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18-10-27 08:18:38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院动物标本室中的老虎标本。

1937年2月10日,长沙《大公报》刊载,麓山镇村民活捉一只小老虎。
湖南深处内陆,广饶的丘陵盆地上十分适宜常绿阔叶林的生长,猛兽虫豸藏于草木之中,给历史上往来湖湘之地的文人骚客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仅从年代较近的民国来看,报纸上也常有长沙城外出现猛虎、豹子、野猪的报道,虎患势必给湖南人留下极深刻的恐惧,不然长沙话中“老虎钳”被叫做“猫头钳子”,“府正街”也改称“猫正街”,可谓谈虎色变,就连近在咫尺的岳麓山都难免与虎、豹相见。撰文/本报记者钱烨
蛟害、虎患,两种猛兽的传言最多
要了解历史上长沙城周围的猛兽活动历史,可以翻阅历代所修府志。乾隆年间的《长沙府志·物产》篇提到“毛之属”的动物时,记录在案的有“马、黄牛、羊……猿、野猪、虎、豹”等。其中豪猪的记载颇有意思,下面一行小字注释道“毛有箭,能射人”。豪猪有刺是真的,但“能射人”却有点夸大其词了。
有记载的猛兽中,虎豹豺狼算走兽,水里还有蛟,可登岸吃人。乾隆初年,湖南按察使周人骥就曾在长沙府贴出告示,决心铲除蛟害。他在告示中说湖南地广人稀,襟山连水,常有蛟出没,地方官员应该组织团练在夏日来到之前围剿蛟穴。时人认为蛟可飞,卵生。在二三月间没入土中,其声闻如秋蝉。一旦遇到雷雨天气,小蛟就可入江河,此后为祸人间,再也难以铲除了。
无独有偶,民国时期长沙《大公报》也有一篇从科学上讨论蛟是何物,对其变化之能事则恶其为民间传说,认为是乡民惧怕鳄鱼而传言所致。但文中又认为蛟,也可能是蟒蛇,一时间谁也说不清出没各地的蛟到底为何物。
与蛟不同,虎患是真实发生的,而且在长沙城外围的山林中,不免有虎的踪迹。1931年11月4日,时值深秋,长沙《大公报》就发出一篇警告市民的文章,提醒市民最近切勿登山,文中说一位游客在途经岳麓山下的麓山镇时,听到寺庙里的僧人讲,近日来岳麓山及附近山林里有人看到两只猛虎,附近村民养殖的牲口都被它们吃了。到了半夜,两只老虎吼声如雷,听到的人都感到惧怕不已。住在岳麓山附近的村民都三五成队,相互戒备,并报告到关防部队。士兵们真枪实弹地驻守在山林中,以防发生老虎吃人的惨剧。
报道虽短,但以“麓山镇发现猛虎,行人戒途”为醒目的标题,让读者看到后都不免心惊肉跳。
1937年2月,麓山吴姓兄弟生擒老虎
湖南师范大学的动植物标本馆收藏着一只老虎的标本,它是一只雌虎,1955年一只疑似从岳麓山左家垅过路的老虎被驻地公安厅总队击毙,湖南师范生物系申请将其制作标本供教学和科研之用。湖南师范生物系派人抬虎,途中群众争拔虎须,所以后来这只老虎的标本是没有虎须的。
而从民国时期的报纸上看,岳麓山不仅出现过猛虎,还有农民抓到过小老虎,甚至囚到城中大摇大摆地叫卖的,让人不禁唏嘘。
1937年2月10日,长沙《大公报》小新闻栏目中,一个醒目的标题写着“麓山农民生擒老虎一只,昨运省垣发售”。文中详细描述了麓山镇三兄弟怎样抓到老虎的过程。
报道说,省城沿河对岸的麓山镇,坐落于岳麓山草木之下,麓山镇有个荷乙塘这么个地方,住着一户农民叫吴览屏。2月7日下午,吴览屏带着两个弟弟吴贵屏、吴冬屏,各自背着砍刀、绳索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刚一到山里,就看见一只小老虎,卧倒在树林下。于是三人将绳索张开,各自拿着砍刀,围成一个圈。一声断喝,小老虎从梦中惊醒,顿时吓得不知所措,正欲逃走的时候,三人一跃而上,将老虎的四足绑上,扛下山来。2月8日,此三人又将小老虎带到城墙底下来贩卖,住在小吴门的宏发旅店,城内听闻此事而跑到旅店看老虎的人可谓络绎不绝。
溁湾市发现豹子,学宫街有蟒蛇出没
除了虎患,民国报纸上能够查询到的还有豹子、野猪事件。1930年1月13日的长沙《大公报》小新闻栏目一篇报道说,“荣湾市(原文如此)发现豹子,适从何来?”
