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18-10-31 22:42:38
初秋,山背静美。层层梯田青黄相间,低垂着的稻穗弥漫出清香。随处可见的瓜果,生长在田间地头。
每次来山背,看山背的梯田,春耕。夏锄。秋黄。冬白。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变幻着四季景色。山背是雾的舞台,常常感觉是在迷宫里行走,当阳光破雾而出,万亩梯田扶摇直上,打开胸襟,包容天地万物,开阔空灵。让你顿时有种吐故纳新之后的心旷神怡。
而这一次,走进山背大峡谷,让我领略到山背秘境中竟然还隐藏着另一番独特神韵。
一
有水的地方一定有美景。山背大峡谷让我读懂了水的柔和韧。更读懂了石头的忍让与坚守。
从沈家湾的山脚,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进入山背大峡谷,一沟溪水唱着欢歌从高处往下扑面而来,这奔腾着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像是流进了心灵的一条秘密通道,让你在瞬间轻松惬意。
从天上来的水落在山涧,长年冲刷着石头,而石头又改变着水的形态,水任由石头的形状而改变流向,婀娜多姿,水流或急或缓,水面或宽或窄。水又将石头冲刷得浑圆剔透,露出光泽。水可以在石头上作画,画出一朵浪花又一朵浪花,时间久了,石头和水的融合,在石头的深处刻画出玉化的彩带。水是时间打造出的一把柔韧的刀,用几千年上万年的岁月将石头切割成各种形状,无论大石小石;水是魔术师,能将自己变幻成各种身形,时而展示出优美的弧度,时而笔直而下;水是一面镜子,将蓝天白云和山石树木映照出另一番美景,幻化成形;水是一座宝藏,装着巨大的财富,流动的鱼、虾,静止的泛着金光的沙金。水有傲气,豪情奔放,你阻挡她,她迎难而下,激流四处飞溅;水有骨,骨无形,在水的柔韧中,她不向往高处,而是向低处奔去,这样才能汇集成大江大河,才能汇聚成大海。
山背大峡谷的石头,长年被雨水冲刷和浸润后,有的大而平整,溪水清浅时巨石露出来,宽敞洁净,可以在石头上摆上茶席,盘腿而坐,与好友们一起煮茶聊天;有的形状千奇百怪,让你任意想象成各种飞禽走兽。听山背花瑶人说,其中有好几块奇石流传着美丽动人的故事;有的圆润光滑,被岁月这支笔在石头上勾勒出山水田园,有人物,有风光,像是一幅幅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或人物画,形神兼备,耐人寻味;有的被时光浸染,色彩斑斓,如果运气好或有缘,会遇见一块上好的玉化石……雪峰山区最有代表性的石头便是沅江石和沅水玉了,有诗云:“五溪璞玉出沅江,沉睡万年老河床。金客淘挖千种面,身怀七彩不争王”。该诗道出了沅水玉的出水过程及玉的品质。湖南雪峰山区洪江高庙遗址的发现,挖出的实物有新石器时代人类留下的生活及装饰用品,证明早在78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们就已认识了这种原石,并运用当地的玉石加工制作饰品及生活劳动工具。
沿着山背大峡谷往上走,我一直想找到水的源头,更想知道山背梯田的水源来自哪里。
几十年如一日痴迷于山背梯田的摄影人魏荣光先生告诉我,山背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一年四季不缺水。用于灌溉山背梯田的水百分之六十是来自天上的雨水和山泉。在山背的山窝窝里,石头里都会有源源不断的山泉,有的山泉四季长流,不下雨并不影响水源,只是流量减少。百分之四十的稻田用水来自虎形山流下来的水和山背水库的水。虎形山海拔1500米左右,有两条大水从虎形山顶的山氽氽里流过来。山背水库修建于1976年,海拔1500米,而水库的水也是一部来自天上的雨水,一部分来自山泉,是为了解决天旱用水。两千多年来,花瑶劳动人民开田垦荒,用勤劳的双手,用时间之术塑造出让人惊叹的梯田奇观,从海拔500多米一直铺展到1300多米,共1300 多级,并以山背为龙头,与洞上、夜禾田、鹿洞、天星等20多个邻村的梯田连成一片,形成面积达1.5万亩的梯田群。创造了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稻作文化”与“花瑶文化”。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水,连绵不绝,从高处流向低处,一层一层灌溉着山背的千层梯田,让土地肥沃禾苗肥壮,养育了山背人家一代又一代。
轻触一粒稻穗,我便能感知水的甜蜜和芬芳,沿着层层梯田,便能遇见幸福泉。
二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对于竹,我是喜爱的。雪峰山区,随处可见竹。在山背大峡谷,遇见一大片竹林,郁郁青青,重重叠叠,坚挺、峻拔、修直,各具神采。节节向上、欣欣向荣的生命姿态尤其让人自然而生敬意。
竹有韵。喜欢竹还因为竹做的笛和箫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小时候常听大哥在阁楼上用竹笛吹出各种或悠扬或哀怨的曲子,为此迷醉。大哥有大大小小的竹笛十几支,我常拿着某一支竹笛摸来看去。直到我长大后,也会吹出动人的旋律来,用以表达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曾有朋友送一支竹箫,保存至今已有三十年了。
