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8-08-07 09:28:53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并不意味着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立秋一过,气候将逐渐转凉,人们经过一个夏天的暑热熏蒸,身体正要恢复一下,此时做好养生,可以祛病延年。
1.立秋撞上三伏天,养生谨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处在“三伏天”内,暑气一时还很难消。养生专家提示:“秋后一伏热死人”,此时节,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
2.立秋养生——收敛阳气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可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
3.立秋养生——养肺护肝
肺属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黄,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而秋天属金,金克木,所以秋天这种气会抑制你的肝气、肝血的生发。肝开窍于目,所以这时候呢眼睛的视力就会有所下降。应该注意护肝早睡,早起。
要想冬病夏治,或者调养好身体,最有利的时间就是三伏内,包括立秋前后。《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这时候就更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
立秋各地传统习俗有秋社、咬秋、贴秋膘等丰富多彩的习俗大比拼,北方流行贴秋膘,南方流行“咬秋”。那么南方立秋吃什么?例如,吃西瓜、梨子、小赤豆、龙眼等等都是“啃秋”的食物。
南方立秋吃西瓜:
江南立秋“啃秋”江南地区在立秋这天要“啃秋”,也就是吃西瓜。相传,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害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结果果真如此,以后渐渐形成习俗,每岁秋来之时,家家剖食西瓜,谓之“啃秋”。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有迎秋之意,后来人们把在立秋当天吃西瓜也称之“啃秋”。

南方立秋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南方立秋吃吃鲜梨:
梨是秋季最好的润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两个梨可有效缓解秋燥。而且现在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一些梨子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的功能,保护肺部不受到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立秋后天气日渐干燥,秋季养生,首推生津止渴、润喉清热的当季水果——梨子。
南方立秋吃龙眼: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南方立秋吃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责编:朱倩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