报道中说,溁湾市地处河西,素来商贩云集,市场颇为繁荣。一家挨着一家的商户,门面比邻而居,街道长达数里。市场上有一家张福茂饭店,因为是后来者,只能把饭店开到旷野人稀的地方。前一天傍晚,店址所在山林里突然来了两只豹子,身体矫健像牛一样,直接奔向饭店的猪栏里,将猪栏的一只家猪拖走,等到店里的伙计听到动静后跑到猪栏一看,两只豹子早就跑到山林中去了,店里伙计认为天已经晚了,不能追到山里,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此处看,虎豹的踪影皆在河西,与岳麓山片区广饶的山林叠嶂有关。作为衡山山脉向湘江平原延伸的尾端,岳麓山虽海拔较低,但在城西尚未得到大力开发之时,猛兽出没却可理解。1930年3月28日,长沙《大公报》报道城内发现蟒蛇,却耐人寻味。
报道中说,长沙学宫街文庙后面一带都是红色砖墙,因为拆迁房屋,改造建筑而在墙下发现一个大洞,洞内盘着一条黑色的蟒蛇,有两丈长,粗有几尺。这条蟒蛇想必一直蜷缩在墙根底下,骤见天日,身体反而越显粗大起来。附近居民听说文庙后街挖出一条大蟒蛇出来,纷纷跑来观看。文庙的执事恐怕蟒蛇酿出事端,于是出了三个洋元叫来一个乞丐的头目,将蛇降服,用大网把蛇包住,扔到湘江里去了。
蟒蛇现身城中确实罕见。长沙人尽皆知岳麓山有蟒蛇洞,但到底有没有蟒蛇则一直众说纷纭。民间传说蟒蛇洞为蛇妖所居,妖蟒“吐舌为桥”,诱骗人们“渡引仙界”,名为登天,而实是葬身蛇腹。如此狡诈的故事,想来是众人杜撰,但与猛虎、豹子、野猪相比,人们对于蟒蛇出没是极为忌惮的。
虎豹出现,常常被看为灾兆
在报纸出现以前,清代长沙人对于虎豹出没,总是以灾异之兆看待的。乾隆年间记录较为详细的《长沙府志·灾祥》记载了多起老虎现身于城垣周围的情况。
如顺治六年,“浏阳有虎坐学宫门前,见人不退”,后来紧接着就是“长沙各处大疫,死者十九”。
顺治十二年,“甲午春,宁乡虎入城隍祠,噬其守者,浏阳大水,长沙亦然”。
顺治十五年,“宁乡虎乱噬人。百余农者废耕,浏阳大水”。
顺治十七年,“二月一虎见于旧南门外民居后,一虎见于北门外城下,皆杀之”。
康熙二年,“浏阳大水,秋出蛟,攸县大水,浏阳大旱”。
雍正二年,“六月,醴陵水雹损禾,浏阳出蛟”。
虽然民国报纸上没有印发关于这些猛兽出没的议论,但在传统市井的长沙人看来,猛兽出没,自然地将各地灾祸与其联系起来了。
1930年1月20日,长沙《大公报》报道这样一篇有趣的传闻,笔者是以亵玩的笔调记述了发生在桃江一户村民大战野猪的事情。
事件的大致经过是,桃江有个叫莫鼎钦的人,生来不信鬼神。偏当地以灵官大帝菩萨最为灵验,为本地村民所敬仰信奉,信徒都说,此神可安民报境,应当人所供奉养之。莫鼎钦就是不信。遇到该年当地野猪为患,别人的竹林都没有被践踏,唯独莫鼎钦的受灾严重,莫本人就有所心动了。
为了验证菩萨的威信,莫鼎钦一日妙想天开,希望能见到菩萨现身,于是在山林中转悠,忽然看到一头野猪睡在坟地前,于是义愤填膺,投石以击之。野猪惊起后退,后足失去平衡,不想坠入山崖,莫鼎钦复下山取斧劈之,叫来三个人抬到村内,竟有160多斤重。从此莫鼎钦以为菩萨显灵,虔敬侍奉云云。
笔者末尾讥笑之,认为“夫以偶然之事,而无知者竟归功于神,亦可笑已”。如此看来,上述《长沙府志·灾异》中所载见闻,在民国时期长沙人看来也当以“夫以偶然之事,而无知者竟归功于神,亦可笑已”了。
撰文/本报记者 钱烨
责编:周林熙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