夏夜乘凉,大人们坐在竹椅上聊家常,我常躺在院子里的竹床上听鬼故事,不知不觉睡去,然后母亲轻轻将我抱回屋。最难忘的是,父亲每年为我做一个存钱筒,用一节竹筒从中切一小缝,平时将得来的壹分、贰分和伍分的钱币从缝里塞进去,到每年年底或读书开学前才能将存钱筒劈开,将存的钱取出,一枚一枚数着平时积攒的钱币,那份喜悦自是不可言说。
竹的用途极广。雪峰山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竹器。随处可见保护菜地的竹栅栏,捕捉鱼虾的虾笆,生产生活用的箩筐、背篓、存篓、晒簟、凉席、竹筛、竹簸,竹床、竹椅、拐杖、扁担、晾衣竿,竹篮、笔筒等。80年代初,大姐曾在当地的一家竹器厂做临工,编织竹篮,同时帮父母照看最小的我,因此,我常在竹器厂玩耍,那时竹器工艺品远销国内外,受宠一时。到90年代末,竹器用品由于被现代科技产品所替代,日渐萧条,被迫关闭停产多家竹器厂。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听闻前不久,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从旅游开发需要大量的竹建筑材料和竹制产品出发,立足雪峰山丰富的竹资源,投资500万元重组了一家面临停产倒闭的乐园竹业,生产开发竹建筑材料和竹制旅游工艺品、竹制家具、竹装饰品等新产品,雪峰山竹业得以重新焕发光彩,带动竹农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一路上有位叫雪峰竹人的老师告诉我,唯有竹娘才会生发竹笋。竹娘不会长在竹林中央,而是长在竹林的边缘上,这样才能向外扩展而繁茂。我们由竹而谈到古诗词,现代诗。聊天中他觉察出我对现代诗的疑惑和创作上遇到的瓶颈,缓缓道出无论是古诗或现代诗,都应是有一种美的意境和对人生的独特哲思,这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和修炼。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爱竹、咏竹、种竹、玩竹、赏竹、食竹,在他的诗歌中出现“竹”字不少于三百处。其中有一首《咏竹》诗:“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写出了其荦荦不俗的独特风骨和立身处世的态度,竹自然也便成为诗人人格力量的化身。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的《礼记。礼器》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诗。卫风。淇奥》中的“绿竹猗猗,有匪君子”、“绿竹青青,有匪君子”赋予竹以君子的品格。南朝谢庄的《竹赞》“贞而不介,弱而不亏”也赋予竹虚怀亮节、坚贞不移的品德。
我品味着老师的引经据典,望着老师往前而去一路求索的背影,似雪峰山竹林中的一根竹娘。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我尤喜这句。
三
从山背大峡谷大片的植物绿意中,邂逅数种不起眼的素雅的小花。星星点点,她们肆意地开,散落其间,全无安排。我喜这浪漫自由的开放,情不自禁采摘了一束各不相同的野花,并用《识花君》辨认这些植物花名:野茼蒿、风轮菜、野豇豆、辽藁本、万寿菊、石蒜、圆锥绣球、山矾……触摸到这些植物时,我闻出每一种花有她独特的气味,奇异长久地诱惑我。我感动这些花朵的敞开和瞬间的无私接纳。同时感叹纷繁的尘世间,有的人心,你无论有多么真诚和真实地面对,都无法走近,对你戒备森严。
我终于明白花瑶挑花妹的灵感是从何而来。她们热爱自然,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崇尚天人合一,物我相亲。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山背的花瑶女子步要妹,就是这样一朵不起眼的素雅小花。她用花瑶挑花向你敞开她的心灵。
在山背文化创意园,花瑶女步要妹曾向我展示她的挑花作品,我问其中一幅挑的是什么图案,叫什么名字?步要妹说,这条挑花裙是她为未来的儿媳准备的,中间的图案是自己想的,创意源自于经常唱的一首山歌叫桃花朵朵开,挑的是一树开放的桃花,两边的图案是跟着老一辈的图案挑的,用瑶语说得出来,但是用汉语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还是柴姐帮我取个名字吧。我仔细看挑花裙的图案,左边像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凤鸟,右边是一条腾飞的龙,中间是一树开得艳红的桃花,我想了想,那就叫龙凤呈祥吧。步要妹很开心地接受了。我问她儿子多大了?现在就给儿媳准备了?她说大儿子十岁了呀,花瑶老一辈给花瑶人定了一个规矩,要给儿媳挑六套挑花裙。我问,你做得出来吗?她叹气,就是做不出来。
“你几个孩子?”
