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2018-09-09 07:22:43
羊楼司镇、聂市镇地理位置示意图。经纬度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
聂市曾经的辉煌造就了一批手艺人,在镇子里70岁的雕艺师戴玉春的手里,一块木头变成精致的凤凰需要一整天的时间。组图/记者陈正
聂市古镇,后面就是聂市河,直通黄盖湖,万里茶道水路段。
聂市老街。
雕艺师戴玉春,已经多年没有打过花床,唯一施展的机会是文物修复。
羊楼司加工竹子的工人,把原竹剖成条,很快被运往北方。
羊楼司的篾匠谭金炎,14岁开始接触竹艺,已经与竹打了50年交道。
羊楼司镇铁匠张永根,前几年买了一台冲压机,打铁变得简单些了。
从长沙出发,190公里,开车两个多小时就可到达羊楼司、聂市。我们习惯了用时间来衡量距离,甚至衡量价值。小镇的时光是慢的,时间在这里被无限拉长,做一把刀是几个小时,千锤百炼的捶打;编一个竹筐是一个上午的裁剪和缠绕;酿一壶酒,甚至是几十年的时光沉淀……我们在快速前进的小镇里,努力留住它“素颜”的样子,以作纪念。
羊楼司百年火车站:慢火车更像是去邻村串门,轻松而热烈
想象中的小镇,应该有一个小站,火车飞驰而过,载着小镇少年远行的梦想。羊楼司镇符合这种想象,小镇的火车站,建于1917年,呼啸百年,承载了无数少年的梦想,也载着几代小镇人奔向远方、回归故乡。它承载着小镇的希望,茶叶、竹器,沿着铁道运往远方。
即使按照导航,依旧很容易错过这个小站。小站的位置太过于偏僻,一道高墙阻隔了铁道,也遮盖了原先作为候车室的建筑。2016年,从湖北赤壁茶岭开往长沙的57601列车停运,沿线的小站,赵李桥、羊楼司、五里牌等,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过两年时光,几乎就将曾经的喧嚣和繁华完全淹没了。虽然小站已撤销,依旧作为羊楼司应急值守点而存在,值守点里还有二十几名工作人员,负责这段铁路的维修和日常维护。该工务段的工作人员刘明亮为我们打开了铁门,小站的候车室看着像新建不久,百年的光阴,没有在这个小站留下印记,候车室改成了职工宿舍,扒掉了一段老铁轨后,站台已不再,围墙将曾经等候上车的候车室与火车隔离开来,一副谢绝入内的样子。
“两年前还很热闹,附近村镇的居民都在这里坐车,逢站就停,虽然慢,但是便宜啊,从羊楼司到长沙才8块钱。”刘明亮喜欢慢火车,充满着生活气息,客人们没有远赴他乡的悲壮和疲惫,更像是往邻村的一次串门,轻松而热烈。挑着青菜的农夫,抱着孩子的妇女……早上乘车出去,下午准时归来。黄胜利来到这个小站已经24年,“黄胜利在这个小站待的时间最长,而且,他是铁道世家呢,他爷爷、爸爸都是铁道工作者。”刘明亮介绍,1984年,黄胜利从岳阳来到这个小站,娶了个当地的姑娘,定居在车站外的街上。“那时候候车室是黄色外墙那种,房子都是低矮的平房,但是热闹啊,街上餐馆、旅馆、小吃都有。”小站,连同街道都突然变得无比沉寂,黄胜利难免有些失落。
火车不停了,应急点的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依旧是每天巡逻,检修,大热的天也必须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干我们这行,要十八般武艺,要能扛铁轨,要会电焊,还要会挖土,现在还要求会电脑……”刘明亮掰着手指数着作为一个铁道人的“十八般武艺”,笑着说。因为工作特殊,节假日对于他们来说是不确定的,在恶劣天气,他们就必须坚守岗位,或者发生突发情况,得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刘明亮家在临湘,却少有时间能回去,闲时和同事打打牌,或者在附近钓钓鱼,就是一种难得的消遣。他们是旧时光的独行者。如同茶马古道,慢火车终究会被淘汰,不过,那些慢的时光,往往会成为多年之后,我们最深的念想。
“以后,我带孩子出去旅游,就坐慢火车,买个卧铺,飞机、高铁太快,会遗漏路上的风景。”一列火车疾驰而过,刘明亮望着火车说,像是给孩子和自己的一个许诺。
聂市镇雕艺师:一张花床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聂市曾经的繁荣,造就了一批手艺人,糕点师傅、做木屐者、雕艺师……在现代社会里,大多数手艺人都没了用武之地,何培金便收藏了他们的工具,希望有一天能够在他的博物馆里展出,成为聂市历史的一个部分。
如果不是因为何培金要修补一张破损的花床,70岁的戴玉春,几乎要忘记自己原本是一个雕艺师了,花床对于他来说已经有些遥远,太过精致的木雕,已经不再需要,只有在文物修复时才会被人们想起。像戴玉春这样的雕艺师,聂市镇至少还可以找出5个来。何培金希望能把他们组织起来,给别人修复文物。
在何培金的带领下,我们去到戴玉春家,戴玉春回归了最原初的木匠身份,正在做棺木,似乎,只有这项木艺,不会太快被淘汰。戴玉春并没有失落,“需要什么就做什么,有一身手艺就饿不着”,这是他学雕艺的初衷,老一辈传授的道理,他用时间和经历证实了。
