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芒茫 新华社 2018-08-06 11:18:33

8月3日,唐白梅在银匠龙懂阳的银饰店里制作银饰。唐白梅是美国一所高校首饰设计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专门利用暑假时间到雷山县学习银饰工艺。

贵州省雷山县控拜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银匠村(8月3日无人机拍摄)。

银匠龙太阳在工作室里帮助客人完善银饰作品。

银匠龙懂阳(右二)与学徒们在制作苗族银饰。

8月3日,唐白梅在银匠龙懂阳的银饰店里制作银饰。唐白梅是美国一所高校首饰设计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专门利用暑假时间到雷山县学习银饰工艺。 雷山县的银匠主要集中在控拜、麻料、乌高三个村,银饰加工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作为银匠家族的第九代传人,龙懂阳从14岁开始便挑着银饰走村串乡,上门推销。但山乡偏僻路途遥远,客源又有限,这种方式仅能勉强维持收支。
2014年,龙懂阳建起了银匠铺,重拾本行。在当地扶贫干部和客人的启发下,他建起了银饰展示厅,开了网店,线上订单源源不断。龙懂阳的弟弟龙太阳也是银饰工艺传人。弟弟主打的是银饰文化体验游,用自家传统苗寨开设民宿,游客在此居住的同时,还能学习体验银饰品制作。每年暑期一到,家长孩子络绎不绝。
新客源、新销路、新模式带动雷山县银饰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2017年,雷山县控拜、麻料、乌高三个村银饰品及相关产业销售额超过1.5亿元,吸引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家创业。苗寨锻银声在绿水青山间响遍千户,也渐渐走出大山,声名远播。
新华社记者 李芒茫 摄

银匠龙懂阳在制作苗族银饰。

前来体验银饰制作的青少年参观龙太阳的银饰陈列展台。

来自西安的小朋友月白在龙太阳银饰体验工作室中学习制作银饰。

银匠龙懂阳的儿子龙元懂使用火焰喷枪融化银块。

银匠龙懂阳在银饰店内清点制作完成的银质手镯。

在雷山县麻料村,一名银匠在银饰手工实习基地查看银饰成品。

雷山县麻料村银匠潘仕学在展示一件老银饰作品上的图案。
责编:李梓延
来源:新华社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