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优秀红色文化作品选登:《红军墙》

唐小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8-10-12 10:00:16

红军墙是一道高高厚厚的红色墙体,矗立在道县濂溪与潇水交汇的西洲公园。这道高8米,长12米,通体朱红的高墙有着与北京故宫深墙大院一般沉淀岁月的颜色,雄伟壮观。八十又四年,红军墙洗尽岁月铅华,似一面鲜艳的旗帜飘扬在湘南大地古城道州的天空,墙体上“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工农革命努力奋斗”几个美观、大方、稍显稚嫩的大字,铭记着烽火岁月里一个英勇少年的故事。

红军墙原址位于濂溪河北岸,是道县文庙(后为道州宾馆)前厅照壁。照壁呈东西方向立于周家坊进口处。红军墙所处的位置地势低洼,每年潇水暴涨,墙体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被水浸泡,严重影响着红军墙的安全。1992年,迁至现址。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从闽赣到湘南,过潇水战湘江,英雄之师气势如虹。11月18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奉命攻打道县城,并占领县城,随后,各军团从潇水沿岸的各个渡口陆续渡过潇水。11月24日,军委第二纵队第二梯队(干部休养队)进入道县县城,入住县城内的文庙。党内年龄较大、资历较深、德高望重的四个人,后来被称为“长征四老”的徐特立、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随着干部休养队长征,入住道县文庙。跟随干部休养队行军的还有一个14岁的小红军,他有伤。

小红军来自江西,穷苦出生,自己叫什么名字都不清楚,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死了,是红军给了他衣食。在红军队伍里,小红军逐渐识字,学会写字,学会写标语,成了长征路上一个写红军宣传标语的能手。在道县城休整的两天时间,这名小红军到处寻地方写标语,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红军的笔迹。

11月26日凌晨,休养队接到了上级命令,出发至道县与广西交界的蒋家岭。小红军突然发现道县文庙靠近濂溪河的一面大墙位置醒目,纳一城视野,是写标语的绝佳之处。但是墙体太高,墙脚又紧临潇水,无法从容自如地写好标语。小红军从附近居民家借来了梯子,踩在木梯上用毛刷蘸着石灰水写起了标语。小红军正写标语时,道县城北响起了零星的枪声,国民党的追兵试图从道县城北的下关一带渡潇水。负责殿后任务的红军开始战略西撤至蒋家岭一带,准备渡湘江。干部休养队集合出发,小红军仍然专注地在墙上写标语,枪声越来越近,小红军写完最后一个字,正准备下梯子时,枪声大作,敌人的子弹打了过来。小红军中弹从木梯落下,跌至潇水河中,英勇牺牲。小红军仰躺在河水里,他刚刚在文庙照壁上写下的“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工农革命努力奋斗”16个大字,字迹未干,还在往下滴水。那与他一同跌落至潇水河中的笔刷,清白的石灰水,蔓延一大片,浸润至潇水深处。

枪林弹雨中,14岁的小红军写下如此有鼓舞性的标语,彰显红军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给人以无限力量。红军突破潇水,在惨烈的湘江战役即将到来之时,小红军年轻的生命,其无畏精神,是每个人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小红军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

置身红军墙,通红的墙体绚烂夺目,让人从热血沸腾瞬间到平静如水再到热泪盈眶。稚嫩的笔迹,印在红墙上,似纯洁的灵魂献给祖国母亲。美观的白字在红色海洋里游移,幻变成刺向邪恶,无坚不摧的刀枪。白色与红色组接,年幼与英勇交汇,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在红军墙四处盈动。坚如磐石的红军墙立在潇水之滨,祭奠少年红军的英魂!

红军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文物旅游景点,一处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的地方。

作者:唐小峰

责编:周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