戴玉春的手艺可以算是家传,他的父亲就是镇上的木匠。15岁跟随父亲进入木艺社,跟随一个湖北的师傅学木匠活,“师傅的祖父是个雕艺师,在几个孩子里选了我跟他学雕艺”。戴玉春读书时就喜欢画画,算得上是雕艺的基本功,而且能够坐得住,跟随雕艺师傅四年,戴玉春出了师,家里劳动力不足,在母亲的要求下回了家,走街串巷打花床。在湘北一带,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年轻人结婚,花床必不可少,如今在临湘的老屋里,依旧能找到不少精致的花床,“所以基本上忙不过来,一天两块钱,但是要上交集体,我们只能记工分”。不过,手艺人在大队的工分相对高于普通劳动者,这是属于手艺人的骄傲。“八十年代,流行平板床、高低床,花床没人打了”,雕刻的手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不过,做平板床,依旧有不错的收益。偶尔,寺庙雕菩萨,或者老屋需要修复,他才能够一展木雕的技艺。后来渐渐无人打床,他索性做起了棺木的手艺。
戴玉春带我们参观他的新房,房里能够展示雕工的位置,他都忍不住要用刻刀打磨一番,楼梯扶手是他打的,在拐角处刻上吉祥的镂空图案,客厅里的墙壁上是一幅砖雕,砖雕没有木雕精致,却极有趣,对砖块进行凹凸不平的镶嵌和打磨,上颜色,就成了一幅生动多彩的画。“我女儿在深圳的新房,我就给她做了一个这样的砖雕。”老手艺人不无骄傲地说。
木雕需要先在木板上画上图案,八仙过海、双龙戏珠、龙凤呈祥、五子登科……这些吉祥的图案已经刻在戴玉春的脑海里,不用草稿,直接拿了笔,就在木板上画起来,很快一条龙就活灵活现了,接下来是雕和打磨,这是个细致活,各种雕刀在戴玉春手里翻腾,木屑纷飞,雕刻一条龙几乎要耗去一天的时间,而一张花床,往往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对于手工艺人来说,艺术品,不就是关于时光的一场打磨吗?
小镇旅游攻略
聂市古镇:去同德源茶坊看晋商生活用品展
景点:
聂市老街:聂市老街虽然已经部分被毁,但还是有不少清代建筑被完整保留下来,清朝年间,这里是两湖茶的集散地,万里茶道的南方起点。同德源茶坊,何培金老人搜集了很多农具,传统制茶工具,石碑、牌匾,雕花床,晋商当年的生活用品,传教士的生活用品,非常完备,去了老街,一定要去同德源看看。
美食:
鱼:聂市河直通黄盖湖,所以黄盖湖的鱼当然是不能错过了,黄焖鱼入味香辣可口,炸刁子鱼,香脆,可以当作零食。
封锅菜: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桃林的特色菜肴,但是聂市大部分人也会做,猪肉、豆腐、千皮、黄花菜、粉丝、蔬菜、辣椒等的大杂烩,纯香鲜美。
羊楼司镇:走一走30公里的茶马古道
龙窖山景点:
茶马古道:横跨龙窖山,西起湖北通城内冲,经香水坪、马颈、临湘幸福村大坦、梅池老屋湾、古塘、四合朱楼坡(青石寨)、十字坳,到赤壁柘坪、羊楼洞止,全长30多公里。
古瑶遗址:古塘、四合朱楼坡(青石寨)、竹坡沟石堆、高冲鲁家古寨。
美食推荐:
葛粉:葛粉用冷水搅拌,压成饼状,再切成条,炒,软糯有嚼劲。
神仙汤:豆腐渣瘦肉汤,虽然豆渣味道不是很好,汤的味道是蛮鲜的。
地理知乎
聂市镇
聂市镇位于湖南省临湘市中北部,地处长安河(又称聂市河、源潭河)注入黄盖湖的入口处,距城区20千米。东抵羊楼司镇、定湖镇,南接五里乡,北邻江南镇、黄盖镇,西靠云溪区文桥乡。
原名聂家市,据说因为孙权路过此地,当地官绅集此“接驾”,名“接驾市”,后来演变为聂家市。
咸丰同治年间,晋商开始在此办厂设店,作为“两湖茶”集散点,成为万里茶道南方起点。2015年,聂市镇、乘风乡、源潭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聂市镇,盛产茶,境内蕨、葛、野芹等绿色食品资源丰富。聂长公路连通长岭炼油厂。黄盖湖居于北侧,长安河纵贯全境,距京广铁路、武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仅10余公里。
羊楼司镇
羊楼司镇,位于临湘市北部,地处湘鄂边界,是沿107国道由北进入湖南的第一镇,扼三湘咽喉,守湘北门户,是本省四大边境重镇之一。境内有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贯穿腹地,有“小汉口”之称,是湘鄂赣毗邻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相传在元代,朝廷向南方推广养羊技术,设司管理,取名羊楼司。素有“竹乡”、“茶乡”之美誉。其“季冬焙、仲春薰”制作而成的羊茶,嫩绿含烟,高雅清新,竹编、竹燠、竹雕、竹刻等五大系列产品享誉海内外,白云石、石灰石,取之不竭。清朝咸丰至民国时,羊楼司作为临湘茶叶重要集散地,砖茶出口西亚、俄国等地,是万里茶道的起点之一。
撰文/本报记者唐兵兵
责编:田甜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