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那些伟大建筑的“失败”

  建筑学院   2018-10-27 09:54:06

我们不能再不休止地一次次复古,

建筑学必须前进,否则就要枯死。

他的生命来自过去两代人的时间中

社会和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包豪斯的创办人)

设计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由设计包围的世界里,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各种与生活有关的事物,都与设计相关。设计既是生活的衍生物,也是完善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但在时代演变历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失败的设计品。今天,吾疆就以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方面,给大家谈谈那些著名且“失败”设计作品。

失败的建筑

当建筑理论家 Charles Jencks 在宣布“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时,也宣布了一种新建筑的诞生——失败的建筑。

什么是“失败的建筑”?建筑又为什么失败呢?

使用者角度

范斯沃斯住宅

提起密斯·凡德罗,相信任何熟悉设计的人都会认识他。他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大建筑大师之一,他坚持“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建筑哲学理念。同时他也是现代玻璃幕墙的缔造者,其中代表作之一就是范斯沃斯住宅。

范斯沃斯住宅坐落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的原野中,是芝加哥城外的一面10英亩僻静林地,附近还有着一条福克斯河在其南部流淌。

为了让整个建筑可以看到早中晚大自然的不同景色。密斯·凡德罗把除了天花板、地面采用混凝土外,四周的墙面全部采用玻璃。在室内,除了卫生间,没有做多余的间隔,只是通过家具的摆设隔出了相应的功能分区。

这个单层住宅由8根工字钢柱构成,它们共同支撑着房顶和地面框架,既具有结构功能又具有表现力。

这座建筑建成之后,在当时名赫一时,然而唯一不喜欢的却是屋主范斯沃斯自己,也从未赞同这座建筑是历史上的经典。

正如范斯沃斯在采访中所说的“事实上在这座四面都是玻璃的住宅中,我感觉我就像是一个徘徊的动物,永远处于警惕的状态。即使在晚上我也不能安眠。我感觉每天都处于警备状态,几乎不能放松和休息……”

从居住者角度来看,屋主是一名单身女性,由于建筑通透无遮拦,在屋外的人可以将住户看得一清二楚,屋内居住的人就像一直处在X光下一样。

即便在来客时,她和任何的客人只能靠社会关系进行约束,而非是墙壁。

此外,大量不隔热的玻璃幕墙,导致建筑温度冬冷夏热。夏天来临时,骄阳晒得女医生热汗淋漓;当冬天到来,寒气又透过玻璃冷得她直打寒颤。让屋主的居住感受达到“冰点”。

最终,范斯沃斯女士在退休时,卖掉了范斯沃斯住宅。

需求

中银舱体大楼

中银舱体大楼,坐落在东京最昂贵繁华的银座附近,建成于1972年。这幢建筑物实际上由两幢分别为11 层和 13层的混凝土大楼组成。大楼像由很多方形的集装箱堆积起来的,极具未来科技感。

中心为两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核心筒”,包括电梯间和楼梯间以及各种管道。几个舱体连接起来可以满足家庭生活需要。

住在里面的人如果需要搬家,不必再苦寻合适的房子,只需要重新把几个舱体连接起来即可满足生活需要。这幢建筑物也因此成为了“新陈代谢城市规划”的完美表达,受到赞赏。

然而这座舱体大楼就在这些美好的设想之下破灭,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便是新陈代谢作为一个城市规划过于理想化。

建筑师黑川纪章想象中的未来城市,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人们居无定所。舱体大楼的建造目的也正是是为都市人创造一种全新的工作生活形式。

只不过,这样的理想太过超出了当时人们的需求。或者从根本上说,作为岛国的日本其实也不需要如此宏大的城市规划。

随着日月累积,这座舱体大楼入住率不高,内部设施严重老化,房间因漏雨导致墙壁开始脱落。再加上银座是东京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于是有些业主提议拆毁中银大厦,最终由更具经济价值的商业大厦将它取代。

人文

普鲁-伊戈住宅

正如吾疆此前所提到过的:“糟糕的建筑设计,缺乏对人类行为的理解,让人感到压抑、冷漠与隔阂”。在这一方面,普鲁伊特-伊戈社区或许是现代建筑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普鲁伊特-伊戈由美国世贸中心的设计者Yamasaki设计,于1954年完工,是一处包括了33栋11层无差别样式板楼的大规模社会住宅居住区。

深受现代主义建筑与城市设计原则的影响,Yamasaki 的设计为居民们提供了充足的绿地和活动空间。并在每栋居住楼内,电梯被设置为三层停靠,由楼梯转换,联系3层之间的上下。

此外,作为主要的公共区域,电梯停靠层除居住单元外,也包括了一条宽约4米的走廊以及诸如洗衣、储物等功能的小隔间。借由这些可被共享的公共空间,建筑师希望能够增强居民之间的社区感。

然而,让原本看上去十分宜居的住宅社区最终却成为了犯罪分子的温床。在战后美国城市郊区化、白人家庭外迁、内城衰落的背景下,不同种族住户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张、公共预算的紧张使得普鲁伊特-伊戈逐渐缺乏维护,让整个建筑群的声誉急剧下降。

普鲁伊特-伊戈社区从1957年全盛时期的空房率只有9%,到后来空房率竟达到65%。仅仅在完工18年后,普鲁-伊戈住宅便被爆炸拆除,以失败告终。

虽然,普鲁特艾格的失败不能全怪建筑设计,但是也与建筑设计息息相关。是不合时宜的设计方式,加上根深蒂固的种族思想,再加上混乱的住房政策,最终“成就”了普鲁特艾格的20年乱局。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被认为是著名建筑的失败作品,比如被屋主称为“霉居”的流水别墅;以及苦于渗漏、裂缝、掉冰的弗兰克·盖里的史塔特中心......

流水别墅

史塔特中心

结语

当然,吾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刻意去批评这些建筑大师。毕竟,即便上述所提到的这些作品存在着部分问题,但也丝毫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我们知道,超越时代的创新总是需要付出些许代价,而这些代价在今天足可以解决。比如范斯沃斯住宅,换成现在的Low-e玻璃,再通过技术上调整,就可以解决隐私、室内温度等问题。又比如普鲁-伊戈住宅,如果通过今天的物管、科技等手段对社区重新调整,也足以解决上述问题。

只不过,吾疆认为,还有一个问题更值得我们当下设计师、用户去深思、去讨论——我们究竟要去做一个当代的作品还是去绕开部分因素去做一个次时代的作品?

也许放在今天并不是一个好作品,也许放在未来它就是,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责编:王铭俊

来源:建筑学院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