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上最隆重的仪式。

  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   2018-11-18 08:04:30

单频影像《彳亍》

文/周建胜

颜字雄浑自信,刚正磊落,真卿一生立德践行,坚固地接续了儒学的信念,折射出的是颜氏一脉不息的世家风神。英国的那个倔老头,桀骜的后背,深深凹进去的老脸,竖起的眉毛,一身的剑拔弩张.在小屋子里一辈子堆着粗陋的人体,极度强大的内心,把全部生命释放在手头的这个事上.艺术表面上展现技艺,背后展现的是艺术家本人, 是这个人的精神在支撑,作品的故事实际上讲的是人的故事。

笔扔掉把纸撕碎,回到骨头上石块上洞穴里, 回到人类童年时,纯粹质朴的样子。

佛家说,不蒙你眼看什么,不捂你口说什么?把嘴闭上,把舌头咬烂,吞进肚子里,用不沟通来沟通,用不言语来言语。继之弥补这些的是思索,通过思索达到更深刻的交流,是内在的交流,完全意义的交流。

仰问

纸本水墨

46x32cm

2015年

语言是负累,越过负累,去更广阔的空间交流。

 

一开口,真实世界便遁然远去

 

在这声音的世界里万籁寂静.

心湖决堤, 涕下如滂沱

 

外界越荒凉,内心越繁荣

 

身体的极度体验转化为精神的极度体验,身体的超越开启精神的超越。

单频影像《穿林》

认识自己是亘古以来的主题,伴随历史向前一步的发展,往往是向后的探本穷源,明白了从哪里来,大概就明白了要到哪里去。不舍昼夜地追逐理想,不经意间,从前已经成为新的理想,我们怀念过去,不仅仅因为对逝去的眷念,对不复返的叹息,还因为对生活本身的挚爱同情,在对过去的咀嚼中体味人生,从而更充实的对待未来的生命历程。在对不复返的叹息下, 蛰伏着怀念旧日时光的忧伤,包含着对未来的希冀和冲动,对过往的回顾,其实是对未来的憧憬。

我们通过逝去活着,并且用她去未来,然后,继续逝去。

人对神灵的敬畏,实际上是人对隐含在现实背后的精神力量的敬畏,来源于人对超脱自身的幻想,总之,是因为人对人本应具有的恭敬诚意。

哭和笑是最直接最原始的表情,同时也是最透彻最有效的沟通方法,因为是人内在世界最直接的表达。内心什么情况直接写在脸上,一看就明白,作品应该具有这种召唤能力。

作品是一道疤痕。作品要么猛烈的喷涌要么默默地流淌,作品是海,表面平静,里面潜流涌动,暗合着作者内心的澎湃。创作行为是一次精神驱动下的造山运动,焦灼,孤寂,喜悦,沮丧,沉淀在作品中,看得到的形式,仅仅是火山爆发留下的痕迹。所以作品是一道疤痕。

这夜晚 ,秋风起,我愿遁灭,如这悉悉的风儿

有一天 我把她从山上带回来

从此 我每天接受石头的嘲笑

单频影像《负石》

春天

好似城市中的林荫道

转瞬即逝

 

首先是本份地活着

一天一天去度过

有了岁月就有生活

有了生活就有艺术

艺术是诚实地对待自己

是每一刻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用笔写下名字

瞬间

我遁入这无限的空阔

大地张开无数个孔穴

迎着朔风

穿过无数不清的世纪

低声地呤唱

又有先人们那凛冽的目光

在那堆满死尸的夜晚闪烁

又有亿万石头从崔嵬的山顶纷纷滚落

鸟兽在那蓊郁的山林间飞跃突奔

又有那波滔翻滚的大江

我兀自坐在那大江边

看那大江水呜咽沉郁

迅疾掀骇

奔去之状

重山

纸本水墨

23x18cm x3

2015年

我喜欢木头和石头

我觉得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块木头或石头

我顺着她们手指的方向

来到一个幽暗的地方

我信仰她们

我追寻这样的一个世界

 

我曾闭上双眼

听见时光的言语

任她在我身上流淌

和心脏一同起搏

像晨光照进森林

又像野火吞噬原野

又附在尘埃上

漫天飞舞

低声吟唱

 

月光在窗外唤我

我披上衣服推门出去

看见了她

她在无尽长空里

正等我幽会呢

多少年才一次

单频影像《打岩》

夜里没雾

世界在月色里出了家

我飘在空中 随风游荡,

从童年来了一条河 问我要去何方

我摇头 尽是迷茫

于是 她把我带回了

梦里的故乡

 

宇宙中有一条大河

不舍昼夜

翻滚

奔腾

我乘音乐的舟,

驶入河中

亘古的声音

从亿万年前穿过来

挹一瓢河水

从头顶浇下

灵与魂

升到空中

游荡

游荡

重山

纸本水墨

36x36cm x3

2015年

一万座山耸在大地上

赤霞一色

往四周奔兀,不知道要去哪里

天空深邃幽冥,无边无际

一口把大地吞下

立在一座山头

上面苍天,

下面大地

便是天地中的人

没有过去

没有未来

重山

纸本水墨

70x38cm x5

2015年

15年

三危山顶 四顾苍 无古无今 仗剑入苍穹

又一年

南方山野 独坐幽篁 莽莽苍苍 日月光照 纷纭错落

顿时 涕下

 

每一天,

地球上最隆重的仪式,

莫过于,

太阳从东边升起,

从西边落下

责编:李婷婷

来源: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