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杨雨踏歌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8-10-22 10:11:09

——中南大学教授杨雨诗词吟唱知识讲座侧记

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见习记者 张璇

通讯员 岑凤兮 黄敬波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0月21日,秋雨助兴,汨罗市第一中学体育馆内诗香萦绕,中南大学教授杨雨以一曲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开始《时间的流动与生命的律动》为主题的诗词吟唱知识讲座,与千余名师生一起分享探寻古典诗词中的真情挚感和吟唱智慧。

杨雨其人,拥“才女教授”美称,是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攻方向为唐宋词研究及批评,精通法语、英语,科研成果丰硕,出版专著《宋词的女性意识》《传播学视野下的宋词生态》等。她曾在《百家讲坛》《世说新语》等栏目作公开讲座。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杨先生近日在央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中对“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进行经典释义,接而随央视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节目组远赴新疆,以江南女子的感知寻访边塞的风情诗意。随后一身深蓝风衣,风尘仆仆而来,与屈子体育馆内统一着蓝色校服的孩子“不谋而合”。“我是希望能和年轻的你们,揉成一片融为一家吗?”

杨先生笑语盈盈,轻松开讲。从课堂上烂熟于心的古诗词讲开去,通过时间与空间的移动、意象与情感的韵动、韵律的流动等3类视角,带领在场师生品读与语文课堂上不一样的古诗词韵味。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杨先生现场脱口而出的古诗词,孩子们都随之一起吟诵、赏读。

“古诗词一定先有情感才发于声!”杨雨解释道,于中国第一首情诗吟出“候人兮猗”始,到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以诗心表赤胆忠诚,都是情之所至,乃发其声。为活跃现场气氛,杨雨更以自身真实情感经历的所感所想为例,讲述“情”在古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

“古代的诗词一定是歌!”杨雨继续“语出惊人”。古诗词如何变成跳动的音符来呈现?抛开“教授”式的说教明理,杨雨直接用歌声作答。她将《静夜思》和《送元二使安西》分别用粤语和长沙话声调吟唱,不仅“掳获”了一批现场的大小“粉丝”,还引来掌声不断。杨雨说,与传统教学中五言、七言律诗节奏截然不同,有了“五线谱”的古诗词会变得更加朗朗上口。

“古风圈中流行的曲调是否可以看成古典诗词韵律的现代化?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和差异?”“您如何看待古诗词格式化、硬式化问题?”“如果没有写诗的才情,能否被称为诗人?诗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互动环节,“蓝色海洋”中举起无数只求知的手。“颇有深度”的提问让杨雨不禁感慨:汨罗文化底蕴厚重,古典诗词学习氛围浓,学生的诗词文化素养高。她同时勉励喜爱古诗词的年轻一代学子,溯着时间的轨道,不妨往前回流,深刻体悟诗词等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只有回望过去,才能认清现在,继而走向未来。

“杨教授以时间的流动和生命的律动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体悟古人的吟唱,将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文化娓娓道来,让我们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将为我校诗词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增注深刻内涵,增添文学力量。”讲座结束后,市一中校长冯丁伟如是说。

摄影:徐亚平 张璇

责编:张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