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丨鲁迅文学奖得主乔叶:写作,是与自己的对话

  梅溪书院   2018-10-07 00:03:20

10月5日,70后代表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乔叶携新书《天气晴朗,做什么都可以》、《一往情深过生活》,作客长沙当当梅溪书店,同行的还有乔叶的老朋友,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马笑泉。两位于书店相聚,对谈生活和写作的关系。

乔叶散文曾陪伴了很多70后、80后的成长,近十多年来,乔叶又以小说家的身份被读者熟知。不过乔叶从未停止过散文创作的脚步,两部散文集《天气晴朗,做什么都可以》《一往情深过生活》相继出版,她用诗意盎然的笔触,继续书写着生命的纯真和深沉。

在写作和生活的关系上,马笑泉认为,写作永远不可能高于生活。在他看来,写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两者最终指向生命的尽可能圆满状态。

而乔叶认为,写作可以高于生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扩充了生活的边界,不过他们始终是在生活之中,“写作的风筝始终是在生活之中飞翔的”。

乔叶说写作需要物质的外壳,写作可以有飞扬的想象,但是对细节必须非常坚持。譬如《红楼梦》这样的文学精品中就充满着世俗的细节,但是写作不仅于世俗,还应有一种对于世俗的关照和悲悯,有一种超越性在里面,扩充日常生活的边界。

但两位作家又于写作的目的性上形成了牢固的共识,两位都是为自己而写,乔叶说自己是不考虑读者的,她表示写作是一个很“自私”的行为,从来没有考虑过为市场或者为读者写作。写了20多年其实也是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过程, 写小说写散文其实都是为了表达自我的困境,解决自身的问题。

问及写作动机和源头,乔叶提到自己的一段在乡下教书的经历,那个时候的她不满于无人可以交流的现状和一眼看到底的命运,常生孤独感,于是开始尝试自由投稿,很被读者和青睐,于是就这样开始了写作之路。

她的写作是为了给自己对话,进行自我教育或者自我辩驳。在写作中,她非常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困境,思考障碍之处,但没想到这种“自私”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

“我就想说每个人活着都很孤独,我虽然是一个个体,我写的是我自己的问题,但实际上个体和个体之间,我有时候想说就像每一颗单独的树,树如果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话,它的树根长到底下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盘根错节在一起。”

马笑泉认为,乔叶看到了黑暗的一部分,那种无法解释的人性中无法解释的东西,但她能用很温润的方式清晰表达这种对人性情感的尖锐的看法,作品之中始终有一种温润之气,而她的温润又包裹了尖锐,所以乔叶的作品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共鸣度。

作者简介:

乔叶 河南省修武县人,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出版小说《认罪书》《拆楼记》《藏珠记》,散文集《深夜醒来》《走神》等多部作品。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北京文学》奖、人民文学奖、锦绣文学大奖、郁达夫小说奖等多个文学奖项。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现场图集

新书推荐

《天气晴朗,做什么都可以》

作者:乔叶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时间:2018年05月

美而坚韧、清新隽永,对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有着深沉的思辨和探索。

这本书是以描写风物闲美为主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的生活随笔、旅行随笔、文学评论三部分内容。乔叶笔下的一花一叶、一个身影一个梦,即便是信手采撷的一缕风,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思索。

《一往情深过生活》

作者:乔叶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时间:2018年06月

诗意盎然 、朴素安详,有爱之人,有情之人,尽情地享受生命最初的纯真。

这本书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集,收录了有关亲情、爱情、身边的人与事等四部分内容。作者不疾不徐地倾诉生命平凡美,有热爱的人,有闲话温语,有诗意的四季,平凡的日子其实是那么可爱。

责编:刘瀚潞

来源:梅溪书院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