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神鹿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保护纪实(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8-10-11 14:56:50

编者按: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举办了“说出心中的故事”征文活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子华深入采访,写出了报告文学《洞庭神鹿》,揭秘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洞庭湖麋鹿的前世今生,很有可读性、科普性和史料性。此文荣获征文一等奖,原创作品通过新湖南客户端首发。


洞庭神鹿——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保护纪实

洞 庭 神 鹿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保护纪实 (上)

刘子华

一些日子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

2018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舟车劳顿,从湖北来到岳阳,考察了位于长江沿岸的岳阳君山华龙码头。考察完码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处巡护监测点,通过实时监控察看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当电子屏幕上出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时,习近平总书记指着奔跑的麋鹿,开心地笑了。

这条新闻在媒体播出后,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麋鹿一下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们在惊奇之余,纷纷打听洞庭湖野生麋鹿的前世今生。

洞庭湖区麋鹿第一次见诸媒体报道:非牛非马来一群

任何事件的亲历者,总是最能揭示真相。

1998年,我在华容县委宣传部工作,分管全县的新闻报道。2月14日上午,我接到县政府办的电话通知,要我带相机随包忠清(后任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长去终南乡,哪里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

我随包忠清县长赶到了终南乡廖兰村10组,看见了一头被铁链锁住脖子的麋鹿。外表粗看上去,很像一头小牛崽,浑身淡黄色,高约1米4,重约200公斤。经旁人指点,我看到了它的独特之处:面似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驴,俗称“四不像”。我举起相机,拍了好几张照片,20年过去了,这张珍贵的照片现在依然保存在我的相册里。当时《湖南日报》《岳阳晚报》等媒体刊登的照片也就是这张。据考证,这是洞庭湖区乃至湖南省第一次从媒体上看见的洞庭湖区麋鹿照片。


这是作者1998年2月14日在终南乡廖兰村十组拍摄的第一张麋鹿照片。

拍完照,我抓紧时间采访。从大家七嘴八舌的话语中,我得到了当时发现、捕捉麋鹿的第一手资料。

2月11日上午10时许,终南乡廖兰村10组村民李德尧在自家鱼池边突然发现一群似牛非牛,似马非马的动物正在吃油菜叶。他连忙上前驱赶,哪知这种前腿短后腿长的动物奔跑起来速度非常快。李德尧惊呆了,大声呼喊:“快来人啊,这里有一群怪兽!”附近村民闻讯纷纷前来捕捉。这群怪兽一齐跳入东湖中,头、尾朝上,朝对岸游去。李德尧回过神来后,数了数,大小一共有11头,其中,一头还长有两支角。

对岸是东湖村,听到呼喊后,正在干农活的几十个村民,手拿锄头、铁锨等工具站在岸边守候。上岸后,这群怪兽四处逃散。人们拼命追赶,怪兽遇到2米多高的院墙竟然一纵而过,令追赶的人惊愕不已。由于追赶的人越来越多,这群怪兽在左冲右突中,终于被抓获一头。有一头慌不择路,返身跳入湖中回游。李德尧清楚地看见它朝这边游了过来,一位老农划着船在后面追赶。李德尧曾在部队当过兵,有抓捕经验。他叮嘱大家一齐埋伏在鱼池堤下,这头怪兽刚爬上岸,李德尧等人一齐呐喊,迅速冲上前去。惊魂未定的怪兽还未回过神来,年轻力壮的方敦球抓住了一只前腿,易志刚抓住了一只后腿,两人一齐将这头怪兽掀翻在地,死死按住,李德尧找来一根绳子将它的前、后腿一起捆住……

李德尧等人抓获怪兽的消息传开后,附近的村民纷纷前来观看。有人说,这是一头从未见过的怪兽,干脆杀掉分肉吃;也有人说,搞不清楚是什么东西,喂几天再看,看是否有人识货。李德尧的邻居杨康中正在终南中学读初三,恰巧回来了。他拿出《生物》书对照一看,十分惊喜地说:“这种动物书上介绍叫麋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千万杀不得!”


