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湖南 2018-08-06 15:40:48
“千丝万缕锅中沸,四水三湘眼底藏。”这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祖庵湘菜创始人谭延闿对百年老字号杨裕兴鸡蛋面的夸赞。湖湘大地,以喜食米粉为名,起床嗦一碗粉,是许多人的标配早餐。而杨裕兴作为一家面馆,却在百年历史发展中独占鳌头。从1894年至今,已124年光景。杨裕兴的面馆,隐藏在长沙各条大小街巷,古朴大气的门面装修,隐射出一个世纪的光景。
“神仙难吃刀下面”
湖南长沙,老一辈人记忆中有一句口口相传的童谣:“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
杨裕兴面馆,始创于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第一任店主杨心田最初于长沙三星街租下一间店面,开设粉面馆,兼营汤圆。为图利市大吉,取富裕兴盛之意,因此取店名为“杨裕兴”。据长沙饮食集团长沙杨裕兴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光华介绍,杨裕兴店内最负盛名的鸡蛋面,来自于杨心田的一次失误手滑,鸡蛋打碎跌入面粉内,无法分离。杨心田索性将二者糅合,制成面条,却意外大获好评。而这种制面手法,也曾一度成为“杨裕兴”的不传之秘。
藉此鸡蛋面,杨裕兴生意日渐兴盛,顾客纷至沓来。1934年,杨心田之子杨菊邨接管“杨裕兴”,并在三年后开设分店。虽经历“文夕大火”店面毁之一旦,却因经营有方,品牌口碑日负盛名,“杨裕兴”再次选址开门营业。解放后,杨裕兴经历公私合营,归入长沙饮食集团,与其他诸如火宫殿、又一村等老字号品牌一起,组团发展。老字号面馆“甘长顺”归入“杨裕兴”,更奠定了“杨裕兴”面馆在长沙人心中“第一面馆”的地位。
“宽汤、扣汤,轻油、重油,免青、落锅起;重挑、轻挑,二排、溶排,过桥、带迅干。”这是杨裕兴面馆的面牌名。谈及至此,周光华滔滔不绝:“宽汤”是指汤多点,“扣汤”则相反。“轻油、重油,轻挑、重挑”则分别对应油和粉面的分量多少。“免青”意为不要葱花,“落锅”起是说要见水跑,面条浮起来就挑起。“过桥”意为面粉和码子分开放,“带迅干”指面要熟而不烂,油稍多,不要汤。老顾客与杨裕兴之间,因为这些独特面牌名,形成一种长期默契。于顾客而言,踏进杨裕兴门店,听服务员大声唱报面牌,能体验到一种独有的长沙市井文化氛围。而杨裕兴六十多个花色的油码,制作精细,其中包括酱汁、肉丝等在内的五款传统油码,被列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家百年企业,因匠心技艺和用心传承,一度门庭若市,顾客络绎不绝。
倚老卖老?传承也需创新
过去的一百多年,是动荡不安的时代。“老字号们”经历了民国战乱,公私合营,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运作等变革节点,却依旧存留至今。看一家百年老字号的发展史,能折射出一个世纪的发展轨迹。以小见大,可见一斑。而经济高速运转的21世纪,“老字号们”却又遇到品牌老化、转型升级难、互联网思维薄弱等新的困境。
据有关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至少有16000家老字号,至今为止,许多老字号纷纷破产。经过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目前仅有一千多家,而发展较好的企业却半数不到。在网红店的冲击之下,老字号们又陷入新一轮窘境。历史虽然赋予了老字号深厚底蕴,却阻挡不了他们的消费群体渐渐老去。当追求新潮的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消费场景和购买习惯在互联网时代被重塑,老字号若是不革新,注定会淹没在历史洪流之中。
“杨裕兴”作为湖南粉面馆行业的老品牌,早就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经济新常态形势下,餐饮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杨裕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虽有一百余家门店,却有部分店面在新的竞争冲击下面临着关店歇业。因此,作为公司总经理的周光华在感受到压力之时,花了更多的时间和团队成员一起找寻问题,探讨公司如何转型升级发展。
反思自身的过程总会痛苦,但没有哪一种成功是一蹴而就。只有回顾不足,才能更好向前。“杨裕兴”的管理团队逐渐认识到,百年以来的按部就班让思维固化。产品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团队建设滞后却没跟上快节奏的发展。诸如“一笼小确幸”和“疯狂答案茶”等网红餐饮店,在门面装修和产品包装、形式设计上都更出奇制胜的赢得了年轻消费者欢心。相比而言,“杨裕兴”的经营思想比较保守,品牌形象缺少新的内涵和外延。
周光华意识到,如何不再“倚老卖老”,而是跟上时代潮流焕发新生,是“杨裕兴”和所有餐饮老字号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不离其宗而万变
故宫变成网红,让老字号们看到了新生的希望。“可萌可傲娇”的皇帝和后宫妃嫔,史气沉沉的文物变化成逗趣表情包...接地气“不正经”的玩法让历史一下就变得有趣了起来。高贵且神秘的故宫一旦走上市井之路,就连院里住着的几只流浪猫都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故宫出品的文创周边产品也一度卖到脱销。拍宣传片,做文创,出美食...这一波“666”的操作,让人们爱上历史,也让故宫彻底焕发新生。
一些老字号餐饮企业也在为迎合年轻客户群体做着新一波的努力。“沈大成”糕点的团子做成了五颜六色,十分讨喜。天猫淘宝店铺也不时玩转直播。“知味观”和《大鱼海棠》合作,底蕴和潮流兼顾。在移动互联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跟上主流消费群体的喜好,才能不被淘汰。
“杨裕兴”也因此开启了第三轮品牌门店升级改造。据周光华介绍,根据公司计划,未来三年以内,“杨裕兴”将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以长沙狮子山店和荷花路店的仿古门楼和简明门楼为代表,完成70%的门店改建升级。在材质和用料上更加讲求精细耐用,配套设施也将更加完善。在提升品牌文化底蕴上,“杨裕兴”曾出版了一本连环画,介绍“杨裕兴”的品牌故事与长沙人民的市井生活。未来,杨裕兴食品有限公司将主打甘长顺品牌的寿面和伴手礼,创新营销模式,加强市场营销,让它们成为网红产品,同时让每一家杨裕兴加盟店都成为这些全新出品的销售终端。
对外迎合消费者喜好,对内管理也更加严格。周光华称,未来不仅要让明厨亮灶和透明厨房成为“杨裕兴”门店的标配,还将引入智能餐厅系统和自助模式,减少人力资源压力。杨裕兴也和光大银行、香橙互动签订了深度合作协议,计划对所有杨裕兴和甘长顺品牌门店导入香橙互联网智能餐厅系统,由光大银行提供专业结算和金融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为第一家打造互联网智能餐厅的中华老字号。
“凤凰每500年自焚为灰烬,再从灰烬中浴火重生,循环不已,成为永生。”郭沫若在《凤凰涅槃》一书中如是说。像“杨裕兴”一样的老字号存留,不仅需要政策保护,更需要企业自身重新定位,迎合潮流。传承与创新,从来都不冲突。不离其宗而万变,才能迎合消费者群体日益凸显的“喜新厌旧”。
责编:张笛
来源:商界湖南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