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淌缓慢的望月湖小区

  潇湘晨报   2018-09-09 07:03:04

▲2016年5月,这个小朋友真的会享受。

▲望月湖小区大门。

▲2016年6月的月宫街,法国梧桐绿树成荫。

在河西,橘子洲大桥往北一点,潇湘北路旁边,有一个红色的牌楼,上面写着“望月湖小区”。从那里一拐进来,你就会发现,这里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

想要过慢节奏生活,就来望月湖,在这里时间流淌得比外面要缓慢很多;想要调查老长沙的幸福指数,就来望月湖,这里的叔叔阿姨们是我见过活得最开心最洒脱的;想要听正宗长沙话,了解长沙老风俗,就来望月湖,这里的官方语言是长沙话,讲塑普的只有麓山国际的那些学生伢子……

文、图/周晟

望月湖小区:上世纪70年代末,挑土填湖建成

望月湖小区坐落于长沙河西,紧挨着溁湾镇。北到龙王港,南到白沙液街,东到潇湘大道,西到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小区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现有住宅楼180多栋,居民9000多户。

长沙前后还建了红旗区、国庆新村、朝阳新村,加上望月湖小区,一共四个大型小区。很多厂矿企业、事业单位,都在这几个小区里买了房,分给职工们。从此,几万户长沙人告别了破旧的平房,住进了崭新的楼房。

别看现在这几个小区的房子都比较老旧,在当时,却是很多长沙人向往的好地方。

我家是1986年搬到望月湖来的,之前,住在吉祥巷第三十三中学内的一栋平房里,阴暗,潮湿,老鼠蚊虫众多。望月湖的新房是区教育局分的,三室一厅,建筑面积70多平米,结构还算合理。

我家是父母亲戚朋友同事中最早住上楼房的家庭。搬来之前,先找我老表帮忙搞了点简单的装修:地上刷了一层红漆,砌了个水泥的灶台,墙壁也粉刷了一道。

刚来望月湖那几年,交通不便,绿化基本没有,如今路两旁那些高高的树木,当年只是小树苗。整个小区里没有几条水泥路,全是泥巴地。

我最喜欢的是在我家楼下的泥巴地里打弹弹。那时候我并不清楚每天用手摸的那些泥巴都是从别的地方一车一车运来的,直到后来,我才听一个住在6片的人说,望月湖最早的时候,真的就是一个湖。

那个人叫何冰。上世纪70年代后期,何冰在望月湖挑土填湖。他刚退了学,是社会青年,那时候挑土能赚60多块钱一个月,比他后来的工资都高。现在的龙王港就是那个时候修的,以前没有那条支流,整个望月湖北到咸嘉湖,南到溁湾镇白沙酒厂北面那条街,都是水面。

1978年左右,何冰17岁,每天骑部单车过河来挑土。总共干了三个多月。挑土的时候,何冰并不知道这里以后会建成一个长沙市最大的望月湖小区。

关于望月湖,还有个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望月湖里面有一种鳝鱼,剧毒,因为每当月圆之夜,湖里面的这种鳝鱼会浮到水面,仰起脑壳望着月亮,所以叫“望月鳝”。

当然这是传说,世上应该不存在这种鳝鱼。但望月湖确实是个“望月”的好地方,尤其是夏天的夜晚,月明星稀,清凉的月光透过卧室的窗,直接洒到我床上。

想想也是奇怪,我每次在望月湖看到月亮的时候,都是纠圞的满月,月亮的四种形态分别是“晦朔弦望”,满月也叫“望月”,未必“望月湖”的另一层意思是,这里的月亮都比别的地方要圆些?

电视剧《望月湖的故事》:人物原型叫何淑湘,是个居委会主任

以前有部电视剧叫《望月湖的故事》,大约是1998年望月湖被评为“全国文明小区”之后不久,这部剧主人公是个居委会主任,人物原型叫何淑湘,外号“何仙姑”,她真的是个兢兢业业的好主任。

何仙姑一家也是1986年搬到望月湖来的,她住在3片16栋。她老公是五一文的职工,单位在望月湖买了一些房子。

刚来那几年,整个望月湖,早上只一个炸油条的在街边摆摊。一楼的住户开店子的也很少,最早只有2片一个外号叫谢长子的人,开了一个南食店。那时候就是他家里热闹一点,其他地方都冷清。

那家南食店我印象很深,读小学那几年,洋菩萨、不干胶、洋炮子弹、酸梅粉等很多东西,都是在他家买的。还有他家自己做的小三角干子,只要身上有几毛钱就会去买一点来吃,那个味道,现在还记得,真是好吃啊!

另外一家“便民商店”在一片,正好位于望月湖一小到我家之间。有一年,我因为想买店里的一把洋炮子弹枪,分几次偷了我娘老子衣服口袋里的票子,一共五块钱,后来被我爸爸打得皮开肉绽。

1988年10月,望月湖组建居委会,何仙姑被分到六片当居委会主任。刚开始那几年,望月湖秩序不好,很乱,卫生条件也差,房前屋后,到处都是一堆堆的垃圾和因下水道堵塞涌起的粪便;还有不少人在空地上种菜,鸡鸭成群。

小区建好后,除了居委会办公楼外,每片还建了一两个单车棚,给居民们存放单车和摩托车。守单车棚的人,大部分是片区里没有工作的困难户。

惬意的月宫街夜宵

何冰大哥,几年前因口腔癌去世了。他写过很多关于望月湖的文章,也跟我讲过很多望月湖的故事。

望月湖最吸引他的,就是1993年开的2片小口子下去那个啤酒馆。他在那里打过架,跟老板扯过皮,也跟很多人成了朋友。

这个啤酒馆是望月湖第一家夜宵店,老板姓刘,他弟弟在白沙啤酒厂,批酒方便。刘老板原来是浏城桥那边一个板车队的,他们搬来望月湖的时候,谁都不要一楼的房子,因为潮湿。刘老板就要了个一楼的房子,前面有个院子,开了个啤酒馆。喝酒的多了,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院子里摆桌子,前面一个很大的坪,一到晚上也摆了几十个桌子,每天都是新鲜的白沙啤酒,一个大铁罐子从酒厂送过来。菜也便宜,什么三合一四合一,现在热卤的搞法。

有一次,何冰跟好几个朋友呷一晚上,晚上9点呷到早上3点,一桌子菜,吃完结账只要17块钱。

这个店子的缺点是,老板比顾客要大些,调子高得很,很牛,所以何冰叫它“将军店”。但管你是谁,在那里呷酒经常要受气,喊一次不来喊二次不来,喊她上菜不来上酒不来,喊她买单,她还不来。帮老倌经常坐在那里打瞌睡,他们可能也一天到晚厌倦了这种吵吵闹闹的环境。

2006年以后,望月湖的夜宵摊越来越多,居民们手头稍微宽裕了些,开始过夜生活。后来经过规范和引导,小区内的主干道月宫街成了河西比较著名的夜宵一条街。

这条夜宵街最大的优势,是头顶那密密麻麻的法国梧桐树叶。在其他地方吃夜宵,东瓜山也好,文庙坪也罢,人一多就显得特别嘈杂,但望月湖不会,一是宽敞些,二是树叶吸音。在大树下喝酒,跟朋友聊天,舒服、惬意得什么事都不愿意去想,什么姑娘都懒得去泡。

而且,再也不用担心楼上的住户往下扔东西。

责编:田甜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