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18-08-30 15:35:06

“地维天柱此孤石;岳色江声萃一亭”。
刻于壶山石嘴垴上望衡亭的这副对联,可谓是窑湾的最佳写照。上联讲壶山,壶山石嘴垴石头通体呈赫色,如同一块孤石屹立江边,独挡湘江南来;下联讲景色,望南岳盛景、湘江流水集萃于一处。
“山连大岳,水接潇湘”,窑湾正是如此地形紧要,山水荟萃之处;湘江南来,到此奔流急转,弯内又吸纳涓水、涟水,三江并流滔滔奔来,壶山却逆而迎之,冲击出一片天然良港,湘江也就此平顺宽阔,归于正途,北去洞庭。正如清朝嘉庆《湘潭县志》所言:“熊湘九郡,潭邑为赤紧要区,被山带河隐然当长沙西南面。揽胜者每谓潇湘之气磅礴郁积酝酿而成,故形式之盛甲于楚南”。
窑湾因为水陆交通方便而逐渐成为湖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湘江在此北去,过洞庭,入长江,联结江南;涟水、涓水与湘江三江并流,逆流可至湘西南多地,再由陆路入云贵、两广。窑湾地区以米、药等商品的转运贸易为基础的商业贸易在明清极为繁盛。清朝至鸦片战争之前,湘潭是广州进出口货物运输的重要中转站,也是连结上海、汉口和西南地区的商业枢纽,是湖南最重要的转口贸易城市,逐渐发展为湖南最大的商业与经济中心。而窑湾则曾经拥有湘潭乃至整个三湘大地最繁华的港口、最兴盛的街市、最稠密的人口、最活跃的经济。

陶侃兴窑湾 传世十八总
窑湾的辉煌历史发迹于1700余年前的晋朝。西晋末年,社会动荡,流民作乱。晋朝名将陶侃率军入湘镇压流民。公元315年,陶侃率领军队屯兵湘潭石嘴垴。光绪刊《湘潭县志》称陶侃“溯节旄于此地,石塔屯营”,明确指出陶侃屯兵于石塔寺,石塔寺即石嘴垴上的石头寺。窑湾在陶侃到来之前人烟稀少,籍籍无名。陶侃率大军入驻,为窑湾带来人气,并且他修桥补路、建造房屋,改善了窑湾的发展条件。窑湾从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陶侃可谓其发展的奠基人。
唐朝时,湘潭境内人口大增,一派繁荣。褚遂良数度至湘潭,为窑湾石头寺题名“大唐兴寺”,其后唐朝高僧智俨曾居于此。时至元朝,窑湾发展更为兴盛。并且因为石嘴垴之石呈赫色,曰“锦石”,窑湾当时被称为锦湾。
元明时期,湘潭河西愈发繁盛,街市沿江而建,绵延不绝。湘潭如今世人皆知的“总”文化大体也确立于当时。“总”就是街道,湘潭河西沿江一带贸易极为兴盛,所以依次规划为十八段街道,也就是如今所称的“十八总”。十八总的规划其后便一直沿用至今。清嘉庆年间的《湘潭县志》附有《城总全图》,上标有各总之名称,沿湘江下游至上游依次为八总至十八总。总与总之间设有门楼分隔,并且还设有栅栏分开管理。沿街码头林立,房屋鳞次栉比,可谓繁盛。
十八总由东至西,依次从湘潭宋家桥排到窑湾唐兴桥。而窑湾正好在十八总上游部分,这一段街道又被称为“上十八总”。从窑湾开始的十八总码头沿岸经济活跃,物流繁盛,常常呈现“万商云集、千帆林立”的商业盛景,民间更有“金湘潭”、“小南京”的美誉。清末民初期间,锦湾拥有粮食、机器工业、木材、蛋品和钢铁五大市场。
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锦湾附近的沙湾、烧窑港等地多有烧窑、烧砖之历史,因此锦湾也渐渐得名“窑湾”,一度两种称呼并行,而后“窑湾”之名逐渐约定俗成流传于世。

复兴“千里湘江第一湾”
千里湘江一路滔滔,经永州、衡阳、株洲,浩浩汤汤,奔涌向北。至湘潭境内,壶山脚下,浩瀚的江水遽然回环,划出一道巨大的“U”弧线后,北望洞庭而去,此后湘江一路江平水阔。这一弯的弧度冠绝湘江。弯出了窑湾千年的繁盛,弯出了物华天宝的“金色湘潭”,“千里湘江第一湾”名不虚传。
窑湾一江四岸、黄金要道的天然优势,湘潭联南接北、承东启西,逐步发展为中南地区水路大港湾、陆路大通道,带来了物质的集散、城市的繁荣。新中国成立后,湘潭列入了“一五”“二五”时期全国23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范围,并随着“U”弧湾内湘钢、湘电等一批大型国企的成长,逐步发展成为湖南乃至全国工业重镇。

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湘潭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实施“精美湘潭”行动。作为湘潭历史记忆和城市品牌的窑湾,理所当然是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湘潭市正在强力推进窑湾历史文化旅游街区项目的开发与保护,于是,在严格保护街巷传统风貌和历史建筑的前提下,湘潭正按照建设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千里湘江第一湾”品牌。
窑湾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位于整个湘潭城区的西南部,东至新马路,西至杨梅洲大桥,北至十万垄大堤,南至湘江边缘。整个项目占地面积41.53公顷,约623亩地,总建筑面积158870㎡,其中新建面积137100㎡,保留修缮面积20120㎡,保护建筑1650㎡,总投资12.48亿。

窑湾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功能结构布局为“一心一轴四片”:一心为潭宝汽车站区域;一轴即窑湾老街;四片为历史文化区、商业民俗区、休闲娱乐和高端居住区以及湿地公园区。
该项目由湘潭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及湘潭城乡历史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第一期建设已经建设完成。
窑湾曾是湘潭乃至整个湖南经济发展的一颗明珠。如今在整个湘潭的合力建设下,相信“千里湘江第一湾”将成为“伟人故里、大美湘潭、幸福湖南”这一瑰丽诗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编:周歌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