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分的时光 2018-10-13 07:17:26
童年少年时期,乡间的泥鳅可真多!
那时的故乡,生态环境还是美好的。山上有着茂密的森林,村边有着高大的古树,江流和溪圳都是满满的流水,泉眼密布,池塘众多,水田漠漠。青砖黑瓦的村庄,就坐落在这样一个被绿色和水汽环绕的地方。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有水的地方,自然就有泥鳅。这种嘴边长着胡须的可爱精灵,形状如指,脑袋尖尖,眼小如针,尾巴侧扁,背脊和两侧乌黑,浑身黏糊滑腻。它是用鳃呼吸,鳃下有着一对如扇小鳍。泥鳅动作灵巧,常弯曲成流畅的S形。在肥泥田里,大的泥鳅能长得像一截粗短的镰刀棒,这样的老泥鳅,我们叫泥鳅王。那些细小如香火棍的泥鳅,则称作泥鳅孙子,即便抓到也会放了,让它继续生长。
春暖花开,万物苏醒。在泥下沉睡了一冬的泥鳅,也变得活跃起来。江流、小溪、水圳、池塘、沟渠、水田,清澈的水面上,常能看到有泥鳅脑袋突然冒出水面,身子一转,窜出一朵小水花,又倏然钻进水里去了。
春天多雨,常整日哗哗下个不停,田野间雨水漫漶。在水田进水出水的口子,在江岸流水下泄的沟槽,甚至在田水漫埂而溢的斜草坡,就常有泥鳅逆水而上,成群结队,在响水里欢快游动,我们叫响水泥鳅。与之同行的,往往还有背脊乌黑的鲫鱼。捉响水泥鳅,是我在童年时期的一件赏心乐事。有时几个人在放学的路上,看到江边田水下泄的小斜沟里泥鳅翻滚,就赶紧挖了田泥将田埂上的水口子堵住,急急忙忙下到沟槽里捉泥鳅鲫鱼,手忙脚乱。这些响水泥鳅鲫鱼也巧,一旦感知到响水停止,也立马掉头,纷纷朝黄汤漫漫的江面逃窜。捉到的泥鳅和鲫鱼,我们从江岸边随手折一根水杨柳的细长枝条,将它们自鳃嘴里一一串起来,提回家。这样的日子,在江洪里捞鱼的人也多,往往能捞上一些泥鳅和沙鳅。相比泥鳅,沙鳅身子更修长,脑袋也要尖长许多。
这时节的新鲜泥鳅,用茶油煎过之后,炒野笋子,炒蒜叶,炒酸风菜酸萝卜,喷喷香香,各具风味,是村人的时令佳肴。
早稻插秧之前,一丘丘的水田里,村人通常会挑了又圆又大的油茶枯饼,一整块一整块均匀抛甩在田里,让其慢慢融化,既能杀死蚂蟥等各类害虫,也能肥田。不过,水田里的泥鳅黄鳝小鱼儿也会因此遭了殃。随着这些紫黑色的茶枯饼溶解,水面上渐渐漂着一层油脂,阳光下五彩缤纷。不多久,泥鳅黄鳝和鱼儿们,便纷纷在泥水面上乱窜,半死不活。人们提着小竹篮或桶子,去捉,去捡,手到擒来,所获颇丰。而泥鳅黄鳝最集中的地方,自然要算事先做好的泥鳅窝。通常,在抛甩茶枯饼之前,村人会沿着田埂四周,每隔一丈远许,挖了田泥,在田埂边筑一个半月状的泥堆,略为高出水面,上面抹平整,大过脸盆底。有泥鳅窝的地方,抛茶枯饼时,隔得远一点,这样,田中央的泥鳅黄鳝络绎赶过来,有的爬到泥鳅窝泥面上,有的钻进窝子里。尤其是隔了夜的泥鳅窝,清早一翻开,泥鳅黄鳝成堆,令人欣喜不已。捉的泥鳅多了,一时吃不完,很多人家都烘成干泥鳅。干泥鳅放在生石灰坯子瓦瓮里,能长久不坏,来了客人,炒腌剁辣椒,是一碗好菜。
夏天来临,南风吹拂。稻田禾苗已高,蛙鸣虫吟,十分热闹。那时候,村里不少成年人,喜爱在夜里沿着田埂照泥鳅。先前,照明用的是长杆灯笼,铁丝笼里燃烧多油脂的枞角(枞树枝节处的劈柴),以后渐渐换成了手电。泥鳅在夜里爱钻出泥面,照见了,手握泥鳅叉子快速扎去,已是在劫难逃。
暑假割禾,也是捉泥鳅的好时机。看到圆圆的泥鳅眼,我会放下禾镰,伸出右手的食指,沿着光滑的眼洞,一路朝里面探去,此时,泥鳅脑袋也会在指头的触触碰碰下一路退缩。待触着它不动了,用拇指和食指紧扣着它的鳃部一拖,便捉了出来,从田埂上拔一茎野藤穿上。有时,田泥过于烂软,还得双手翻泥,才能将泥鳅捉住。
晚稻插下后,田野一片新绿。这时候,天气炎热,大白天,田水也是温温的,稻田水下的泥面上,常有泥鳅匍匐,脚印处更多。行人从田埂经过,两旁稻田里的泥鳅便陆续惊窜,现出一团团浑水。此时的泥鳅很好捉,只要下到田中,双手朝着浑水处摸捏过去,定有所获。在深深浅浅的脚印里,泥鳅更多,有时能摸出好几条来。只是这样捉泥鳅,时常会将禾苗踩倒踩坏,引来责骂。
夏秋季节,村庄的园土里,青辣椒红辣椒正当时,挂满枝丫。捉来的泥鳅油煎后炒辣椒,是村人的家常菜。
对于村里的孩子和少年来说,真正最适合捉泥鳅的日子,是在秋收后的那段漫长时光。这个时候,水浸田差不多都闲了下来,气温也宜人,整日有人腰绑鱼篓,或者提着桶子,或端着脸盆,游走于田野,翻泥巴,捉泥鳅。每一丘水田,都翻来覆去,要被人倒腾无数遍。
在故乡,泥鳅不仅是下酒下饭的好菜,也是很好的滋补品。家中有人肾虚,或者小孩子遗尿,做家长的间或也会煮了清水泥鳅汤来吃。粘米饺粑煮泥鳅汤,营养价值更高。只是这样的泥鳅汤,白黏黏的,腥味大。
活泥鳅煮水豆腐,我小时候只听说过。锅中先放冷水、泥鳅和成团的水豆腐,随着水温的升高,泥鳅纷纷钻入豆腐里躲避,终被烫死煮熟。此菜味道虽美,想想也真够残忍。
2018年10月12日写于义乌
黄孝纪:出生于湖南永兴八公分村。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近年致力于“八公分系列”散文的写作,单篇作品散见《福建文学》《湖南文学》《阳光》《绿洲》《牡丹》《少年文艺》《江河文学》《山东文学》《延河》等20多家纯文学期刊及全国各级报纸副刊。著有“八公分系列”散文集《晴耕雨读 江南旧物》《老去的村庄》《八公分的味道》《八公分的时光》《瓦檐下的农具》《一个村庄的食单》六部。其中,《晴耕雨读 江南旧物》于2018年1月由天地出版社常规出版,并荣获“东丽杯”孙犁散文奖;《八公分的味道》入选2016年湖南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选题;《八公分的时光》入选2018年度湖南省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且《八公分的味道》《八公分的时光》两书预计2018年内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常规出版;《老去的村庄》2018年10月即将由西苑出版社常规出版。
责编:李婷婷
来源:八公分的时光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