是一个典范,也是幼儿故事中一座不易逾越的高峰。更难得的是,《冬冬的故事》从开篇到结尾共36篇,篇篇珠玑,恰如作家的先生著名艺术家杨福音先生在初版后记中所说的那样:“从开篇到结尾,我篇篇都喜欢。”值得一提的还有,初版《冬冬的故事》配有杨雪来(也即长大后的冬冬)的插图。这些插图与他母亲的文字相得益彰,极简洁而又极富表现力,当属上乘之作。这个集子“全家总动员”的特色,亦使人动容。
《冬冬的故事》出版后,作家的才华得到了世人的关注,在各种约稿之下,作家开始构思一部新的儿童故事,这就是《小队长老奇》。《小队长老奇》沿袭了《冬冬的故事》的笔法,塑造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儿童形象:老奇。不同的是,《小队长老奇》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淡化了“母亲”视角,作家更多地利用了她做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的经验而非单纯的母亲的经验来写这个故事。
而《好好和他的奶奶》则回归亲情,写的是作家与她的孙子好好的故事。
如果说在《冬冬的故事》中,是以冬冬为主角,而“我”(妈妈)只是偶尔露面的话,在《好好和他的奶奶》的故事中,作者的自传形象“奶奶”已经成为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奶奶作为长者与她的孙儿好好的生活互动以平实亲切的笔墨展现出来。如此,我们便看到,一个长者是如何春风化雨般引领她的孙儿认识这个世界的,我们同时也分享了这祖孙间的温馨感情,并分享了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及这种生活里所蕴含的诗意和美丽。
当我们把《冬冬的故事》和《好好和他的奶奶》的故事串起来看时,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大家庭的精神风貌和家风传承,更看到了家庭养育之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肖存玉的文字毫无疑问是适合孩子们读的——孩子们真真切切从中感受到认出他们自己时的无尽喜悦,同时与冬冬、老奇以及好好一起分享了一个更广大的世界,还会暗自将冬冬、老奇和好好的美德视为榜样;肖存玉的文字毫无疑问也是适合成人包括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他们在其中领略孩童世界之烂漫无邪,同时学习如何与自己身边的孩子相处的智慧。
肖存玉为爱而生,她的全部文字亦为爱而生。她为人师时,爱学生;为人妻时,爱先生;为人母时,爱儿女;为人祖母时,爱孙儿。她更爱生活,爱艺术,爱自然万物,爱花草虫鱼……同时,她做一切事情,均自然而然,毫无矫饰,这从她笔下的文字就完全可以看得出。于是,当她成为祖母,她就不由得想把她与孙子好好在一起的生活片断写出来,也一并写出她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她的整个家庭的生活状态。这是一份爱的见证,它是片断式的,然而细节真实、具体而生动。它是回忆录式的,同时遵循了埃里希·凯斯特纳所言的“不能什么内容都一股脑儿写出”,也“不能随便添加原本没发生过的内容”,故此,这种生活写实就具有了文学性和普遍意义。
作者的这种写实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提供了一个现代中国家庭的样范。这是一个住在都市里的艺术家家庭。整个家庭对人文和艺术的亲近也同时表现为对自然的亲近。作品中的自传形象奶奶是一个热爱生活,心气平和,朴素低调的人。她与中国传统家庭一样,重视亲情和家庭。她曾全心意地和她的儿女在一起,待孙子出生,很多时间她是和孙子一起度过的。她带着好好看木棉树,捡花,养花螺,带着好好给葡萄树、茉莉花喂水,给黄皮果树、白兰花施肥,给辣椒树松土,也带着好好试种红薯,还带领好好观察和思考蚯蚓、麻雀、锦鲤、啄木鸟、蜜蜂、小鸡、小壁虎的种种遭遇……同时,除了写孙子好好和都都的故事之外,还花了较多笔墨写家庭里的两个特殊成员:猛子和喵喵,一只狗和一只猫的故事。所有这些故事加在一起,突出了奶奶对自然生命的怜惜与大爱,突出了奶奶居住都市而亲近大自然的情怀,而这种情怀最易与儿童沟通,也是当代儿童教育中最重要同时又最易为人忽视的层面。奶奶因此成为了好好的好朋友,同时,奶奶也自然而然地对好好进行了推己及人的生命教育。这是《好好和奶奶的故事》的主线,这种生命情怀在祖孙二人之间自然呈现,读来平实亲切,而又隽永感人。
真正好的艺术是有真感情与真生命的艺术,肖存玉用她的文字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2018年2月2日于长沙
编辑推荐:

肖存玉《好好和他的奶奶》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本书包括《好好和他的奶奶》《冬冬的故事》《小队长老奇》等三部独立的作品,集中展现了作者肖存玉对孩童生活的观察、描述和领悟。作者融会其作为母亲、祖母、老师不同身份对孩童的爱来创作本书。本书是适合孩子们读的,也是适合成人包括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读的,他们在其中领略孩童世界之烂漫无邪,同时学习如何与自己身边的孩子相处的智慧。
肖存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多年从事小学和幼儿教育工作,1983年开始幼儿文学创作。先后出版有《好孩子丛书》(共五册)、《冬冬的故事》、《小队长老奇》、《肖阿姨和她的作文大教室》、《别放弃我——16个失足少年的流浪生活与内心迷惘》、《拥抱》等文学作品。曾荣获全国幼儿图书优秀编著三等奖,中南六省教育类图书一等奖,广东省优秀儿童文学奖,广州市红棉文学奖一等奖等奖项。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