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18-09-26 15:43:12

【王海林】1968年生,湖南湘潭人,厨龄30年。中国烹饪名师,湘菜大师,国家高级考评员,湖南省优秀中青年厨师,湘潭市高技能人才专家,现任湘潭市名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在全国烹饪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奖。
湘潭籍湘菜大师队伍里,有个王海林,一直未得见其人,却总听得业界人士提起。
“我们海林大师有点内向,讲得不多,但肚子里有真货。”初见王海林,是同为湘潭籍湘菜大师的肖克资力荐并搭桥,熟悉的人多说他功底深。后来,从王海林的师父、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湘菜大师肖厚培处的得到求证:“他厨技确实全面,超过了师父,人品也蛮好。”
奇怪的是,王海林鲜少露面,也不张扬,如同静水流深,光而不耀。
父亲的菜香了一整条巷
王海林出身餐饮家族,父亲王瑞安曾在湘潭著名的酒楼洞庭春掌勺,母亲胡德润曾在交通饭店食堂张罗近200人的工作餐。
小时候住在巷子里,一溜儿平房,那时的味觉记忆,是跟着父亲走的,只要父亲炒笋子、做土豆烧肉,远远闻着,一条巷子都是香的。邻里家的红白宴席,都喜欢请王瑞安到家里搞席面。每逢上门,王瑞安带一个篮子,瓢子、刀具、围裙、出水钩等都备齐,小王海林在后面跟着。他喜欢混在一堆孩子里玩,也能拿到糖粒子吃,尤其喜欢钻进柴火灶前,听着砧板叮当响,看父亲坐在凳子上切菜的背影……
王海林对父亲做的菜印象最深的是炸酥肉,“一条巷子都是香的”。那个年代的炸酥肉,用的乡里茶籽油,五花肉用甜酒、八角粉等腌渍,再裹蛋清、面糊等入油锅,格外清香。
湘潭老八大碗的第一个底子就是酥肉,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它连同饭桌上的八大碗——粉丝炒肉、杂烩、鸡、莲子、大烩鱿鱼、扣肉、蒸瓦块鱼、三鲜汤,铸就了儿时至味。

名师出高徒
说起来,王海林起初并不愿走父母老路。十八九岁高中毕业,他想投身照相馆、电路板厂,在饮食服务公司的熟人劝他,“海林欸,你还不如去学厨师,还能公派出国”。
这让王海林动了心。
从厨的启蒙地,是湘潭排名第一的老字号福星楼。实习两个月后,王海林确定学厨,王瑞安建议:“那得找一个师傅,就找肖厚培啰。”毕竟,同在洞庭春共事过,王瑞安约长了肖厚培半个辈分,极信赖肖厚培的功底与严苛。
1988年,王海林跟着时任总经理的肖厚培学徒。那时候,肖厚培一进厨房大家就怕他,刀一拿出来围腰一系王海林就紧张。打小耳濡目染,王海林可算得有厨艺天赋,菜看过一两遍,他基本都会做,加上肯钻研,学得很快。
三年出师,海参、燕、鲍、翅等高档菜他都会做,感觉什么菜都难不倒自己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王海林开始“走出去”,参加重大烹饪赛。高手过招,视野开阔,被全国各地同行的技艺惊艳了,他忽然发现自己懂得的为零,深感惭愧,视比赛为学习交流场。
1991年,王海林参加湖南省首届青工烹饪大赛获优秀奖;1993年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冷拼富贵牡丹、热菜葵花虾饼、清汤荷花鱼肚获两块银牌;1994年湖南省烹饪大赛,灌汤鱼丸、干锅手撕羊肉拿了一金一银……

传道授业传承老手艺
如今的王海林,冷拼、热炒,官府菜、社会菜等全都会,尤擅全家福的制作。这道传统菜,海参、鱿鱼、肉皮的发渍都极讲究,“老前辈说,干海货一律不能沾油、沾盐、沾碱”。
说罢,挥舞双手,他一一道来:比如发海参,以往的多选梅花参,干货,定要在火上烤,软化后快速切片,发得更快、更透。发渍一般是三~四天,先冷水泡,第二天开水煮,第三天胀发,自然发渍,发得好至少得一星期。
再说发肉皮,进猪肉都是大边带皮腿肉,三根骨头四块肉,卸掉后,剩下的皮煮熟,取肉皮洗净风干,油炸后冷水泡了切片,才最好。
然而,此类初加工老手艺,仿佛中止于王海林这一代。而今的许多年轻厨师,杀鸡、剖鱼、开羊肉、去骨、发渍等完全没概念,不论是勾鸡脚开黄豆口子杀鸡,还是手动拔毛撕肉做雪花鸡蓉……机械取代了初加工,菜品口味、观感都不复当初。
如今的王海林,闲时指导出品,参加厨艺交流比拼,他最欢喜的,莫过于到学校给年轻厨师们讲讲课,教厨德、厨艺,他说,他就怕那些老手艺失传喽。无怪乎徒弟谢龙如是评价,“那他不会藏着掖着,我师父很大气,巴不得把毕生所学的都教给我们”。

文/陈潇 图/方阳

责编:周歌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