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能不能产业化的“关键策略”

  旅游地产观察   2018-10-25 10:26:31

伴随着国人精神文明消费的快速上扬,文化消费市场迅速增长。文化创意产业,正不断抢夺市场关注,围绕着从用户到创意者的正向循环,向前推动,逐渐成为主流的传播方式。 

纵观当下优质的文创产品或品牌,其打造的理念都并非是短周期的文化产品的简单生产,而是依靠产品开发、故事挖掘、IP打造、社会营销等一系列环节,对其拥有完善的生命周期管理的意识。“创意”和“内涵”逐渐被人看见,但如何把“创意”与“内涵”卖出去,创造正向循环的价值交换体系,也就是常常被提及的“永续经营模式”,是文化创意能不能产业化,为产业工作者打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关键策略。

创意包装脱颖而出

在打造文创品牌时,包装是消费者视觉感受的第一步。

但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早已脱离了“吃饱”“能用”的基本诉求,因此包装设计如果仍是机械地将包装做出来,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视觉包装和心理包装,是消费者视觉和心理的双重认同,是影响我们对“美学”感觉的重要因素。

产品的包装要和产品的优良品质相匹配,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塑造品牌价值,凸显“文创”的附加值,好的产品包装甚至本身也是一件非常优秀的文创产品。

故事内涵渲染产品感染力

“做文创产品设计,肚子里没有墨水是设计不出来的。”文创设计与工业设计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其承载的文化及故事。

对于文创产品开发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开发过程中加乘“人”的元素。在包装设计中导入“本质创新”,在开发过程中则需要导入“内涵创新”。文化内涵的注入,包括人的个体故事、一群人的故事抑或一个人文空间的故事,所传达的都是对人、对群体,有“感染力”的内涵,以此契合“人”的潜在的心灵需求。因此,文创设计师需要把故事的能量通过自身的认知灌输到产品当中,引发具有共识的“感染力”,通过产品说明卡,告知消费者产品的来源、背景,只有当消费者通过故事弥补了记忆中的缺憾,产生了认同感,才会愿意花钱购买。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一件物品,而是一个故事。

今年很多商家大胆的在月饼中融入文创概念,一改月饼只可以食用的寓意,赋予其全新的含义。结合现代社会互联网,二维码等新奇元素,把“情”带到每一个人的身边。

IP打造“唤醒”消费欲望

对于文创产品或品牌来讲,如果说包装让人“关注”,故事让人“知道”,那么,IP的打造则是“唤醒”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消费欲望。通过IP凸显主题性、形象性、互动性、延展性等,提升消费者的关注和粘度,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同质化竞争带来的顽疾。

文创产品从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转变为吸粉无数的人人追捧之物,IP的植入需要以轻松而时髦的表达方式,号准时代的脉搏,除了“颜值”,更应该在“脾性”上打动消费者的心。

(1)人物IP带动“红人经济”大热

通过人物IP而建立的新品牌多不胜数,匠人、红人、创始人……依托人物IP,就拥有了远超传统商品更多维、更全面的内容分发场景;

反之,也受到更广泛、更全面的市场监督。

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物IP进行文创产品的打造升级,一方面能够更直接地抵达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人物本身所具有的故事性、话题性,为产品注入了更为深层的解读和内涵。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席卷全球,廉价的工业产品一步步摧毁着手工行业发展,那些愿意与时间赛跑的匠人逐渐变得越来越少。然而世事变迁,如今,在千篇一律面前,流水线工业产品逐渐成为了人们嬉笑的对象。匠人开始成了人们欣赏的群体。

(2)轻思维塑造形象IP,缔造文创产品燎原之势

在互联网时代,文创产品具有典型的原生艺术品的美学特质、人文精神、创新价值,通过拟人化、动漫化、亲切化的形象IP塑造,更能强调对艺术的解构与重建,在独特的思维逻辑之下,将抽象的艺术表达具象化、功能化,能够产品本身也更具场景化、生活化,更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喜爱。

正如走在文创前端的故宫博物院,一改博物馆“研究、典藏、展示、教育”的呆板形象,结合文物衍生出极富现代感流行小元素,迎合大众需求,打造了一个“逗比,呆萌”的全新形象。

同时,相似的成功案例还有近年火爆的三只松鼠。用象征着传播爱与快乐的松鼠作为品牌形象,扮演着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明星经纪人,颠覆了以往的零食消费观,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

(3)撬动IP故事整述,引导深耕产品内蕴

IP当红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了“稀缺品”。如何挖掘优质IP,生产原创IP,成为当下最为紧迫的课题。“IP不仅要走心,更要走入人心”,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故事”本身成为优质的候补走入大家的视野。

苏州太湖窑便是利用了这一点,苏州本没有窑,但是老板借用了太湖的IP,引用范蠡与西施的典故自行赋予品牌一个动人的故事。范蠡商人的身份成功贴合品牌商业属性,浣纱少女西施的形象深深引起女性群体的共鸣,两者甜蜜的爱情故事寄托了美好的寓意,吸引情侣与小家庭的注意力。

商品不只是满足消费者预期的需求,更是走在消费者心理的前端,创造惊喜与感动。

只有做好创意设计、故事包装和IP植入,创造体验价值领导的文创商品,才能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和品牌忠诚度,才能创造更多的商机。

把文化做暖,让人愿意亲近、触摸、体验;把心灵做远,让人在繁杂都市,得以依赖优质的文化内容,慢下来,缓下来,喜欢、留恋乃至迷恋。这是文创产品或品牌直至整个文创产品都应当思考关注的重点。(昼夜侠)

责编:唐侃俊

来源:旅游地产观察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