这是1998年2月14日,作者刘子华拍摄的抓捕麋鹿现场照片。

李德尧是复原军人,比一般人见识多。他想是动物一定归畜牧局管,赶紧给华容县畜牧局打电话,畜牧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也不太清楚,说可能归县科委管。李德尧又给县科委打电话报告,县科委一位熟悉业务的同志告诉他,这事归县林业局管。

县林业局获知消息后,立即向时任华容县县长的包忠清报告。包忠清县长感到事态重大,立即去终南乡李德尧家查看,同去的还有县林业局领导及专家。得到确认后,包忠清指示终南乡党委书记谈正红(现任岳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安排专人协助廖兰村及东湖村看守好麋鹿,不能有半点闪失。同时,他指示县政府、县林业局迅速向上级报告。

从终南乡回来后,我迅速写成了新闻稿,向《湖南日报》《岳阳晚报》投稿。1998年2月17日,《湖南日报》《岳阳晚报》在同一天以《华容发现麋鹿》为题刊登了新闻。据查证,这是全国第一篇公开报道洞庭湖区发现麋鹿的新闻。后来,《湖南日报》一连发了四篇新闻追踪报道,都是我写的。湖南卫视、湖北卫视,《南方周末》以及香港凤凰卫视等全国各地媒体来华容采访报道都是我接待的。


这是作者刘子华1998年2月采写刊发于《湖南日报》《岳阳晚报》上的新闻。

洞庭湖区的麋鹿不是做客,而是回家

那么,洞庭湖区的麋鹿到底来自何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从麋鹿的历史说起。

麋鹿是世界珍稀动物,属鹿科。因为它头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3000多年以前,是麋鹿的兴盛时期。据专家考证,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一路北上,山西、黑龙江以及朝鲜和日本也发现过麋鹿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及人类的疯狂猎杀,在汉朝末年变成稀有物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存的麋鹿捕捉后运送到北方以供游猎,没有多长时间,在自然界已经消失。到19世纪时,只剩下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约200~300头。

1865年,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阿芒·大卫经过南海子皇家猎苑时,在苑外窥视到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没有记录的鹿。作为一个博物学家以发现新物种为荣耀,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一连数月寝食难安。直到第二年初,大卫想尽办法买通了守苑的军士,以20两纹银的价格买到了一张鹿皮。大卫将鹿皮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经鉴定,这是一种从未发现过的新物种,而且是鹿科中一个独立的属。大卫的这一发现一经公布,便轰动了西方各国。

此后十年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各种手段,从北京南苑弄走了几十头麋鹿。

麋鹿命运多舛,1894年,永定河洪水泛滥,冲垮了南苑的围墙。方圆210平方公里的皇家猎苑沦为一片泽国,许多麋鹿乘机出逃。逃出的麋鹿并没有得到新生,绝大部分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秋天,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于是,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从此,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的麋鹿在中国大地绝迹。也许是某种因缘巧合,也就在这一年,麋鹿的发现者阿芒·大卫于11月10日在巴黎溘然长逝。


图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洞庭麋鹿。

麋鹿在中国是奉为神鹿的。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坐骑就是“四不像”。当年,姜子牙在昆仑山学业期满要离开时,师傅元姑天尊送了他三件宝:打神鞭、杏黄旗和四不像。四不像作为三宝之一,为周朝800年天下基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人们尊奉四不像为神鹿兽。另一方面,麋鹿的药用价值,也让它声名远播,捧为至宝。《本草纲目》记载:鹿之茸角补阴,主治一切血症,滋阴益肾……现代《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麋鹿茸、角、骨等做配方的方剂就有几十项。