“我有两个儿子”。
我好奇地追问,“一套挑花裙婚礼服如果折成钱大约要多少钱?”
“3万多”。
“一套挑花裙要多长时间挑完?”
“最好的一套挑花裙要两年的时间”。
“花瑶女儿从什么时候学挑花?”
“我们一般从八九岁开始学挑花的基本功。”
我私下算了算,两个儿子就得给儿媳准备十二套挑花裙,至少得十二年至二十年,按每套3万元计算的话,得30多万元。步要妹现在雪峰山旅游公司开发的山背风景区工作,我们一边聊一边给她挑的鱼图案取名为万事如意,马的图案取名马到成功。她还告诉我,她其中有一套挑花裙被武汉大学的一位老师收藏,作为教材教学用。她还向我展示挑花茶桌布,茶垫等,还有一幅吸收了现代气息元素的挑花服饰作品在北京恭王府展示。我看着这些蕴涵着体温,让人内心温暖的挑花作品,将自己的念想和聪慧,生命和生活一针一针融入的挑花裙,再看到80后出生的步要妹因长年挑花而满是皱褶的手指,我有些许的痴迷和心疼。
我将自己摇摇晃晃的心灵,妥帖地安放在一朵微小的野花中。静静地与她交流着独特的密码和符号。在彼此的对视中获得启谛与满足。
一路上偶见一两只花蝴蝶在林中展翅轻舞,仿佛涅槃重生的花朵。
四
经过山背,随处可见一块块或尖挺或圆滚的巨石突兀地横亘在梯田的中央。不知道从何而来,像是一名名日夜守护着自己家园的卫士。
我曾在许多摄影大师的摄影作品中常看到花瑶女人喜欢坐在巨石上唱山歌、挑花的生活场景,多情、浪漫至极,心生向往。在花瑶女性的挑花作品中我发现挑得最多的一种图案叫石岩花,步要妹告诉我,这是模仿生长在岩石上的一种生物图案而创作出来的传统挑花图案。关于石岩花,相传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虎形山铜钱坪的山顶上,住着奉姓花瑶部落。这里山高谷深,古木林立,溪流放歌,兽走鸟鸣,十分神秘。有一天,有两个美丽的姑娘坐在悬崖下的岩石上挑花,整个石壁金光四射,这两位姑娘离开后,在坐过的岩石上留下了像葵花一样的花盘,闪闪发光。每到丰收之年这种石岩花就十分茂盛,十分耀眼。所以花瑶人认为这种石岩花是仙姑给花瑶带来的幸福与安康。便把石岩花挑在花瑶服饰上,祈求吉祥如意。天地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花瑶人对山石和古树更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拜。
“世上的米酒万万千,唯有我瑶山米酒甜。手捧竹筒喝一口,留在你心窝甜三年。”
“打起来,唱起来,唱得深山雀鸟飞起来,唱得青山树木巅倒长,唱得河里石头浮起来……”
“太阳出来晒白岩,白岩底下搭戏台,早来三日有戏看,迟来三日撤了台,十八哥,少年乖,下回看戏要早来……”
夕阳将天边映照得彩霞满天,天上人间的月亮、星子和灯光,都亮着。花瑶人坐在岩石上唱着山歌,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花瑶人以歌为乐,以歌为媒,以歌定情,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山歌、情歌,歌声沁透出泥土的芬芳,酿就着一场场醉人的田园牧歌,花瑶山歌和米酒让人不知不觉醉了。
醒来时是凌晨四点,满目星晖。窗外满天的星星忽闪忽闪,此刻离我很近,伸手可触,虫鸣如织。苍穹里发出的低音调和高音调如此和谐,大自然演奏的乐曲如此巨大,以至震到了我的耳鼓,使我昏眩,我仿佛听到天地万物间最真切的歌声。听到悲和喜。听到瞬间和永恒。听它们努力活着,并勇敢唱出某个爱着的名字。
责编:金原
来源:今日头条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