在中国贵为神兽的麋鹿流落到异国他乡之后,由于环境不适,接二连三死去。

也许是神兽命不该绝,当时英国有个特别喜欢鹿科动物的人士十一世贝福特公爵。他获知麋鹿的处境后,心急如焚,发誓要保护麋鹿,不让它在地球上绝迹。公爵花重金将分散饲养在巴黎、柏林、科林、安特卫普等动物园的麋鹿共18头全部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72公里处,占地1214平方公里的乌邦寺庄园内。公爵的大善之举,使得地球上唯一的一群麋鹿得以香火传承。

二战以前,乌邦寺的主人始终以“保有世界上唯一麋鹿群”为荣,一头也不肯出让。当德军的炮火攻入伦敦时,子承父业的小贝福特忧心忡忡,他担心庄园里仅存的麋鹿毁于战火而遭后人唾骂,毅然作出决定:向国内各大动物园转让部分麋鹿。这一决定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到1983底,全世界麋鹿已达1320头,都是当初那18头麋鹿的后代。让人痛心的是,亚、欧、非、美等洲都有麋鹿矫健的身影,却唯独没有回到它的故乡——中国。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对它召唤,归来吧,麋鹿!经过艰苦努力,1956年,北京动物园从国外引进一对麋鹿,1973年又引进2对麋鹿,但因环境不适,一直没有复壮种群。1979年,我国动物学家强烈呼吁,要求把流落海外的麋鹿引回中国,为麋鹿重建家园,恢复种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倡议得到了乌邦寺庄园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的热烈响应,1984年11月,他决定将20头麋鹿无偿赠送给中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热烈欢迎麋鹿回家。专家论证后,最终确定清皇家苑囿南海子旧址为麋鹿生活地。这一带900多亩湖沼荒原还保留了自然地理景观,风光秀丽,是麋鹿理想的栖息和繁衍场所。1985年8月24日,20头麋鹿抵达北京南海子,建立了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及麋鹿苑。1987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又无偿提供39头麋鹿,放养在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准确地说,这两群麋鹿只是回家,很快适应了环境,它们都生长良好,至今已繁衍上千头,种群数量得以恢复。


1998年2月18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记者在华容县终南乡拍摄麋鹿新闻。(刘子华摄)

1993年和1994年,湖北省石首天鹅洲省级自然保护区分两批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引进64头麋鹿放养。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石首天鹅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成后,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室中心合作,开始实施麋鹿重新引进项目的第二阶段,即“麋鹿回归自然”阶段。2003年,天鹅洲保护区又再次放归了30头。麋鹿放归后,在保护区自由生活,完全依靠野生植物为食,经过长江多次洪水考验,麋鹿表现出对湿地环境的高度适应。800多年后,麋鹿重新回到了它的祖居地,算是真正回了家,安了家。

现在,是揭开华容发现麋鹿真相的时候了

湖北石首天鹅洲属于1972年长江自然裁弯形成,由遗留的长江故道外的边滩组成。麋鹿保护区南面紧临长江,北面和东面有长江故道环绕,西面是防洪大堤。

从地理上来讲,保护区南面越过长江就是石首,石首与华容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从石首长江段到达华容万庾、胜峰等乡镇,只有区区30多公里。麋鹿是游泳健将,逃出保护区,横渡长江进入华容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华容发现麋鹿的新闻在《湖南日报》刊登后的第二天,湖北省石首市环保局有关人员和天鹅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责人便赶到终南乡进行鉴定。作为县委宣传部分管新闻的负责人和报道作者,我也有幸一同前往。经鉴定,确认麋鹿是从石首天鹅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逃出来的。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将两只抓获的麋鹿用农用车运回天鹅洲保护区。华容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保护麋鹿的紧急通知,对剩下的麋鹿进行保护。我据此又写了一篇新闻稿。标题是:《华容发现的麋鹿已找到“娘家”》,刊登在1998年2月19日《湖南日报》第二版。


作者刘子华(右)2018年9月14日,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丁字堤保护站采访。

《洞庭神鹿》下部更精彩,敬请关注!

责编:徐典波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